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初著名史家李百药奉诏修撰的《北齐书》,记载了东魏、北齐两朝44年的兴亡史。该书所宣扬的君权神授观、皇朝德运观、历史盛衰观,分别体现了作者关于历史起源、历史过程、历史动力问题的认识,这既是对唐以前纪传体史书编纂传统的继承,又反映出唐初最高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文化上的诉求。总结李百药历史观的内涵及形成脉络,对于深化李百药史学思想研究,了解唐初政治与史学的密切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研 《文教资料》2009,(18):58-60
<北齐书>从唐代起就逐渐残缺,至北宋初年时仅剩十七卷为李百药原文,其馀皆为后人以<北史>及唐人史钞中的相关纪传补全,故给后世研究校勘此书者造成了较大困扰,其中难免或有所失.本文就现行<北齐书>中最好的版本,即中华书局于1972年出版的由唐长孺先生主持点校的<北齐书>校点本校勘记中漏校之处十馀例加以校改讨论,希望能对该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百药是唐初名臣,以才学和操行闻名于世。当过中书舍人、散骑常侍等职,撰写了《封建论》、《赞道赋》等重要文章,编撰了《北齐书》,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八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流传至今,大半均有缺佚,而尤以李百药《北齐书》为最甚。据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31所考,全书50卷中,只有18卷为百药原文;中华书局标点本《...  相似文献   

5.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是"乐府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刘勰从诗旨和诗艺的双重标准出发,确立了"雅义丽辞"的歌辞观,对汉乐府持否定态度.刘勰还从正统乐教观出发,崇雅斥郑,确立了"雅正平和"的乐曲观,对汉乐府进行了严苛的批评.刘勰诗、乐分论,"乐府观"较正统,"诗歌观"却较为新变.刘勰持论在诗、声两方面都显得过于严苛,但其"务塞淫滥"的宗旨对当时诗坛的绮艳之风有针对意义,开创之功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典故三则     
快刀斩乱麻【原典】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唐·李百药《北齐书·文宣帝纪》【释义延伸】南北朝人高欢,是东魏孝静帝时的丞相。有一次,高欢想试试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发给他们每人一把缠在一起的蚕丝,要他们设法整理,并且比赛谁整理得最快最好。别的孩子都把乱丝先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又一根根理齐,想快却快不了,都挺着急。唯有一个叫高洋的孩子与众不同,他  相似文献   

9.
李百药不仅是著名的贞观史臣,而且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思想与他的诗歌会1作实践、反对复古的政治思想以及历史观有着密切联系。反映在《北齐书·文苑传序》中的理论主张,与另外几位贞观史臣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相比,既有相同之点,更有个性差异。他对文学功能的理解,表现为“达幽显之情,明天人之际”的审美作用;对文学内容的选择,从“雅以正邦,哀以亡国”的理论出发,重雅正,反淫丽;他不仅重视文学的抒发情志的特性,而且强调创作天赋及学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交互作用。李百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盛唐诗歌的鼎盛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班昭<女诫>对"女子四行"--"德、言、容、功"的强调出发,重新观照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所塑造的百位女性形象,揭示了作者的"德才观",并指出他笔下的"才女"形象乃是对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