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国超 《天中学刊》2012,27(4):128-131
美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集中在民间组织引领方向、完善的法律保障、政府信息公开、税费政策激励、参与活动灵活多样等几个方面。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参与动力和技能不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参与成本高、渠道不畅等方面。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从提高参与内驱力、加大法律制度供给、降低参与成本、拓展参与渠道等方面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整体权益上具有公权性质,因而,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肩负着最主要的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要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仅依靠政府之力并不足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政府以外的其他群体、组织乃至个人的理解、合作、支持、配合、参与、协助、援助、督促等都是必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地将公众参与确立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本文从公众参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法理基础入手,探讨了该原则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环节、行政执法环节、监督和救济环节中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将WebGIS和公众参与理论相结合应用到文化遗产旅游地管理中是新兴的课题。通过构建PPWGIS模型对文化遗产旅游地管理进行新的模式探讨。PPWGIS文化遗产旅游地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公众参与信息输入模块、公众参与信息处理模块和公众参与信息输出模块。PPWGIS文化遗产旅游地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处于We-bGIS系统中的公众。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公众参与制度对公众参与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通过研究发现,公众参与制度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这种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全事项公众参与、全过程公众参与以及公众参与组织化这三种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澳门2 536个高中生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高中生公民素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公民素养要高于男生的公民素养;家长对孩子的公民素养养成影响较大,但是家长普遍缺乏有关公共议题的引导;教师在高中生公民素养养成过程中能够善于倾听学生意见,但是很少围绕公共议题进行讨论。而高中生公民素养的提升与家长学历背景、从事班干部经历和互联网信息的获得呈正相关。因此,通过加强家长对公共议题的关心、深入了解高中生的性别差异特点和构建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双向机制,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的行为,也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表征之一。作为民主价值的体现和重要手段之一,公众参与有特殊的宪政价值及宪政理论基础,对我们建设法治政府、实现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澳门在城市发展变迁中保留了大量丰富的中西结合建筑遗产,具有鲜明中葡文化特征。为保护这些建筑遗产,澳门政府构建了专门保护机制,制定了以《文化遗产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取得了积极效果,值得推广、借鉴。面对局促城市面积、高密度人口压力和城市快速发展,需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引入公众参与,不仅是克服市场和政府失灵的理论需要,还是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和政府决策水平的现实需要。基于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现实状况,我国应从提高立法层级、培育农民环保组织、建立公众听证、强化信息公开、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进行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吴喜双 《九江师专学报》2014,(2):111-114,128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仍存在法律保障不健全、缺乏有效路径以及环境问责和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回应、环境诉讼、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热情,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需要公众参与。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的要求。但由于参与形式的单一性和参与程序的复杂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新媒体在社会管理中既是政府的"帮手",又是公众的"抓手",新媒体视角下探索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可行性路径对于促进社会管理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冲突成为其开发难点。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假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均为有限理性,研究其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选择不同策略比例的稳定性趋势,最后从政府管理者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九种类型的南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运用虚拟博物馆、特色数据库、数字化图案与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以及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等进行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并着重对南通范氏世家诗文这一实例项目进行特色数据库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裕固族研究丰厚的成果,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也相应地建立在一个较高的研究起点,但总体而言,裕固族文化遗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认真地反思已有研究的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整体性。文章试从整体、动态的视角分析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状,反思普遍存在的不足和缺憾,以期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文章从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定位出发,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具有的优势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然文化遗产代表了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最高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文化遗产被人类破坏,我国的相关立法却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关于立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如何建立完善立法体系的论述却非常有限。已颁布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因而需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有全新的构思。笔者尝试以保护模式、体系架构、创新制度设计、重要制度配置为进路,构建新型的立法框架和内容,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十多年来羌族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基本情况进行梳理,结合近十年来羌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目前羌族非遗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具体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非遗申报与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尊重当地群众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推动非遗保护跨区域合作发展;积极引入新兴媒体为非遗保护与传播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