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珍 《理科爱好者》2004,(20):67-68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本文用射影、平面几何、向量的坐标等四种方法对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进行了推导.针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时所出现的错误,进一步讨论了定比A的范围.设直线上两点P1、P2坐标分别为(x1,y1)、(x2,  相似文献   

2.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揭示了直线上不同点之间的位置与数量变化之间的转化关系。灵活应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可使解题过程简洁明快,充分展现思维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3.
定比分点公式在代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比分点公式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从本质上揭示了直线上点的位置与数量变化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在解析几何中应用广泛.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此公式的形式特点,善于透过现象挖掘其本质属性,揭示其规律,同时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这把“利剑”,则许多代数问题应用定比分点公式往往迎刃而解.本文试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4.
方程含参数的直线和线段相交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类比较典型的直线问题,一般教辅资料只介绍了这类题的数形结合法.本文再介绍这类题的解方程组法、定比分点法和平面区域法.下面举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 知识探究 1) 线段的定比分点 设P1与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为直线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若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P1P=λ→PP2,则λ叫做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P点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  相似文献   

6.
一、巧用直线的斜率,二、巧用直线的截距,三、巧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四、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五、巧用直线与X轴的交点,  相似文献   

7.
【知识要点】“直线”一章包括11个知识点:有向直线,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定比分点,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二次曲线C的弦AB,若被定点P分成的比为定值λ,则称弦AB为C的定比分点弦.二次曲线定比分点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文[1]、文[2]都有涉及,但在实际应用中,文[1]的方法计算量大,步骤多,文[2]的结论只涉及P在二次曲线内部且λ>0的情况,没有突出P点作为定比分点的一般意义,使得结论很有局限性.本文从定比分点的一般意义入手,给出几个容易为中学生接受且更为普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是同学们所熟悉的重要公式,它在中学数学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几年的高考也时有涉及,如2000年全国高考文理科倒数第一大题都直接考查了定比分点公式的运用.同学们所熟悉的是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其实,除此以外,定比分点公式还有其向量形式.运用定比分点的向量形式解题有时显得更为简洁明快.一、线段的定比分点向量公式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O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设OP1=a,OP2=b,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为λ,则有OP=a1++λλb.证明:如图1,因为P1P=OP-a,.PP2=b-OP,P1P=λPP2,所…  相似文献   

10.
定理:已知直线AB上一点P,(AP|→)=λ(PB|→),O为平面上任一点,求证(OP|→)=((OA|→) λ(OB|→))/1 λ.证明:由(AP|→)=λ(PB|→)得(OP|→)-(OA|→)=λ((OB|→) (OP|→)),化简即得(OP|→)=((OA|→) λ(OB|→))/1 λ.该定理就是定比分点的向量式表示,在数学解题中,有时比定比分点的坐标式更简捷方便,本文试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将旧版<平面解析几何>中"定比分点"置于<平面向量>这一章,以向量语言重新加以定义,使得定比分点成为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绝佳交汇点. 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弦中设计与定比分点交汇的综合性试题,已成为新高考命题的一个亮点. 综观2004年全国及11省市十几套高考试卷,此类试题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可谓美不胜收. 下面撷取几例,探讨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给出等差数列的三个公式.由于这三个公式结构形式酷似解析几何中的定比分点公式,姑且称之为等差数列的“定比分点公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新教材中定比分点是用2个例子给出的,而教材中有一些习题如果用定比分点的向量形式来解显得更巧妙.  相似文献   

14.
在定比分点公式中,若能从定比分点P的坐标(x,y)随定比λ变化而变化这一事实出发,将它看成是过P_1(x_1,y_1)和P_2(x_2,y_2)两点的直线的参数方程(λ是参数)。那么,直线P_1P_2上任一点的坐标就可用λ的不同取值来确定,根据这一思考,当我们把形如的函数最小值(取“ ”时),最大值(取“-”时)问题,也设法转化为距离问题之后,如果再用定比分点公式求解,不仅可以大大简化运算过程,直接求出函数的最值时刻和相应最大、小值,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科《考试说明》中,对“平面解析几何”这一知识内容的要求是: 直线考试内容有向线段,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定比分点.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相似文献   

16.
圆锥曲线与定比分点相结合,使题目增加灵活性与综合性.本文仅以椭圆为例,分析定比分点在椭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设P1,P2是直线l上的2个点,点P是l上不同于点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这是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下)给线段定比分点所下的定义.笔者发现,只要对定义中的等式P1P→=λPP2→稍加变形,即可得到一个与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极为相似的向量形式结论.下面以定理的形式给出这一结论,并对其进行空间拓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有关的主要题型: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距离问题。弦长、弦中点问题,定点问题,定值问题,最值问题,对称问题,定比分点问题,范围问题以及夹角问题,结合典型问题,对这些题型相应的规律方法给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降维法解题     
变量的个数称为“维数”,平面是二维空间.《解析几何》课本中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定比分点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都是通过作点或线段在坐标轴x轴(或y轴)上的射影,将问题转化为只与横坐标(或纵坐标)有关问题,化二维空间的问题为一维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向量知识在定比分点问题、在求直线的方程及其位置关系的判断中、在立体几何中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