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性向是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心理与素质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领域,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从总体上看,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在历史上影响一直很大,表现在专业发展的内容方面,强调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增加以及技能的提高,而对于教师素质结构中涉及人格特征等深层内容则有所忽视。应加强对教师专业性向的研究,以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金顺 《现代教育科学》2012,(10):102-103
教育的专业形象远远低于医生、律师等职业,这有大众认识上的问题,更有教师缺乏专业能力、素养和精神的原因。在我看来,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的,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真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并对教师个体提出了诸多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关心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活动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的内生性.中职教师与普通高中教师因职业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专业性的差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对象与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职教师的专业性是实践型的,实践性是中职教师的专业特质.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必须对教师专业性的概念进行澄清。对理想型、社会建构型、行动型等各种关于教师专业性认知取向的分析表明,必须对教师专业性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找出各种束缚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制度性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才能确定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起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一种建基于科学立场的复杂性劳动且专业性高于职业性的职业,对其专业性问题本身及其缘由的认识,需从其专业性的元理论高度,即从专业性这个概念的本质特性的高度进行解析,以此来判断作为与人类共在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内涵中的规范性、逻辑一致性、相关性、理性性、感性性、专业性度、社会历史性以及实践合理性等本质特性。同时,在教师的专业性与不专业性之间离析出合理界限,希望为认识处于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潮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质量提升问题开阔理性视野。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教师专业精神范畴。然而在我国,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师专业性向的重视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职前培养和就职选拔制度;有利于全面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重新认识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师教育》2015,(3):47-50
教师与医师、律师、工程师、咨询师一样,首先是一种职业,其次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教育区别与师范教育的要义在于职业前培养与职业后培训一体化。但目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形成了合法性的争论和培养模式的混乱,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的权限上提,导致了师范教育的式微,需要重建教师教育的体系。教师教育体系重建的关键是统一认识,分层次分类别确定教师教育的院校权限,摆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本科院校、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大学的权限争霸,解决大学—政府—中学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9.
课堂管理中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道德性的特点。目前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管理类型有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有效的、民主的课堂管理需要教师具有清晰的教育价值观、理性的决策、问题解决的能力和课堂管理的策略等专业特性。  相似文献   

10.
宋萑 《中国教师》2012,(13):23-24
<正>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写到:"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profession)。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1]但实际上,教师是否是一个专业,仍有很多人对此持保留态度,不少学者也视其为准专业,距离像医生、律师这样的成熟专业仍需要一段专业化的过程。[2][3]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呼唤高品质学前教育,而高品质的学前教育需以幼儿园卓越教师的培养为前提。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将专业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与研究性思维,能够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复合型、领军型教师。在实践中,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可表征为崇高师德的践行者、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引领者、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者以及独具个人教育思想的教育者这四重角色。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为:以文化理念为核心,塑造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愿景;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形成教师自主发展的专业共同体;以园本研修为支撑,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还处于探索阶段,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缺乏相应的课程鉴定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借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称评定制度,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区分出四类对象,同时针对不同类别教师教育对象提出课程设置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从思想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职业道德规范及主客观条件上阐述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各级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取决于基础教育战线上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本文探讨了培养科研专家型教师的意义,科研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特征,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里,教师作为一项职业,注定同其他职业一样,要经历一个有始无终的专业成长过程,以适应技术推动下的社会产生的新的要求。文章尝试解读基于技术推动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剖析其成长过程与成长路径,反思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对技术应该秉持的态度,期待以此增进各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把握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端正三大认识,即教育专家不等于教育学者,教育技能不能代替教育感受力,教师的生存境界不能代替发展境界;其次要确立两大理念,即教师是课程的领导者,科研引导教学的教师发展观。而教师职业培训则应重点关注自我发展的专业成长理论和研究者姿态的培训取向。  相似文献   

17.
阐释教师身份认同内涵,分析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社会外在规约与个体内在诉求的矛盾,并以教师专业成长基点的“实然性”认识为指导,提出从目标分层、主体性凸显、行动教育、环境保障等方面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可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以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对学生的影响,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学习和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职业的特点、各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个人因素。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既要通过教师个人自身努力,同时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领导也要予以深切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校的发展,应当立足以教师为本。在新一轮的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对于青年教师这支生力军,对于这个关乎中国大学质量未来的群体,对于这个大学文化视野下的特定阶层,需要我们通过大学文化的自主创新,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内涵,科学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作为教师面临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应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针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职前教育阶段”通过培养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增强他们面对压力的心理素质;通过提供入职培训,使进入“引导阶段”的新教师适应并胜任学校教学工作;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研、教研活动及对其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关心和支持,使进入“稳定和停滞阶段”的教师增强职业效能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当面对处于“生涯低落和退出阶段”的教师时,应更多地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