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中阶段所研究的运动一般是基本的、简单的运动,很少涉及到复杂的运动,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但是在研究有相对运动的两个以上物体间的运动时,如果能够巧妙地选择另一相对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有时会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从而达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时,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除了运动时间外,其余物理量(v0,vt,x,a)都是相对的,其转化公式为v相对=v物-v参,a相对=a物-a参,x相对=x物-x参.在高中阶段,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以方便解题主要用于以下常见情形.  相似文献   

2.
相对运动在解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秋发 《物理教师》2008,29(5):63-66
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总是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以此来衡量其他物体的运动,这个物体称作参考系.事实上,我们总是在研究相对运动——物体相对参考系的运动,原则上参考系可任意选定,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运动关系时,适当地变换参考系,考查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可使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得到简化,从而方便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它是在相关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物理概念是理解物理现象的关键.物理规律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在应用定义、定律、定理时一定要弄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条件,以免张冠李戴乱套公式.机械运动的定义是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这里的"其他物体"就是指参考系(也就是我们认为静止不动的物体),也就是说参考系是为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只有确定了参考系,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运动的规  相似文献   

4.
解决中学物理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选取参考系是一个重要环节.参考系选取不当,会造成解题繁琐或求解错误.合理选取参考系,有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本文试从下面3个方面探讨参考系的选取. 1 参考系与物理量、力学规律的联系 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取不同,观察结果常不一样.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都与参考系选取有关,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其数值常不一样,中学物理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做功功率、物体的动能、动量等物理量时,一般默认以地面为参考系.  相似文献   

5.
<正>在追及问题中,由于涉及多个物体的多个运动过程,往往使得同学们因物理情景分析不清或找不到对应的几何关系而感到无从下手。如果能够选用合适的参考系,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将可以使得此类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易行。求解两物体的追及类问题可以选用的参考系有两种:(1)选地面为参考系,运动学各公式中的物理量都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2)选其中一个运动物体为新的参考系,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不动,将问题转化成  相似文献   

6.
在选运动物体为参考系时,研究对象相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等于研究对象对地的速度减去运动物体对地的速度,可求出相对位移、相对加速度等物理量.对两个相对地面都运动的物体,若选其中一个为参考系,就能转化为只有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从而可简化求解.  相似文献   

7.
为了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我们需要选取参考系,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也是不同的.参考系有两种,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是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在一切彼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中,描述运动的力学规律完全是等价的.这就是力学的相对性原理.而在非惯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其原因是上述各物理量必须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才具有实际意义.对同一物体而言若选择不同物体为参考系上述各物理量可以不同,在解决直线运动类问题时大多数同学习惯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相似文献   

9.
知识梳理直线运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相关知识和方法将逐步渗透到运动和力、匀变速曲线运动、机械能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之中.本专题主要围绕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物理量、图线等),掌握匀变速直线规律、特点及相关公式,并学会将直线运动知识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在描述某物体运动时,被选作假定不动的物体.同一运动,相对不同的参考系得到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2)质点:在研究物体某一方面问题时,若不需考虑物体的体积大小和形状,即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过程没…  相似文献   

10.
力学规律的建立和应用都离不开参考系、惯性系、坐标系.参考物(系)的确定,是确切地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前提,物体的运动和运动规律只能在确定的参考物(系)下描述;若质点对某个参考系的运动服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这个参考系就是惯性系;若质点对某个参考系的运动不服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这个参考系就是非惯性系.要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移,只能在坐标系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光锥和二惯性系映射的几何方法结合洛伦兹变换 ,讨论了参考系变换下不同的时空区域中事件的时间顺序 ,直观的描述了狭义相对论的因果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农村小说创作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思想框架结构在农村小说创作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新时期以来,由于社会的转型及文学观念的更新,农村小说创作转向生活框架结构、家族模式结构、寓言式结构、现代派结构并存交叉的发展阶段,创作视角上也出现了由精英视角向权力视角、农民本位视角、多元混合视角的转变,昭示出创作理念在转型期农村小说裂变与冲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环网的裂变以增加通道的方法对现网改动少、成效快,可以很好的满足各类新业务、新客户对传输网的音量、速率的更高需求。环网裂环改造的重点是分析网络结构,业务流量,从而找出对现网影响最小,对网络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最有帮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非Chetaev 型非完整系统相对非惯性系的Lie 对称性与守恒量.首先,利用微分方程在无限小群变换下的不变性建立了Lie 对称性所满足的确定方程,给出了结构方程和守恒量;其次讨论了系统的Lie 对称逆问题;最后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首先论述了不同参照系中静电场和静磁场的洛仑兹变换;然后研究了不同参照系运动电场和运动磁场的相对论特性;推导出了沿任意相对方向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电磁场相对论关系;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与台湾虽然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略有区别,两岸对数学课程改革的规范和要求有较大差异,但两岸又毕竟同宗同源,在传统文化上一脉相承,两岸数学教育的联系却非常密切。分析两岸数学课程标准的异同,对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问题:由相对性原理所决定的惯性系之间的数学变换一定是线性的,而且除了初始条件不同外,这种变换是唯一的,即伽利略变换,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自主创新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不断"高移"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突破现有体系局限,跟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提供了诸多借鉴与启示。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从厘清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层次、实施灵活学制、协调课程和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建设、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等方面予以加强,在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鉴于狭义相对论的不自恰性,对整个理论体系存在的两处失误进行了修正,使之在符合现有实验的基础上,与经典理论达到融合。首先指出导出洛仑兹时空变换式的原始数学模型存在缺陷,对其修正后,重新推导出了新的洛仑兹时空变换式。其次对力的定义进行了严格分析,据此导出两惯性系间的力变换式,简洁明了。对比新旧变换式(推论),阐述了旧变换式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和新变换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S. N. Maitra 《Resonance》2010,15(4):355-362
A space vehicle rotating with a uniform angular velocity about a vertical axis fixed to it is falling freely vertically downwards, say, with its engine shut off. It carries two astronauts inside it. One astronaut throws a tiny tool towards the other astronaut. The motion of the tiny tool with reference to a rotating frame rigidly fixed to the space vehicle, i.e., relative to the astronauts, is considered. Second-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its motion instead of fourth order [1] are obtained and are completely solved with exposure of a subtle method of solution, from pedagogic viewpoint utilizing the relevant initial conditions of its projec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f projection of the tiny tool, it is established that it begins to float in the space inside the vehicle after describing an analytical maximum distance.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the tiny tool at any instant of time with reference to an inertial frame defined by the non-rotating frame initially coincident with the rotating frame at the time of projection of the tiny tool, are also found out. Finally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