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六朝吴兴沈氏文化大族由武力强宗演变发展而产生.南朝齐、梁时期是沈氏由武力强宗向文化大族转化的主要时期,这个转化集中表现在沈约身上.前有东晋和东晋以前的沈氏文人、南朝宋时的沈氏文人,除沈麟士等隐士外,余均从武为官;沈约由宋起家,仕至梁代已官极品,最终未能进入最高统治集团——“台司”,因为他是个道地的文人了;后有陈代人才济济的沈氏文人,儒学以沈不阿、沈不害为代表,文学以沈炯、沈君游为代表.史家评说沈炯因为适逢乱世,故而才能未尽发挥;他颠沛流离的一生,造就了他激昂、悲壮、清凄的风格,留下数量不多却是精品的作品,对于齐、梁作文风来说,沈炯的作品是明珠,而后者却是鱼眼,不可作等量观.  相似文献   

2.
吴兴沈氏与刘宋皇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兴沈氏的出现是江南士族正式登上南朝政治舞台的标志,在刘宋强化皇权的斗争中,沈氏人物沈演之,沈庆之,沈攸之我不置身其中,而沈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由最初的君主私人亲信的身份向“王朝之臣”转化,南朝四代,沈氏累世贵显的地位由此奠定,沈氏家族的崛起与南朝皇权政治的复归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南朝历史中南方因素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家族,而在刘宋一朝尤为突出。沈氏与刘宋政治发生联系始于沈林子兄弟。时值刘裕重构皇权政治,沈氏人物参预了刘宋建国这一重大活动,并与刘裕建立了特殊的君臣关系,由此而奠定其家族在南朝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蕴含着其与社会结构整合逻辑的密码,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及其现代转型,要从制度创新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视角,运用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形成逻辑自洽、学理相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深入当代人性的现实生活理论。  相似文献   

5.
6.
当前的中国社会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二次转型新阶段,为高等教育研究及发展转向提供了宏观背景和未来导向。"社会结构转型"概念已经成为解构我国当下面临的经济社会深刻变动的重要视角,对"二次转型"期间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研究理应将其置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研究应当围绕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特点及趋势,高等教育结构要素划分及发展新挑战,高等教育结构转型的现实基础及转型路径,高等教育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价值重建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7.
六朝文化是以六朝京都建康为中心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它与六朝所处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六朝是政治动荡时代,门阀政治由形成、鼎盛而走向衰落,阶级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多结构的特点,世家大族仍占据显著地位.经济上则是广大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北方大批人口的南迁和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时南北政权既有对峙,又有交流.这一切造成了这一时代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六朝文化的形成,既基于时代的因素,又具有地域、人文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孙吴立国具有肇始六朝的历史内涵。孙吴的皇权建构在内部受制于江东化进程,在外部受制于与魏、蜀的关系,经过了孙权称吴王与称皇帝两个阶段。汉祚终结时,江东内部并不支持孙权称尊号,孙权通过寻求曹魏的策命来建构王权。黄武四年(225)以后,孙权与江东大族的关系进入到顺畅期,同时外部压力减轻,故而孙权得以在黄龙元年(229)称帝并迁都建业。称帝后的孙权以压制官僚层来伸张皇权,留太子孙登守武昌,即针对陆逊等实权派官僚,然而皇权的分割导致太子成为皇帝之外的另一政治权威,动摇了皇权自我延续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准确把握社会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理念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体制机制上注重科学化与灵活化,方式方法上注重精细化与生活化,途径上注重课堂化与社会化,手段上注重现代化与信息化,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六朝动荡不安的政局下,往往出现有大量的骈体的诏、策、劝进文等反复劝进揖让的表面文章,这种现象是六朝贵族政治和唯美文化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在六朝这个注重文采的时代,骈文不仅是一种艺术美文,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功用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吴兴沈氏自东汉以来为江左的习武强宗,至唐成为儒学世家,为整个唐代的文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沈氏家族世系庞杂,若要述清其具体传承情况,难度颇大且工程浩繁。值得注意的是,沈齐家房支作为吴兴沈氏家族中较大的一支,其在唐代的发展和传承颇具典型性。通过对沈齐家房支世系传承情况的索考,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全面了解和把握吴兴沈氏家族的发展及其对唐代文化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历东晋南朝,吴兴人始终保持着习战之风,他们对南方政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王朝创立者。影响吴兴习战之风的因素既与吴兴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关,也与吴兴大族在东晋初期的政治境遇有关。  相似文献   

13.
唐宋之际的亲情诗可分为思亲诗、家居诗、训诫诗三类。思亲诗的衰弱与家居诗的壮大,体现了亲情诗抒情性的降低和叙述性的增强;训诫诗内容的变化,则体现了士人家族观念从"家园"转为"伦理",从精神性转为实践性;而士人家族观念的转型,从根本上决定了亲情诗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在六朝期内,宁波地域的战略地位,较为明显地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向,并大致可以东扬州的创置为界分为前后两期。相应地,宁波人物见于史册者,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亦不如此前。诸如此者,皆与皇权自刘宋中叶以降渐趋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政治权威的转变、政治权势的转移,既是政治、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影响了政治和社会变动的进程。纵观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政治权威理性化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条主脉络。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政治建设、政治变革均因其制度选择和权威变化与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不符而遭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权威的理性化、世俗化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和条件。任何一个稳固的政权,既要有足够强大的权力,也要有必需的权威。前者是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的,后者则是建立在自愿服从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个政权在拥有强大的使人服从的强制性手段的同时,还应能赢得人们自愿的服从,这样才是稳固的、持久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大无畏的气概、夺取胜利的决心、自信自强能力的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是望族发展和大姓郡望形成的关键时期。望族发展固然与时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格局的变迁、宗族势力的兴衰、望族与皇族之间及望族与望族之间的婚姻等关系密切,但望族是否具备内在的自觉、自立精神与文化优势,这才是决定其兴衰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期,由于儒学传播及家族延续的需要,家训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六朝家训具有和族睦宗、修身砺行、敦诫勉学、传教为官、处世之道等文化内涵。它既是先秦两汉家训的终结,又是隋唐家训的起点,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在今天,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六朝家训的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政治秩序持久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已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这种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沟通不畅。因此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治沟通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府绩效等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健全政治沟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