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永铨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杰出开拓者中的重要代表。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院系调整期间,汪永铨教授调至北京大学工作,历任物理系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电子学系系主任、电化教育中心主任、教务长、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汪永铨教授还先后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高等教育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创刊主编。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开拓者,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方向,推动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对繁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汪永铨教授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文件"关于表彰第三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决定"(高学会[2011]25号)公布的表彰名单,我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原高教室)作为福建省三个获奖机构之一,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和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室一道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第三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30日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在教育部党组领导和民政部指导下,在各会员单位共同努力下,学会团结、凝聚高等教育战线的研究力量,秉承"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改革发展实践"的传统,践行"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遵循"研究、咨询、中介、服务"的宗旨,以提升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质量与水平为主线,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为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推动改革发展实践服务,为促进理论创新及学科建设服务,为政府职能转变服务。30年来,学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本刊特选发相关文章,以纪念学会成立30周年,提升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经过半年多的酝酿与筹备,于2001年12月25日~26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30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153位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做了主报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蔡克勇研究员、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做了专题报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喻岳青教授等7位同志做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分组进行了认真讨论.经过两天会议,与会同志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在加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研究工作、加强交流和协作方面取得了共识,在建立"全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协作组"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宣告正式成立.综合会议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如下纪要.  相似文献   

6.
7月30日,纪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周济、袁贵仁,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詹成付,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束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宇辉等领导出席大会。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省(区、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老领导老同志、理事会、分支机构代表,学会学咨委、科服委、会刊编委会委员,特邀高校书记、校长等500余人齐聚一堂,共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学会授予蒋南翔、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卓越贡献奖”,授予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终身成就奖”。与会嘉宾回顾学会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同行的奋进历程,总结成就经验,为开创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言献策,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智力支持。本刊特开设“纪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专栏,陆续刊发相关文章,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7.
值北京大学恢复教育研究30周年之际,本文反思了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贡献,认为其最大贡献是倡导并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包括早期汪永铨先生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以及随后的研究范式转型和学科化发展,并对北大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比较教育研究》2012,(6):95-96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课题研究.进行这项课题研究,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集中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加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近30年来,特别是第五届理事会成立6年来,学会深入开展高等教育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研究、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广泛组织群众性学术研究,产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为繁荣发展高等教育研究、促进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别是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3):95-96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计划的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相似文献   

12.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5):95-96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2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计划的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的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198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于1988年12月24日在北京结束,共评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4个。此外,还确定了表扬奖56个。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的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高等教育研究是中外著名大学的共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曾多次指出,大学要重视高等教育研究,没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就很难建成高水平的大学;不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校长,在办学上很难算是成熟的大学校长。对远清同志的论述,我深表赞同。重视高等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早期学院派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制度化的3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本文特就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早期学院派的产生以及代表人物等进行了回顾和介绍;这里所谓"早期学院派"是对"文革"后中国高校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先驱的总称,其中,重点介绍了朱九思、潘懋元、汪永铨三位学者的共同特点与各自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2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计划的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繁荣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服务于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于10月28日召开了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是在学校领导下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接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参加成立大会并讲话,秘书长张晋峰参加成立大会并宣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贺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首届会长纪宝成教授就加强…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研究》2012,(7):95-96
编者按:"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