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中国舞剧音乐欣赏》——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片段:《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乡亲们慰问红军》 年级:初中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舞剧音乐,使学生了解并感受舞剧音乐是如何揭示题材内容和塑造人物形像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古典舞体系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接受西方芭蕾训练体系的中国古典舞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困惑。究竟应该摒弃还是融合?如何科学合理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传统审美品格是否应该改变?这一系列的课题都是中国古典舞发展之路上继续进行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由中日两国艺术家联合创作的大型舞剧《杨贵妃》,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古典芭蕾的诸多元素,同时加入日本的传统艺术,成为一个崭新样式的舞剧。该剧对杨贵妃进行新的诠释,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与谢阿美的友情作为贯穿的主线,同时将盛唐时代的宏大与多彩通过舞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舞剧中集纳盛唐舞蹈、  相似文献   

4.
凤凰网消息,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由中国著名舞蹈家黄豆豆和原日本宝塚明星真琴翼共同主演的中日合作音乐舞剧《木兰》于4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取材自家喻户晓的木兰替父从军的中国传统故事,素有日本雅乐第一人之称的日本作曲家东仪  相似文献   

5.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1):I0007-I0007,F0003
为了加强中英文化交流,中方邀请了英方不同领域的著名艺术家来北京举办4个大师课。2005年9月6日下午,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北京舞蹈学院.在王国宾院长的陪同下,观摩了由英国皇家歌剧院皇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达茜·巴塞尔教授的芭蕾大师课及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课程。首相夫妇对学生们的表演大加赞赏.并与师生合影留念,还邀请学院明年赴英国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爱党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作为祖国的一员,学生应热爱中国共产党,知道中国共产党及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建立新中国的伟绩,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相似文献   

7.
爱党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作为祖国的一员,学生应热爱中国共产党,知道中国共产党及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建立新中国的伟绩,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也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对舞蹈学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课程进行多方面改革,可以使教学更加适应地方院校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特色.促进学生舞蹈能力和舞蹈素养的提高.本文立足教学实际情况,简述了《民族民间舞》课程内容改革的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型舞剧《一把酸枣》是以百年晋商为背景,以情感为主线,讲述美丽善良的酸枣姑娘与勤劳聪明的小伙计的爱情故事,一把酸枣私定终身。他们抗争试图改变命运,然而,一把象征爱情的酸枣最终酿成了西口古道上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0.
吴俊平 《文教资料》2011,(33):214-216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内容。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目标的民族精神.同时.精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兴趣,课题组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165名正在学习大学英语的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在积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也渴望能通过一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增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须融入中国文化,进一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国情、历史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必须肩负起这一使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切实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的变迁,人事的转化,都使世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必然是他们所追寻的目标。了解他们对偶像的看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也利于我们把握未来社会的走向,为他们也为自己规划一条发展道路。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他们树立有价值的偶像观,摒弃存在于他们心中的消极情绪和偏激想法。  相似文献   

15.
靳秀兰 《山东教育科研》2014,(14):I0005-I0005
社会交往是社会发展与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交往既能不断深化发展完善自身,又能促进整体社会生产力的创造提升。社会交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社会交往变得愈加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够只局限于小我,要勇于社交,敢于社交,善于社交,增加社交经验,增强社交情商。  相似文献   

16.
这篇散文借苏州园林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表达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崇尚和珍视,同时借苏州园林表达了对当代中国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中,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萎缩缺失的深深无奈、忧虑、遗憾和愤慨,更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回归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认真解答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  相似文献   

18.
《当代政治思潮》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观,在课程教学中吸取西方政治思潮中积极因素的同时要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政治价值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读书交流会、讲座、辩论等方式和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观,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舞剧《小刀会》是上海市高中《艺术》(试用本)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的内容。鉴于当前不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淡漠和忽视,我便想以此为契合点,结合并拓展教材中本舞剧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舞剧的特点及其不可缺少的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艺术形态的综合认识,感悟中国民族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永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同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毕奥南研究员主编的《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内蒙古卷》第一辑和第二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