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推进面向全体的大众科研,课题组陆续推出了为广大一线教师喜闻乐见的现场上课、评课(包括自评)、说课和微型讲课、课题报告、课题论坛等9个研讨项目。这里选登其中的现场自评、现场评课和微型讲座。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觉得,上一节课就像做一锅饭:学生是米、教学内容是水,新“课标”和“发展与创新”的理念就是将米煮成一锅好饭的火。而老师充当的就是“巧妇”这个角色。借用这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我是想用以说明我所理解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3位革命烈士一起遇害62周年。1949年9月6日深夜,他们被穷凶极恶的特务集体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每想起这一切,我便似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嘉定区长安墓园内,现安放着一座"小萝卜头"的纪念雕塑。雕塑边,如茵的绿草坪内生长着一棵石榴树,它枝繁叶茂,仿佛是一颗颗跳动的心,一腔腔涌流的血,在歌颂光明、自由。灿烂耀眼的石榴花更像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在仰面欢笑。每当我看到广大青少年和祭扫人群在"小萝卜头"雕塑前凝神伫立,庄严肃穆的神情让我难过又欣慰:时间能冲淡记忆,革命英雄的事迹却永不磨灭。  相似文献   

5.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一篇介绍“弟弟”在监狱里生活、学习情况的课文。课文的语言很平实 ,结构也不奇 ,但字里行间却有着一种浓烈的“情” ,这情就是对“弟弟”的爱和对特务的恨。根据课文的这种特点 ,可以采用“读读、议议、写写”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读读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学生的朗读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读才能得到提高 ;课文中所包含着的丰富的知识内容、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容 ,也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才能够得到诠释和领悟。在《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可以安排“三步”来达到读的要求。第一步 :“通…  相似文献   

6.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讲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有革命理想,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里刻苦学习的故事。课文思想性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如何调动学  相似文献   

7.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 ,并不只是为了把知识讲明白 ,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使其产生内部需求。《一夜的工作》是11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文篇幅短小 ,语言朴实感人。根据教材自身特点、本组训练重点 ,课文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具体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一、创设情境 ,激发读书兴趣课前 ,我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反映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材料。课上 ,学生互相交流周总理的感人…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9.
结合理解教材思想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使这一认识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训练效率,张绪莲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请看她执教《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二自然段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读懂每一句话,并且把每句话的意思联系起来,思考一个问题:难友们为什么叫弟弟是“小萝卜头”?(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堂",我们却发现,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往往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浅读",对文本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文本的字面上,浮光掠影,理解肤浅,体悟不到文章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二是"误读"。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一些教师便一味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解读,结果造成学生的答案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三是"闷读"。一些学生在拿到文本后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13.
设计理念1.新课标强调主体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2.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以及他们情感的撞击与升华。3.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相互平等的对话中提高彼此对生活的认识。教学目标1.从鲁本的故事中受到孝敬父母长辈,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和熏陶。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想象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详略得当、叙述具体、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情境1.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父…  相似文献   

14.
1.新课标强调主体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可爱和渺小以及地球上资源的特点,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完成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2.抓住重点语段,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朗读感悟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被育目标: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受到环保教育。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憎得课文题目“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说明:《旅行家树》借物抒情,描写了生活在非洲的旅行家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赞美了旅行家树无论生长在哪儿都自觉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品格。这种树耐炎热、耐贫瘠、耐干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仅如此,更可贵的是它能给“受到热沙炙烤而干渴难熬的”人们以帮助,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主旨句”为主线,力求体现以读为主、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流程:一、破题引入,初步感知1.借助资料,激趣引入。播放非洲风光及奇异的植物和果实的资料片。师:正是由于非洲特殊的地…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苏教版)一年级(下)第4课《春到梅花山》的第2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生自由朗读)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生1:我从第2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师红笔圈画,指导朗读)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师:你真会读书!“把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相机圈画,指导朗读)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相似文献   

18.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1.(出示课件)欣赏白天鹅的图片,说说感受。2.揭题板书,教学生字“丑”。3.教师用讨厌、同情、高兴三种不同的语气读课题。4.要求学生说说想问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想一想,为什么可用讨厌、同情、高兴三种不同的语气读课题?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检查读的情况:读一读你觉得难读的句子,选一两句最拿手的展示展示。(3)交流。(教师随机板书:丑、可怜、变)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再次速读课文,找出分别写“丑、可怜…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开展“质疑问难”教学模式的探索。“预习质疑——细读质疑——精读质疑——学后质疑”,自始至终引导着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问”和“学”来展开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开展“质疑问难”教学模式的探索。则预习质疑——细读质疑——精读质疑——学后质疑,从始至终引导着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问”和“学”来展开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一、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预习是学生自学、自己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学生预习首先接触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内容的钥匙,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能够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启发学生质疑: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