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出版是业内最热的话题,它不仅关系着行业转型升级,也关系着各个出版企业未来的生存。那不妨来认真地探讨一下数字出版的本质。数字出版,从内容角度而言是出版业,从形式角度而言属于网络业,这是与传统出版业的本质区别。就笔者看来,这是一场完完全全的业界革命,革命成功后的数字出版,会包含传统出版业的部分特质,但也一定融合了更多的新技术和网络社会的规则。数字出版能否取代传统出版?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金石、甲骨、  相似文献   

2.
正民国时期的出版业,在政治舆论上它提供相应空间,学术文化上它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一直为后人广为称道,甚至被认为有着难以企及的地方。民国时期出版的整体面貌是怎样?武汉大学吴永贵教授的《民国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民国出版的整体视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民国时期出版业状况的力著。1从时间轴上把握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民国出版史》从"晚清时期出版业的近代化转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是业内最热的话题,它不仅关系着行业转型升级,也关系着各个出版企业未来的生存.那不妨来认真地探讨一下数字出版的本质.数字出版,从内容角度而言是出版业,从形式角度而言属于网络业,这是与传统出版业的本质区别.就笔者看来,这是一场完完全全的业界革命,革命成功后的数字出版,会包含传统出版业的部分特质,但也一定融合了更多的新技术和网络社会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报告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此,中国出版业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近来常见一些从一般经济理论的原则出发谈出版改革的文章,而这里我想从出版业的实际出发,来谈谈深化出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多国相继出现了新书品种激增,跟风出版、盲目出版、图书炒作愈演愈烈的趋势。出版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出版业问题书纷纷面市,如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保护与改善出版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中国出版业,研究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新思路,已成为我国当前出版业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拟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探讨一下生态出版。一、出版生态与生态出版出版是一种具有很多生态学特征的有生命力的组织活动。改进出版生态环境是改善出版…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6,(5X):F0002-F0002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3月,是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出版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内外出版业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组织制定出版业的相关标准;承担政府与业界委托的相关科研项目,组织编撰、出版有关出版科学方面的学术性书刊和教材性读物等,为政府和业界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6,(4):F0004-F0004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3月,是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出版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内外出版业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组织制定出版业的相关标准;承担政府与业界委托的相关科研项目,组织编撰、出版有关出版科学方面的学术性书刊和教材性读物等,为政府和业界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苏振华 《今传媒》2016,(8):136-13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迁,我国出版业也在不断发展,出版形势、技术手段、出版体制等都在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在“互联网+出版”的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需求,出版业必须在具有时代使命和文化坚守的基础上,有效推动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出版产业化发展成为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出版业还没有真正进入现代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因此,要实现出版产业化,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一、确定出版业的性质,是实现出版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出版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性质的认识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把出版业当作舆论阵地,是行政的附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版改革不断深化。首先,它从单纯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其次,管理向科学化转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国家…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复合型跨世纪出版人才脱颖而出的途径□福建科技出版社郑霄阳吴娟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材环境要培养造就复合型跨世纪出版人才,首先必需营造、培养一个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从制度、政策、舆论、机制等各方面,使培养复合型跨世纪出版人才的目的、意义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日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2007~2008年出版业的年度动态和发展趋势,从宏观视野、专题论述、个案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出版业的年度状况及行业走向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日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2007-2008年出版业的年度动态和发展趋势,从宏观视野、专题论述、个案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出版业的年度状况及行业走向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判断。蓝皮书分为主报告—2007-2008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3.
眼下,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龙头的信息技术,正在不知不觉中蚕食着传统出版业的领地。新兴媒体的出现,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日趋多样化,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模式,使得传统出版业伫立于十字路口,并由此引发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本文将从传统出版业的现状、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方面对传统出版业的转型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4.
张维 《出版广角》2016,(10):73-75
舆论属于社会的软控制系统,新闻出版在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出版单位要应牢记出版职责,做好网络出版的舆论引导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建立导向把关,进一步强化舆论导向管理;强化编辑能力,规范网络出版传播内容;与传统新闻出版业相结合,形成舆论引导合力,才能切实把握好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网络出版对舆论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2005书业高峰论坛召开9月29日,美国出版业的学者、名人及权威人士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福吉谷召开“美国2005书业高峰论坛”,进行有关当今出版业所面临的挑战问题的讨论。从世界出版发展的状况来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按需印刷的应用将会逐步扩大,因此传统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版业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出版也已经是大势所趋,它可以依托书籍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尤其是网络为出版业  相似文献   

16.
钟瑾 《出版广角》2015,(12):28-30
百余年来,欧美的出版经纪人向世界证明了他们对于出版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国,出版经纪人才刚起步不久,是出版业新格局的产物.2009年以来,伴随着中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步伐,出版经纪人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挑战.本文认为,中国的出版经纪人必须加快步伐,以内容为核心,以图书出版为起点,实现多领域共同发展,早日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出版产业化若干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版业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在出版意识、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方面面临着大突破。近两年业内关于出版集团化、出版产业化的讨论便是大家对出版业前途的探索的反映。下面针对当前出版环境,结合我社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出版产业化的理解。  一、出版产业化之必要性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累积了相当实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内在深层次矛盾凸显并直接阻碍了出版业跨世纪的大进程。①行业布局上的垄断性。局部而言,中央各部委都有自己的专业出版社,各省区都有自己齐全的出版社,而各社…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专业高等教材之一的《外国出版概况》(陆本瑞主编)最近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的出版情况:从外国出版业的历史、现状至发展趋势;从政府和社会对出版业的宏观管理至出版公司的经营管理;从图书发行、宣传促销工作至出版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几乎出版业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概括的介绍。其中出版教育事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在70年代才逐渐兴起,本书对它所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出版、教育、文化作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多年来,我们一直关心、支持、见证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主办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也是我们在出版领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一种尝试,民进希望通过该论坛为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出版高等教育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事业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回顾我国30年来出版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它正是伴随着我国出版业的复苏和快速发展而逐步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并为促进出版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本文作者之一的方卿作为这30年出版高等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对此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认真回顾与总结了30年来我国出版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与矛盾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