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法制新闻报道播出的频度法制新闻是以反映国家和社会的法制活动为题材的新闻。法制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知识件、接近性、悬念性、冲突性等特征,对广大受众来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受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士的关注。下面是浙江电视台《浙江卫视新闻》和常山电视台《常山新闻》2001年法制新闻播出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台的法制新闻报道常年都保持了一定的频度,从而在舆论上形成一定的声势,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特別是布集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的4月份,《浙江卫视新闻》法制新闻报道的播出更为密集,共53条,平均每天1.7条,最多的一天4月24日有7条之多。然而,新闻报道的频度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工  相似文献   

2.
一、法制新闻报道播出的频度 法制新闻是以反映国家和社会的法制活动为题材的新闻.法制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接近性、悬念性、冲突性等特征,对广大受众来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受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沈岸 《视听纵横》2002,(4):59-60
法制报道现已成为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它的法规性、政策性、思想性、知识性、观赏性等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与读。但是,随着受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因法制宣传报道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而引发的新闻纠纷也日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单位法制宣传报道的有序进行,造成了电视、报纸与受众之间的矛盾。因此,强化依法治国的观念,自觉学好法规政策,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尽力避免侵权,是当前摆在我们新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时下,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直击社会阴暗层面的重头戏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及追读。但是,由于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本来就棘手,记者涉足一些案件,特别是报道法院和警方尚未作出定性的案件时,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很大,须得小心翼翼,这就使得一些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容易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5.
英法法制报道与新闻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不久前赴英国和法国考察了当地的新闻业,对当地新闻媒体法制报道和新闻自律等有关情况有些许了解。 英国没有专门的法制类报纸,但各报都可以报道案件等法制类新闻,一些大案常常在头版头条刊登。 每日邮报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日报之一,4开80版,期发行量230余万份,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每日邮报拥有100多名全国一流的编辑记者,待遇比较优厚,记者年收入平均为2.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余万元),名记者的收入则更高。该报对于记者采写的法制新闻(主要是案件新闻),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查把关。一是看稿件是否对报道对象下了好或坏的判断,如果报道某人是罪犯,就必须拿出根据来,否则这类损害他人声誉的稿件就要被淘汰;二是看稿件是否超越了新闻报道的限度,即不能由记者来“审判”案件,不能  相似文献   

6.
时下,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直击社会阴暗层面的重头戏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及追读。但是,由于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本来就棘手,记者涉足一些案件,特别是报道法院和警方尚未作出定性的案件时,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很大,须得小心翼翼,这就使得一些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容易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7.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反映情况、揭示问题为主旨,以记者独立采访调查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重量级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8.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新闻媒体的案件报道将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新刑法修改百余处,其中涉及到新闻采访报道行为的禁区相当多,如果编辑记者不认真学习新刑法,准确理解新刑法及立法精神,及时改变法制报道思路,严格规范采编行为,将会承担巨大的法律风险。未成年人案件成为报道禁区  相似文献   

9.
新闻效应是媒体报道所引发的社会效果及受众作出的相关反应。由于立意观点、角度选取和刊播时间不同,报道形成的新闻效应也不尽相同。在法制报道中,媒体应尽量规避风险,防止可能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黄道弘  龚莉 《新闻前哨》2012,(12):63+72-63,72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将对新闻媒体的案件报道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新刑法修改百余处,其中涉及到新闻采访报道行为的禁区相当多。如果编辑记者不认真学习新刑法.不去准确理解新刑法及立法精神来严格规范法制报道的采编行为,将会承担很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李军湘 《新闻界》2006,(6):67-68
法制报道作为塑造法治精神,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已成为了各类媒体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报道反映的是社会中真实的非常态事件或现象,富含一般新闻所缺乏的悬念与趣味,对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于是,某些法制报道片面追求“卖点”和“轰动效应”。以耸人听闻、荒诞离奇的案例取悦受众,背离了法制报道的基本价值取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电视理论与实践中,这种电视娱乐理念和做法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但是在中国的电视传播历史上,这个西方的有代表性的电视理念,显然既难以全盘接受更难以完全赞同,在实践中也难以行得通,这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特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初,各地省级法制报根据中央的决定划转到当地党报集团,一时间人们纷纷认为,失去了行政支撑的地方法制报将陷入生存困境.经过5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地方法制报没有倒下,但地方法制报不能仅仅满足于维持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危机时刻潜伏,因此,地方法制报不能划地为牢,固守在自己以党政干部、司法干警、律师为主体的"第一市场"读者群,应当以市场之手而非行政强力应对外力竞争,将生存的挑战转化为开拓自我发展空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发生在北京的最具爆炸性的法制新闻恐怕非歌星臧天朔被抓案莫属。京华时报2008年11月6日报道出歌星臧天朔因涉嫌聚众斗殴被警方控制,此消息一出如同一个响雷,惊起北京各界媒体高度关注。很快,新浪网等备大门户网站便辟出专栏报道此事。同时,北京晚报和法制晚报也迅速行动,立即组织记者进行追踪采访,捕捉臧天朔被抓案的最新进展。最终,这两家报社的记者得出的结论是:臧天朔已被逮捕。北京的其他早报、  相似文献   

15.
16.
徐迅 《视听纵横》2007,(3):61-63
目前,各种方言节目已经成为各地方电视台一种颇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式。可以说,只要打开电视屏幕搜索频道,就能看到不同的方言节目,有新闻类的、综艺类的、还有访谈类的。以浙江省为例,就有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等等。这些方言节目几乎每个在当地电视台的收视率都名列前茅,市场份额也是数一数二。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省法制报按照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和报业集团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省法制报对编采工作进一步从严把关,同时对既往经验重新梳理,总结形成了重证据、重法律、强业务、明责任的依法办报意识和报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贾明 《新闻前哨》2010,(5):62-63
法制类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多年来关注的热点,但有的报道因以猎奇、吸引受众眼球为目的,常受到质疑。《荆门晚报》“消灾”骗术,我们一起防范系列报道。变常见的被动揭露骗术为主动出击,发动社会各界群防共治,践行了媒体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为新闻媒体关注弱公共话题、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性进行美学意义的思考。审美文化是集中体现当代审美特征的范畴,而电视艺术又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成为最适宜的建构审美文化内涵与使命的现实审美途径。电视艺术以视听一体的图像,使审美的内涵在当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它的情感兴发的力度更强也更直接,它的现实介入的深度更广也更强烈。因此,电视艺术比其他审美途径更适宜审美文化在建构层面上的深入发展。电视艺术应该以其艺术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义持存,通过图像引发惊奇,通过娱乐启发意义。电视艺术应该具有审美文化的全方位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曹霞 《青年记者》2017,(12):45-46
互联网培育了新的内容消费形式、情境和时空,内容产品吸引力的最重要法则就是在内容和形式这两要素之外加入关系要素.所谓关系要素,就是“使内容产品建立起一整套内容、形式与用户心理上的一种可感知的关系关联规则”.①关系产品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个性化定制、即时性获取、场景化体验和参与式生产.本文以英国电视媒体BBC为例来分析关系产品的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