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颖  孙倩倩 《考试周刊》2013,(75):160-160,149
在现代社会,随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人们的性伦理关系和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人们对当代大学生同居行为的宽容和理解,可以窥见出大学生同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谈大学生同居而色变,从而使大学生同居现象日益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同居现状的论述,深入挖掘产生该现象的文化及高校教育的原因,从而找出正确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关注的女大学生失踪案频频发生,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以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高校及社会有重要意义,对女大学生本身有实践意义。因此如何进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恋爱现状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恋爱、同居和性行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对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行为的学术研究则很少。本文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女大学生恋爱的内在动机,利用“社会化理论”来分析影响女大学生恋爱的外在社会因素,并从性教育、同辈群体影响和网络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正确引导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谈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也越来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的态度,大学生同居现象也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性知识的匮乏和性教育的明显滞后,相应也带来了诸多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同居行为及大学生性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带来了人们婚恋观念的巨大变化,也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因素,女大学生的婚恋教育需要格外加强。新时期的女大学生婚恋教育重在引导女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同居与爱情、就业与婚姻等关系,同时还要确立正确的婚恋教育目标和掌握相应的婚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所谓大学生同居,是指男女大学生双方自愿的、没有婚姻形式的、以非赢利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两性关系,其实质是非婚姻的两性关系。具体包括:其一,同居行为的主体是在校男女大学生;其二,同居双方确实发生了性关系;其三,同居双方没有取得法律认可形式的婚姻;其四,同居双方共同居住了一定的时间,偶然的一次性行为并不是同居;其五,同居双方在主观态度上都是自愿的而非被迫的。笔者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揭示大学生同居的性别差异和女大学生遭遇双重标准困惑的现实,进而提出女大学生冲破心灵枷锁、增加自我赋权的意识和社会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1.大…  相似文献   

8.
性别角色冲突是女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探明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防止女大学生自杀的重要手段。使用自编女大学生生命教育问卷对191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观及对女性独特生理现象的看法,发现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的生理现象及生命教育观点有较大影响,男性更多从消极角度来看待女性生理现象,并强调从生活层面来对女性进行生命教育。结论:男女两性对女性生理性别特征的看法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分性别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女性需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来认识自身性别特征,并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恋爱问题与就业问题,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遍性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虽有其合理成分,但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适合当前形势的恋爱观教育已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高校恋爱观教育的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边庆祝 《黑河教育》2009,(6):12-12,8
当前,女大学生择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维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需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健全法规体系、不断加强引导和监管、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与就业指导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冷漠症的产生根源——兼析体制性因素的道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冷漠症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个体遇到困难,需要救助时,其他社会成员不予施救,其重要原因在于其他成员担忧受到被施救者反诬.被施救者反诬施救者的现象在当前社会上较为普遍,其发生原因主要在于被施救者将反诬视为获得利益的捷径,这种利益获取的价值超过了其所承担的道德风险.被施救者寻求获利捷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社会财富、机会等要素分配的体制性影响,特别是当前财富分配中不劳而获、“少劳多得”现象渐多,通过不良手段获取财富的现象普遍.这与我国政治体制中大量特权空间和体制漏洞的存在关系密切,并在根源上归咎于地方官员政治权力自下而上产生、对下负责和实际上官员权力由上级赋予、对上负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婚姻论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种颇为流行的习俗。从文献记载看,这一现象早在汉代已盛,后世相沿不改。迨及明清二代,婚姻论财之风愈演愈烈,尤以福建、江南、岭南等区域为著。明清福州地区婚姻论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中原文化传播密切相关,又与此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奢靡之风和攀比心理的影响分不开,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数量成倍增长.本文分析"留守儿童"研究出现的背景,"留守儿童"研究中的非学术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研究的分析发现,研究数量不断攀升,研究视角呈多元化,以差异性的研究为主;从结论来看,研究中负面结论比较普遍,学者的研究与社会各界的过度关注,夸大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分析研究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项活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被称做"高考现象"的社会现象。"高考现象"的出现表明高考已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而且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高考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种种原因,但学历社会的现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将"高考现象"放入学历社会的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共道德危机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观念多元、利益多样、职业自主、生活个性和结群多向的社会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新新人类"的另类价值,部分大学生中出现公共道德素质下降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责任感、价值取向、理想、崇高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当代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并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针对造成我国当前教育出现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阶层差别等不公平现象,分析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意义,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特定情况下,意识形态是其主体对社会存在的虚幻反映。这除了社会关系本身的颠倒之外,还源自社会统治力量及意识形态阶层独特的精神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做过系统说明,为我们自觉理解意识形态现象给出了解蔽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写不好汉字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中存在多种原因:汉字构造的复杂性是人们写不好汉字的本源性客观原因,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是人们写不好汉字的场势性客观原因,个人努力上的欠缺则是人们写不好汉字的决定性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的变迁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变化又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二者处于“共变”之中。语言系统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变化因素,它能迅捷、灵敏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汉语新词语“XX体”词族的出现反映着当代社会中网络文体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语言及语言功能的关注。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已出现的“XX体”类新词的产生机制以及产生原因、社会语言学功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遵义的沙滩曾是清代中叶全国知名的文化区,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与教育交融。教育以传统文化为根底,文化因教育而繁荣。在这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随着文化的转型,"沙滩文化"的光辉暗淡下来,引起人们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