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型人才太原市十七中白小洁中学语文教学要想想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服务。跨世纪人才的核心是具有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跨世纪人才就是创造型人才。为培养...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暨第一届年会,四月七日至九日在应山县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师院、师专、师范学校和中学语文教师,七十余人。年会深入讨论了语文教学如何贯彻“三个面向”的问题。与会代表就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如何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来处理教材和教学过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大会选出湖北大学罗大同副教授为  相似文献   

3.
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再到中学语文教学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型,这是新的时代的、要求。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应定位在“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入口是“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能力”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方位调动动机因素、情意因素以及智慧因素”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正确途径;“学习滋养法、讨论激发法、每天思考法、科研培养法”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科学方法;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还要把握“扬弃适应性,发展个性”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深化,以充分发挥语文在中学教育以及国民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在教学改革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影响到了教改过程,阻碍了语文教学的正常进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是人们所关切的课题.为了迎接甘一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国先进国家已把目光盯在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上,培养创造型人才则放在极重要的位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明确了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大规模的培养现代化人才.“现代化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性,而创造力则是他们最重要的能力”,换句话说“现代化人才”就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当前学校教学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变中,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强烈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任何时代的教育都要求培养与该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语文教师要培养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根据“三个面向”精神,进行教学改革,从宏观的战略上考虑方向,在微观的教学上研究方法,做创造型教师,育开拓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培养人才问题上作出的有力回答,它为我们新时期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高校为贯彻“三个面向”,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为在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竞争中提供一支强大的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技队伍,就非着重培养创造型人才不可。大学培养创造型人才离不开创造力的开发,下面就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三个面向”中有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人才。那么,学校如何培养出这种人才呢?我认为,重视教学中的提出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当前教改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三个面向”?这是摆在全体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比如,改革中学论说文教学、提高论说文教学效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试图根据国内外语文教改的经验及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注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意培养更多的“创造型”的人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培养新时期“创造型”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下面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学工作朝向自学系统发生超乎常规的变革。“教会学生学习”之所以成为当代世界教育领域流行的响亮口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重大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人才,而创新的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培育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教育责无旁贷,语文教学责无旁贷。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形势,使中师语文教学面临着现代化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的挑战,要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语文教学要做好几对转化,才能够认真落实“三个面向”,扎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由传统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化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语文教学要适应这一挑战,主要障碍是受…  相似文献   

13.
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四化”人才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学制、课程、教学体制、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这里,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新。”今天,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探新、创新.这是“三个面向”对学校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祖国四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呢?我以为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具体地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遗意识和能力的源头,舍此.培养创造型人才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效必是甚微.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首先是加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因素.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热地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学应依据其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为此本文特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面对 2 1世纪的挑战 ,加紧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造型人才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如何培养新型人才 ,创造型人才 ,会学习的人才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能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能体现主体地位。这就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下面结合最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路和做法 ,谈谈自己是如何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 ,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进行教育创新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我理解 ,这是指引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过去 ,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农村中学的现状,提出应该从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革考核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对农村中学语文的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文章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丰富科学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三个面向”早在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给景山学校题词中就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论断无疑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1年转瞬即逝,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三个面向”的改革历程,可谓喜中有忧。先说喜。一是适应“三个面向”需要的改革正纳入教育决策者的议事日程,并开始变为实施行动。以教材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的人才。本文从语文教学与审美的关系、审美教育的可行性、审美教育的特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