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乐于淡泊宋忠平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自然为本,用一颗纯美的灵魂对待生活与人生。淡泊以明志,古人早已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淡泊的人,洞悉人生世事道理,善于待人,也能善于待已;为人处事,能大处着眼,也能小处着手。淡泊的人,顺其自然,他不会埋怨不足,不会夸耀成就,不强求不可能的事;他精神旷达,内心平田,不以物喜,不以物化;他胸怀宽阔,随和宽厚,令人亲切归服。淡泊的人,真诚坦率,一如既往。不矫揉造作,追求完美。淡泊的人,成功了没人妒娘痛恨,因为在外人看来成功非他莫属。有许多凭…  相似文献   

2.
(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之类的先进典型,通常被人们誉之为“瞬间的辉煌”。瞬间的辉煌,惊心动魄,一鸣惊人。然而,瞬间的壮举,稍纵即逝,难以“定格”,无从再现。抓不住瞬间,就挽不住辉煌。恰如莎士比亚所说:“好花盛开,就该尽先采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二)、瞬间的辉煌,向来不贴“安民告示”。耳不聪,目不明,再好的“瞬间”,最终也会是过眼烟云。宋代陆游《文章》诗云:“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而“仍得”之妙,不仅贵在慧眼独具,匠心独运。而且,“机遇垂青于准备的头脑”…  相似文献   

3.
撰写言论文章,必须做到观点正确,态度鲜明,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一针见血,毫不含糊。这样文章才能有针对性和战斗力。但是,仅仅有了正确的观点,如果不讲一点辞章和文采,论据陈旧,语言干瘪,那感染力就差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同作者知识贫乏、眼界不宽有很大关系。“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许多作者的切身体会。心里确实有话要说,但那时没有“词”,无法做到一吐为快,更谈不到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了。因此,每一个爱好写作的同志都要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使自己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和资料的贮备,广采百花,才能酿成佳蜜,写…  相似文献   

4.
登华山     
华山,登了两次,都成老版本了,却也可温故而知新。头一次,1957年夏初,记者们报道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像打仗一样,要休整一下,想去登华山。我们一行五人便坐火车来到华山脚下。天阴沉着。看一眼华山的奇峰,转瞬又被云雾锁住。登山,自玉泉院起步。玉泉院人称山门,据说是皇帝攀山祭祀的地方。我们沿峡谷溯小河而上,一会儿左岸,一会儿右岸,踩水踏石,盘来盘去。一路上除了眼前的山、水、石外,远处的景色全被蒙蒙细雨遮盖。走十几里路,过毛女洞,至青柯坪,迎面的摩天奇峰将通道堵住。天色晚,雨在下,便投宿了。夜里躺…  相似文献   

5.
改进会议报道,不知喊了多少年,实际上收效甚微。许多会议新闻,内容冗长,枯燥乏味,充满官话、套话和八股腔,形式单调,千篇一律,令人厌恶。大胆创新会议报道,改变传统报道模式,是受众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对搞新闻的来说,会议多并不一定是坏事,会议是重要的信息源,是采写新闻的富矿,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开采好,利用好。  相似文献   

6.
进得报社,或在当院,或在大厅,或在电梯,见到脸色青青,眼底红红,眼袋松松,交谈精神不集中,说话连连打哈欠,暮春西装不脱,暮秋冬装上身的,你如果去总编室,不要再问路,跟上他们就行了。他们正是人称“夜里欢”的夜班编辑。那是白天。如果到了晚上,在总编室,看那编辑,判若两样,见不到了霜打茄子、黄秧秧,一色的生龙活虎,一堂的欢欢实实。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目光又犀利了,头脑又清晰了,思维又敏捷了,才华又奔涌了。见到好稿子,像发现了美人,禁不住拍案叫好,横看竖看,一定要找个好角度,配一个得意的点评,让它更诱人,…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的风骨,既有思想作风、采访作风,又有作人之骨,文章之骨,说到底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记者应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作“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记者。作人不要有软骨,对上不要有媚骨,对下不要有傲骨,这就是笔者认为记者必备的风骨。三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三者兼备,才能堪称名副其实的新闻记者,才能使记者的人品新闻作品谐调统一,光彩照人。   记者不要有软骨。——骨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骨头,骨气也,即做人应有的正气,浩然之气。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强化自己的骨,善养吾…  相似文献   

8.
是的,我曾经是这样一个嚣张女子,和男子去看小剧场话剧。灯光暗下来,我们开始小动作,你的嘴过来,我的脚过去,嘻嘻笑笑,打成一片。舞台上,男主角走到我的正前方,扬起手,象征无望而苍凉,即将念出漫长怨愤的台词,他却忽然看到了我们。刹那间,我,男子,与演员,都停了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大山     
我的家乡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没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和珍奇的飞禽走兽。但我觉得家乡的山比它们更有吸引力。它巍峨耸立,直插云霄。连绵起伏,俊秀无比。 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小草刚刚探出脑袋的时候,山上的雪早已融化,汇成条条小溪,顺着山涧流下来,清亮亮的,嘻笑着,追逐着,争先恐后地向前跑。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碰碰那儿,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似的。 夏天,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林下,点缀着无数灿若彩星的芬芳的野花。清晨,来到山顶,太阳刚露出半边脸儿,山顶上还是云雾镣绕,视线被一片轻烟似的云雾所遮…  相似文献   

10.
军训     
军人,多么庄严的称呼。那潇洒的风姿,整齐的队伍,早就使我羡慕不已。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能成为一名军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展军人的风采。终于,机会来了。刚开学,学校就举行了一周的军训活动,虽不能圆我当军人的美梦,也的确够我体味一番的了。蒙蒙细雨,带来了阵阵凉风。训练开始了,同学们在教官的口令声中个个精神抖擞。那兴致不亚于初上舞台的演员。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家都显得有点不自在,只见有的在抓痒;有的双手抱着膝盖,口中直叫腰酸腿疼,一个个懒洋洋的样子。我呢,也不例外,真想一下子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大…  相似文献   

11.
报业面临挑战,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中国如此,全球也如此。前两年,人们还把报业视为所剩无几的暴利行业,资本跃跃欲试,争先入主报业,谋求丰厚的回报。形势千变万化,令人措手不及,难怪业界有人惊呼报业的寒冬提前到来,更有人担心报业被颠覆,面临灭顶之灾。对此,虽不敢盲目苟同,然而,中国报业经过20年的大发展,确实到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一个跨越。在多媒体激烈竞争中,报业需要重新定位,重塑自己的特色,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带采访组到陕西、贵州采访。分别碰到两件事。陕西汇报说,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安市,为扩大开放,方便对外贸易,与上海合作办港口,在西安就可以办好进出口业务。我们为之一喜,可惜,协议已签,已不是新闻。在贵州,我们在大山里看到一个大电站的工地,工棚又大又漂亮。主人说,过去电站一建成,工棚就作废,拆迁不值得,留着又无用,农民喂猪、堆草,或干脆闲置任风吹雨淋。现在讲科学发展,循环经济,他们干脆把工棚按学校设计,工程一结束,装修之后,将赠送给当地一所希望小学。多好的新闻,可惜还没有结果,要待来年。我对记者说,陕西这条,还可补救,签协议时未报,还是一条未传播的消息,你可以找下一个环节,比如正式建成,第一批货物到港、出港。贵州这一条,就守株待兔,明年移交仪式时再来采写。  相似文献   

13.
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都是生动活泼的。由量变到质变,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着。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求动,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写矛盾,写变化,反映出事物变动的新态势、新面貌,要写出动感来,要动静结合。动,要求对重要矛盾、关键情节和细节,展开详写,写深写透;静,要求对面上的材料,背景材料,简要概括,以烘云托月。该动的,要让它动起来;该静的,决不可大写特写,喧宾夺主。对作者来说,既要掌握概括浓缩静写的技巧,又要掌握动写的艺术,重要的是掌握动写艺术。另一层意思是,新闻事实 (信息 )是动的,生动活泼的…  相似文献   

14.
风筝飘飘     
阳春三月,九月重阳,在神州大地,到处都有风筝飘飘,装点万里晴空。不只在无边无沿的天安门广场,风筝漫空飞舞,令人陶醉,忘却了人世间纷扰。在那海边渔村,平川村头,一只一只悠悠飘游的风筝,往往勾起陈封了的故事,唤醒人们童年的梦幻,还有那万里飘蓬游子的乡思。而今,中国风筝风靡世界,百态千姿,纸的,丝绸的,尼龙的,布的,五颜六色,鹰,雁,燕,鸽,鹦鹉,凤凰,仙鹤在空中上下欢跃;  相似文献   

15.
王龙  晏茂愚 《河北广播》2005,(C00):31-34
处在改革、调整中的中国传媒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不论哪种媒体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首当其冲。电视的冲击,网络的挤占,报纸的夹击,广播“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于是,有人预言,广播的日子长不了。应该承认,作为大众传媒工具的广播,有其弱势的一面,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的“弱势”因素更加凸显。可是,广播又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当今世界,广播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壮大,仍以其独特的传播效能,在传媒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语言,就要求言之有理;它是特殊的,在于有趣;它是艺术,艺术以美感打动人,就要求美。所谓言这有理,就是合乎情,顺乎理,或者说其中有符合情理的因素。就讽刺面而言,讽刺是一种评论方式,评论就须讲理,以理服人。有理,才能产生讽刺效果,使人信服。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同样须合乎情理,这样才易于理解,进而令人信服。幽默画多出于想象和幻觉,画中人物的活动很离奇,但也必须入情入理才能使人理解,理解了才能逗出笑来。在连环漫画里,人物情节讲究离奇,但也还要讲理,合情,道理说得通,这样才使人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建立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1955年,遵照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示,中国人民大学成痒痒 闻系,并干当年开始招生,曾任系主任为安岗。1958年,前身为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新闻系成建制移至北京大学中文系办新闻专业。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新闻系也随之恢复,从北京大学回校办学。1988年6月,在新闻系的基础上,成立新闻学院,院长为何梓华教授。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01,(1):1-1
迎着2001年元旦的曙光,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回首百年,沧桑巨变;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做好面向新世纪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难忘岁月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在建设中发展,在改革中壮大。 翻开昨天的历史,追寻发展的轨迹,我们将看到几代人艰苦奋斗,一步步铸就辉煌的日日夜夜。 五十多年来,四川的整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充满活力而又基本稳定的新局面。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文明,是从一棵树开始的。文明的消失,也是从一棵树开始的。最后一棵树消失以后,整个地球变成一片荒漠,大风刮起,黄沙遮天蔽日。洪水开始泛滥成灾,在本不是河道的高原肆意奔流。海,也随之消失了。游弋在海洋中的鱼,都变成了化石,这就是森林消失后地球的景象。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回眸冥冥洪荒的第一轮明月,人们发现,只有在森林密布的地方才能找到文明的足迹,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等,都是在森林中发展孕育文明的先躯。随着森林的后退,草原开始沙化了。沙化的草原开始变成荒漠,水,开始越来越少,昔日奔腾到海的大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