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接上期) 二、对策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本身有优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应当学得更好一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综合治理。全社会从上到下,要提高对学好母语重要性的认识。语文学得好不好,全民族母语水平的高与低,影响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到民族性格的塑造,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到语文教育内部,学校对语文教育,也要综合治理,至少包括改进课堂教学、开展课外读写、建设校园文化等。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仅靠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仅靠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提高民族语文素质,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头一项神圣使命。我们平常所指的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学校母语教育。学校母语教育的根本职责在于提高民族语文素质。进行学校母语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专门职责,是他人难以替代的。21世纪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其中特别是人文素质)的要求相当高,中华民族要在未来世纪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很高的包括语文素质在内的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难以想像的,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对于学校母语教育寄予殷切的期望,中国语文教育和中国语文教育工作者肩头的担子是相当繁重的。促进学科自身完善,是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途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听说活动、课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中国语文教学,切实推进大学生汉语文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更紧迫地提上了日程。在目前母语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中,普遍谈及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母语水平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是就业前景,其严重程度日益显现;二是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一部分,汉语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这样的认识自然是正确且尖锐的。而如果我们将母语教育的目标设定得更久远些,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考量,则将辟开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而这些,正是由母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母语教育的精义之所在,是我们重视母语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靠课内阅读,更要靠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应本着“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原则,以课堂为主阵地,同时向课外延伸,利用各种课外文本、文化资源,联系生活与社会,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生“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如何利用课外阅读这一课程资源,使课外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如此说.母语是民族的灵魂,母语教育是语文教育魂之所系.围绕这一迟到的真理,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扎实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如此说.母语是民族的灵魂,母语教育是语文教育魂之所系.围绕这一迟到的真理,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扎实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语文学习困难在哪里?教师抱怨语文教学之难难在哪里?即使经过新课改实验,我国的母语教育,特别是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似乎仍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语文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问题。母语贫血的背后是民族精神的贫血。德国教育家洪堡特有一句名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  相似文献   

10.
贾伟 《江苏教育》2012,(15):52-53
一、内外结合:课内课外,相得益彰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熟练运用工具的技能训练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刘国正说:"语文要想学得好,还必须在课堂以外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课内,主要从书本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运用的方法:课外,带着课堂上学习所得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的实际运用;两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只要课内不要课外,或者重视课内忽视课外,语文教学都是不完整的,都是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根据母语特点,遵循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让儿童学好语文的科学。语文教学也是艺术,是形象的、情感的、审美的、富有魅力的传承语文知识能力的艺术。由于母语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因此,中国的语文教育不仅是使儿童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的教育,也是使儿童成为真正中国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母语教育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标志的。汉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是中国古今文化的结晶,融汇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心理、风俗等自然表露在语言之中。所以,母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民族情感、民族思想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而后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人文语文”便是应运而生的语文实践和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不同种类的语言文字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不同民族的母语教育又有其鲜明的人文特征、民族特色,这就决定了母语教育的发展虽可借鉴其他民族,但不可丢失"自我"。语文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的课程,民族性是它的文化个性。母语教育应走一条"民族化"之路。母语教育"民族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而是遵照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遵照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来进行和改造母语教育,以尽快祛除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痼疾,加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指出的是,母语教育的目标是现代化,其过程是民族化。只有坚持走母语教育"民族化"之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是关于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语文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精神底色的课程,语文以其饱含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对人的生命进行潜移默化的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开展人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家认为,汉语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地位,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力。现在的青少年承担着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因而提高他们的汉语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至关重要。语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如何来传承,这就涉及到一个规范化问题,因为没有规  相似文献   

16.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正哲学研究者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系。作为母语的中文,还是一种美的存在。小学母语教育只有坚持走民族化、审美化、儿童化之路,才能真正走进母语教育的核心。一、植根民族土壤,找寻母语教育"灵魂"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是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受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母语教育应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回归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独具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符合中华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母语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算在语文课堂之中,也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新句式、新词语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生活的积累,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一、创设实践情境每个人对母语的学习都是在生动探索、自觉实践中不断增加积累、提高感悟、掌握运用的,这是母语学习的规律。但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这种感悟、运用能力,仅靠自己的闷头游…  相似文献   

19.
王和平 《教育学报》2007,3(3):46-53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媒介和先导。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入和发展,母语及其文化遇到有史以来第三次危机。母语危机是教育危机,民族文化危机,语言载体危机。母语问题是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去向问题,是国家、民族的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和谐发展的问题。造成母语教育及其文化危机的原因绝非仅仅是英语的介入和对其膜拜式的学习,还有历史的原因,某些考试制度的原因,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人们观念的原因,还有语文教育自身的原因。必须加强母语及文化建设,其一是要继承和稳固传统,营造良好的母语生态环境,正确对待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走正确的发展之路;其二是要兼容并蓄,正确吸收和借鉴世界母语教育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端正观念和认识,确立母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记录着民族的情感经验,潜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搏动着民族的思维脉络.语言文字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凝聚沉淀和氤氲化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折射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想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改革深入下去,抓住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母语教育的特色,必须深切把握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