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川方言中,“安逸”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现有方言词典对“安逸”释义不确或义项不全,需要进一步斟酌修订。“安逸”共有3种词性8种用法,从共时角度来看,“安逸”与其近义词“巴适”“舒服”之间均存在较大区别。通过考察“安”“逸”本义,可知“安逸”在战国时期由“安”“逸”类义复合而成,其意义通过引申和感情色彩的变化产生流变,发生机制主要是词义扩大、义素移位、因果转换和反语。  相似文献   

2.
方言和语言史研究关系密切,四川方言和汉语史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对四川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是根据四川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史。四川方言在词义上有不少独特之处,用方言考释的形式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使用的词语或者义项,可以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两者结合,从而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使古今贯通。对四川方言“挨”、“漮”、“篾”、“舔”、“争”、“鲰”之义逐条训释,即是尝试。  相似文献   

3.
“辰州话”方言岛位于四川安岳县境内,是一个濒危方言岛。文章记录了辰州话声韵调系统,分析了其音韵特点,并列举了部分较之于四川方言的较有特色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近年兴起的网络热词“哦嚄”来自四川方言,作为四川方言高频叹词,“哦嚄”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将真实语料与“小三角”(表-里-值)理论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适合于分析“哦嚄”这一方言叹词。在此基础上,将“哦嚄”与意义相近的叹词进行列表对比分析,能全面直观地展现“哦嚄”一词的丰厚韵味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6.
晋城方言属邯新片获济小片晋语,其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比如“可”“瞎”“险险”等使用率非常高,但由于语音、语义的发展变化,人们并不知其由来,故从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晋城方言中常用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字源和字义的角度对词语进行考释,同时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晋城方言程度副词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两汉时期西蜀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以前由于材料的缺乏,很少有关于古代川西方言语音系统的研究。文章是在对汉代四川几位重要文学家的作品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来分析汉代四川方言韵部系统,揭示其语音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9.
“VP—neg?”是黄冈方言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特殊问句类型。“VP—neg?”有两种基本句式:“VP有(没有)?”和“VP不?”。“VP有(没有)?”句式在黄冈境内用法较为一致。“VP不?”在各县市方言中的运用大致分为三种情形,其差异主要表现在“VP不?”式和语气词的结合上,构成的方式不同,其语义倾向和语用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黄冈方言“VP不”和语气词的结合,表现为或连用或拼合,最终“不”逐渐虚化为语气词“呗”,其种种不同的用法,反映了黄冈方言“VP不?”句式由正反问句向是非问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南京方言中的"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方言属于江淮方言洪巢片,有着不同于普通话的时体助词“到”。“到”用于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结果的持续存在。本文从“到”构成的相关句式入手,揭示其涵盖的语法意义,并对其使用条件、适用的语境等作初步地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1.1 “只有”是通用词,共同语和四川方言都常用。四川话“只有”的用法、含义,与共同语比较,有同有异。书面上的用法彼此相当一致,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没有什么不同;在四川话口语里,“只有”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只有+这样(那样)+X+(了)”的句法形式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显示出明显的方言特色。本文着重描写的就是这一句法结构形式,通过对它的描写揭示“只有”在四川方言里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中祈使语气词“口火”、“哈”、“吼”的语法化问题,讨论“球”演化为语气词的问题,分析其虚化的诱因(尤其是“脱落—替代”和“停顿取消”的表现),并谈及四川方言与普通话中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益阳方言中有一个词“把得”,它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时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就“把得”—词在益阳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永州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大多在永州方言中还作为日常口语使用。文章继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之后,对永州方言中的另一些口语词进行了本字考释。  相似文献   

17.
詈词詈语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文章通过对一则微博中的回帖简要概述了四川方言中的詈词詈语,指出了四川方言詈词詈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湘乡方言属于湘方言的娄邵片。“唧”是湘乡方言中使用很广泛的词尾之一,主要附在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动词、代词后。“唧”一般不表示具体的意义,但有某种附加意义和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被动句在襄樊方言中的标记词多用“叫”、“让”,较少情况用“被”。因此,其被动句有自己的特殊用法。文章从襄樊方言被动句的结构类型、语义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被动句的标记词“被”的发展渊源,从而得出在方言中产生此种用法的特殊来源。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动词完成体的表示法。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与普通话相应完成体“了1”比较中对其完成体的两种用法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