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75年前形成的不同天然次生林群落类型下更新调查,镶嵌在原始林内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下目的树种红松、云杉、冷杉天然更新呈明显优势,幼苗、幼树良好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天然次生群落向顶极群落演替的关键因素。目的是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并为提高目的树种保存而合理经营天然次生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内天然次生林4种群落演替动态分析表明,先锋树种白桦、山杨、柞树和落叶松在主林层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但红松、云杉、冷杉针叶树种以立地条件为主要因子而转移进行更替先锋树种,群落演替发展趋势必然形成该地区顶极生态群落。此项研究分析旨在为指导森林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落叶松人工林下水曲柳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相邻网格调查方法并结合实地踏查观察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林科院江山娇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下水曲柳天然更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根据聚集度指数、均值比、CA指数法对江山娇实验林场人工林天然更新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空间点分布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有助于探讨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理论,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模式等三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辽河源森林公园257小班的林分因子进行调查后认为,该小班为天然油松复层异龄林,林木年龄范围在1a~125a,属于异龄林中的全龄林;林分平均年龄73a,已经达到过熟林;林相可以明显分成上下两层。已经达到了复层林标准;直径结构属于双峰山状分布,大径级的林木的蓄积占到全林蓄积的70%以上;幼苗幼树数量较多,每公顷达到3660株,分布比较均匀,更新频度达到84%,可以实现自然更新,但由于林分年龄偏大和立地条件较差,林分生长量较低;提出了对该林分的保护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区海岸带植被的发生与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黄河口区海岸带植被的发生与演替动态。结果表明:(1)目前该区植被覆盖率为54.86%,高等植物164种,隶属42科,划分为6个一级类型,13个二级类型,28个植被群落;(2)岸带天然植被主要由滨海盐土植被和贝沙植被所组成,由于土壤盐份的差别,自然群落常组成不同的群落呈带状沿海分布;(3)海岸带植物群落可分原生演替系列群落和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两大类;(4)海岸带植被的发生与发育主要与黄河携带泥沙填海造陆有关,又明显地与滨海盐土的发育过程是一致的;(5)植被的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是由土壤盐份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与减少而引起的,垦殖的得当与否亦是导致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良种选育水平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栎广泛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和三江平原山地,是我省次生林占据面积最大树种,在生态系统和林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在种源试验,种子园建立及母树林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蒙古栎多层次多途径的良种选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带岭林业实验局1984—2005年害鼠数量调查统计,分析了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动与树种、自身生理特性、气象因子、立地条件、天敌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园林建设中苗木设计方面存在的追求"新、奇、大、密、贵"的奢华倾向,在"节约型园林"的视角下,本文提出了通过贯彻"树种乡土化,规格小型化,密度合理化,组合群落化,产地区域化,季节常态化"的树种设计原则,可以有效地降低园林建设中绿化部分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营造混交林,对抵抗病虫害、火灾,改善土壤环境,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就落叶松纯林而言,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药剂和生物防治上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营造落叶松混交林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落叶松混交林营造成功,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混交树种、混交方式和适合混交树种的造林地,做到合理混交。1混交树种落叶松是一个强阳性速生树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范围非常广泛,它的混交树种应选择耐荫的,生长速度比落叶松较慢的,并且对立地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树种。在…  相似文献   

11.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的调查数据,应用相邻网格调查方法并结合实地踏查观察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林科院江山娇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种群数量格局、年龄格局及干扰因素。力图较全面地揭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现有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商品林中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针对经营密度不合理和生产力较低的现状,在森林立地分类与功能区划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观测与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林分密度控制试验和密度效应分析,确定0.7经营密度值为天然杨桦次生林优质高效经营的最适密度。该密度的林分能充分利用生境,林木生长势强,单位面积总产量较0.6和0.8经营密度值的林分分别提高5.55%和4.42%。  相似文献   

13.
采用1m2样圆法,对高黎贡山赧亢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1个样方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调查区草甸为杂草型草甸,可划分为大籽獐牙菜+龙牙草群落、黑穗画眉草+大籽獐牙菜群落两种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不同群落类型和同一群落类型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存在差异,多样性排序为(C4,C7,C8,C1,C11,C6,C2) C9>C5>C10>C3;该草甸物种相对贫乏,群落结构较简单,群落稳定性较低;由于人为活动的减少,部分调查群落有向杂草类高草草甸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唐山山区植物群落的外貌、组成与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唐山山区自然植物群落主要有油松群落、油松-胡枝子群落、油松-绣线菊群落、油松-荆条群落、蒙古栎群落、辽东栎群落、麻栎群落、三裂绣线菊灌丛、荆条灌丛、小叶鼠李灌丛等10个类型,典型自然植被为松栎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10个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木荷、硬斗石栎生态位宽度较大,川滇长尾槭、总状山矾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宽度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容易与其他树种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各树种对资源的共享趋势比较明显,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UBC大学森林生态学家Kimmins J B教授主持开发的FOREXAST模型,采用标准地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将调查整理的数据输入模型中,模拟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初植密度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林在300年、六个轮伐期内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较好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中等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较差立地条件碳储量。在较好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所积累的碳储量最低;中等立地条件下,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为初植密度3600株/hm2略低于2500株/hm2混交林,高于其它三种混交林分,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此外,混交林净生产力和年均固碳量在较好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生态位空间理论在森林群落不同类型的论证以及利用群落中种的现实重要性关系的测定,阐明群落的生态位(及资源)是如何划分的,进而探究其内部结构及其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学定义和方法试图揭示种间的适应与竞争的关系,通过量化指标分析了不同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及重叠的差异性,探讨群落的生态位(及资源)是如何划分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贵州枫香的分布和资源现状,根据枫香群落中的地位,将枫香林分为三种主要的群落类型:散生木、纯林、混交林三类,并对其群落特征进行典型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六盘山的古森林及其历史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盘山天然次生林区位于宁夏固原地区南端,东经106°09′~106°30′,北纬35°15~35°41′,岭脊海拔2600~2900米,高寒阴湿,年均气温5~6℃,年平均降雨6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0~70%,土壤为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灰褐土,还有黑垆土等,植被覆盖好,富含有机质。这里的自然环境似应是山地针叶林生存繁衍的适宜地带。但近代的六盘山林区则悉以杨、桦、栎为优势的多代萌芽阔叶次生林,华山松仅少量孑遗,油松罕见。林区以外,除了少数天然残林迹地零星分布,已全部荒山化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近代旱化趋势显著,日益成为固原地区贫困的自然历史根源。六盘山乃至固原地区历史上的本来自然面貌是怎样的?近年来大面积植树造林已取得了成就,要不要持之以恒,尽快地还清生态历史欠帐,以及以什么水平在经济上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