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德育走进真实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已成为解决道德教育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德育要想真正走进真实的生活,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德育的生活化,不能仅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生态,不能不让他们接触真实的道德冲突.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修养是有层次的,是需要我们在生活经验中培养和提升的.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本文针对生活德育,在德育内容、方式以及价值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品德教学中"生活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将陶先生的这一理念丰富化,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是学,学即是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生活德育的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德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张跃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3(7):160-160,F0003
一谈到德育,人们往往会想到报告会、讨论会、校会、班会以及政治课教学,这是狭义的理解。其实,道德教育的天地广阔得很。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尊重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创设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架设沟通的桥梁,使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含有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引进课堂,就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6.
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生活入手,为学生创设条件;从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尊重儿童的天性,给孩子一份自由,愉悦他们的身心,丰富他们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会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嘻嘻哈哈;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崇拜的却是影星、歌星;从小接受文明礼貌教育的学生,会蛮不讲理、满口脏话;从小接受环保教育的学生,会随手乱扔废弃物;从小接受诚信教育的学生,会弄虚作假……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禁感到困惑:我们的德育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正>德育是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以提高个体的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是中学德育尤其是高中的德育教育,受高考"唯分数论"的影响,似乎排在了分数的后面,虽然很多口号喊得很好,但是真正落实起来确实"雷声大雨点小"。从教以来,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与同学们亲切沟通交流,授课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但是我心底愈来愈清晰地感觉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在小学所有的课程中,语文应该是最富有生活情趣、最丰富多采的。作文更应该是这门学科的“花中之花”。然而现在语文课竟成了不受欢迎的枯燥无味的一门课,作文更是“倍受冷落”。不少学生正在“远离”作文,“厌倦”甚至“厌恶”作文。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概念,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等目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彭秀华 《成才之路》2012,(19):90-91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课堂中实时存在的每一个情境都能创生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情境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的价值,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德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14.
某省小学德育新课程会课研讨活动顺利落下帷幕。活动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美轮美奂的教学媒体演示着实令人欣喜。然而,反观活动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我不禁叩问自己:德育课堂到底要给学生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必须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拓宽途径,巧设方法让学生生活走进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设情境。在围成圆圈而坐的6个同学的桌子中央,堆放乱七八糟的杂物(衣服、鞋子、书、瓶子、小熊玩具各若干)。让学生感到教室的杂乱需要整理.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的主题;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活动(实为分类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从事班级德育工作中,本人发现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班级的德育工作该如何做,才能切实提高实效呢?本人就此积极开展生活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试图寓班级德育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规范,通过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事实证明,只要摒弃空洞、枯燥的说教,从生活走向德育,让班级的德育回归生活,就能切切实实提高班级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赵红 《教育导刊》2005,(2):39-40
数学教学应努力让数学走进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教师应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一、联系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学习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有赖于学习主体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设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课例1师:“小朋友…  相似文献   

20.
午睡后,低年级的学生们挤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