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词人,高擎“以诗为词”的改革大旗,对词体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创造,使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到艺术的顶峰,以至被后人誉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2.
苏门于元祐年间正式成立。宋人所谓的苏门只等同于“六君子”,至多只能再加上苏轼、苏辙。而在今人的认知中,苏门的范围与意义已从社交、学术、政治、文学这几个方向被扩大。正因如此,苏门到底应该有多少成员,再也无法确指。苏门词人作为苏门的附属概念,在模糊程度上更是如此。对苏门与苏门词人进行界定,最重要的是要求其文学创作的内在精神即王木照所谓的“政治上自立自断、学术思想上独立思考、文学艺术上自由创造”,这种内在精神使得苏门词人的作品自带一种隐约幽微的“生气”。  相似文献   

3.
在北宋新旧党争背景下苏门词人词学观发生了新变,主要体现在另树词风的自觉意识,诗词同源的词体观念,托兴自遣的词学功能观。新旧党争是促成这种转变的一种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宋皖江词人群体是本文试图构建的一个文学群体,他们以共同的诞生地域为纽带,奉理学为共同的学术渊源,以朱熹为宗主,在南宋词坛上,他们代表了词坛创作的一般状态,词作体现出鲜明的士大夫色彩,在词的体制和题材上有较大开拓。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江西词人以《词学季刊》《同声月刊》《学衡》《青鹤》等杂志为依托,分别形成以夏敬观、龙榆生为领袖以及以王易、胡先骕为首的两支词人群。江西词人群体是以地缘、业缘、学缘为纽带结成,他们早期词学梦窗、彊村,词境质实、词风晦涩、情感沉郁;20世纪30年代中叶后标举"苏辛",以词纪史,书写时事,词风飚烈。民国江西词人群体不仅延续了千年词统,以词记述民国特殊时期的家国史、学人心灵史,更促使时代词坛风会由"梦窗"转为"苏辛",为新中国培植了大批词学传人。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2):41-45
地域性、家族性是明清文学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明清词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晚明以降,词学的兴盛、词体地位的提高,促使地域词人群体、家族词人群体迅速崛起,形成江南词学兴盛、词派纷呈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现象。家族词人群体构成郡邑词派的骨干,其中家族女性词人群体辈出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词坛现象。明清之际家族词人群体的繁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于研究清词中兴和清初词坛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代初期,在河南商丘出现了以刘榛、宋荦为代表的词人群,由于地域的关系,他们形成了特有的词学意识,先是标举豪放、倡写真情的词风,随着康熙年间统治的不断加强,他们又转向重醇雅、尚托物寓意的风格,与时代相呼应,它反映出了清廷怀柔政策对清初词学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词体由唐入宋,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到文人歌舞宴席的过程。从此,这种新兴文体被纳入了文人的视野之中,文人成为了词的创作主力。另一方面,在词的传唱流传过程中,文人也是当仁不让的传播主体。因为无论是动态的歌妓传播,还是静态的文字流传,都与文人脱不了关系。在词的传播过程中,文人不仅以个体的姿态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表现出了整个“文人”群体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9.
程磊 《天中学刊》2013,28(2):61-65
宋词研究正向着纵深领域不断拓展,考察宋词与佛教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宋词的生长土壤,一面是理学重塑伦理本体对主体心性的内在约束,一面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对感性生命的揭扬,佛教禅宗思想无疑是表现此种文化意蕴张力的重要媒介和切入视角。自1990年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逐渐起步发展,成果颇丰,但部分领域有待深化,值得后来研究者跟进。  相似文献   

10.
歌妓角色与词人身份———词人笔下的歌妓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妓群体成为唐宋词中大量作品当然的抒情主人公, 词人从多方面描写其形神, 梦幻交织、亦凡亦仙, 成为艺术化的审美对象。特殊的身份使她们在词人生活中只能是被动的“他者”, 被欣赏、被使用的男性欲望、情感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11.
元代北方少数民族词人群有着共同的地理文化背景,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较多的群体特征,如隐逸主题、宗苏辛的词学取向以及较明显的曲化倾向,反映了元代北方社会生活的某些文化内蕴,同时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构建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流的文学大师摩肩接踵,群星灿烂。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文学艺术。这其中,女性文学大师极少。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女子没有身份地位,不能参与社会实践。她们成功的机会和释放的才华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朱孝臧选编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流行的宋词选本,选词标准颇受清朝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影响,"疏密兼收,情辞并重".其中,选取的宋代苏南地区有四位词人:范仲淹、范成大、叶梦得及蒋捷,他们的词作在独特的江南风土人情熏陶下,显现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总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悲悯时代的家国情怀、扣人心弦的人伦情感和典雅脱俗的生活情致.  相似文献   

14.
宋玉的才气、遭遇、抱负等与宋词人自身的许多情形相吻合。当二者的心灵发生碰撞时,就使宋玉反复出现于宋词人的笔底。而对宋玉悲秋情绪的认同、对宋玉“美人才子”式理想型组合的企羡、对宋玉风流倜傥行为的向往以及对宋玉艺术创造本身的学习,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词人派”在我国二三十年代城市舞台音乐会活动中占有过一定的地位。他们追求艺术的高雅性,但给词坛的贡献各不相同:龙沐勋的理论建树;易伟斋艺术形式的探索;韦翰章的突破固有模式,努力从内容和形式上与新学接轨。他们都为国统区的都市学增添了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体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交流碰撞、交错并存,并最终走向浙派,它们共同助推了清代词学中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概述了宋词的发展情况,重点论述了著名词家的创作风格和文体,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宋词与秋的情感共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关雅囡  王亚 《文教资料》2009,(11):14-16
本文将秋置于中国古代宋词的背景下,主要从宋代词人钟情于秋的原因、秋词之情感内涵、秋词之风格三个方面探讨秋对宋词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宋代词人与秋之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9.
清词直承宋词,号称“中兴”,有出蓝之色。清词在爱国、边塞、贰臣忏悔词等方面均有效地拓展了词的疆域。这些题材词的大量出现,与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状态与社会氛围,及词人主观诉求和词体自身的演进密切相关,表明了词体功能的新开发和时人词体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晚明江南,园林作为一种承载人生追求的综合体,存在于文人生活之中。嘉兴词人作品对园林的抒写,反映了晚明文人特定的人生追求,即返归自然的居所追求,陶然隐趣的精神追求以及诗酒书琴的行乐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