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平分配不是没有收入分配差距.效率优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且效率优先不一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能归因于效率优先.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必须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继续加大西部大开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公平收入分配秩序,消除不合理和非法收入;完善财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长期扩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必然引起两极分化而激化社会矛盾,而走平均主义的老路,必然使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我们不能走平均主义的老路,要正确对待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的二重性效应,客观谨慎地认识“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充分认识非效率收入的危害性。通过发展经济、科学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营造平等竞争机会、规范非效率收入、加强法制建设、关注三农问题等手段,妥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3.
贫富差距过大对于我国而言,一直是重点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制度、政策以及分配方式等,因此,为了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再扩大化,应当从完善分配制度体系、改变固有的政策方针、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多个方面着手,切实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发展、结构变革和体制变迁等方面对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作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揭示了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般性原因。同时又进一步从税收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特殊原因。作者认为,在相对过剩经济的条件下,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扩大内需和启动经济增长。国家的有关政策应根据当前实际进行调整,重点是均衡城乡税负,鼓励劳动力的流动,实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区域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其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政府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因此,问题的解决也应当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健全法制;完善税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明显过大,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有近些年来我国过于重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而没能兼顾公平的方面,但农村地区因人力资本投资严重短缺,致使农村人口的增收能力较小是更重要的方面。其解决途径无疑是在农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快教育扩展,这对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我国一个倍受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是:合法、正常收入差距较小,非法、非正常收入差距过大;显性收入差距较小,隐性收入差距过大;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和阶层收入差距过大。对于不同的居民收入差距,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保护合法、合理收入的差距,消除非法、不合理收入的差距,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收入差距的拉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收入差距过大,出现贫富分化时,就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收入分配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我国目前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都提高了很多,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逐步的调整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论贫富差距过大现象及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不公正的重要表现。当前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等都呈扩大趋势。贫富差距过大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导致需求不足,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省内山区26县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山区26县经济增长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其中生态发展类县域更为突出。山区26县农村居民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实现完全同步,其中生态发展类县域农村居民增收最快,城镇居民收入提升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视角看,山区26县经济增长大致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发展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着重关注农村居民增收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城镇居民收入提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完全同步,最终形成共同富裕示范区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而工资性收入差距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分析河南省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从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增加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改变农村居民生活观念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整套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河南省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解放了我国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但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现象的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也要清醒认识到过大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扩大国内需求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是我国应当长期坚持的方针。本文认为 ,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方面是消费需求不足 ,而非投资需求不足。文章从认识国内消费需求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积累率过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期心理收入降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要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状况 ,应当借助于政府宏观调控和利用好市场自主性这两股力量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化,既有利于公平又有利于效率,还可以从源头上校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形成机制,近期内可刺激内需,长期则可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符合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安徽省农村金融自身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农村金融发展涵义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指标,从农村规模、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采用VEC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所存在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较大的,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却并不突出。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安徽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全球一些典型国家和地区之间及其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比较,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加剧扩大的现象.本文认为,市场制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起着决定性作用,效率至上使各国面对全球经济的竞争都采取了容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态度,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导致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强资本弱劳工的配置格局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8—2013年16年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门限面板模型研究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全国而言,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作用在增强,直到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6.7751时,经济继续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方面,东部地区呈现典型的倒"U"型,经济发展处于低位时,经济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经济发展处于高位时,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管处于哪个水平,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呈逐年升高趋势。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市场体系与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应通过发展战略、体制和收入政策的调整,逐步扭转目前过快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增长较快。其原因在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等。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分配更公平的目标,必须在收入分配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