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既是区域间产业调整的互动过程,又是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成熟产业,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虽然皖江城市带通过充分利用安徽省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与相关地区的资源禀赋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皖江示范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产业承接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并按照产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要求,提出皖江示范区需要在不同层面上推进城市组团发展、圈域一体化发展、整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重塑指向,提出以此为指导,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进行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特点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业分布特征,对FDI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FDI主要通过资本供给效应、就业结构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方面。对皖江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进行测量显示: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合理化水平皆呈现上升趋势,合肥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均靠前;芜湖、马鞍山、铜陵产业高级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较低。根据产业结构呈现的特征及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因素,提出从提高城市创新驱动、加强产业协调融合等方面优化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潜导产业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协调地区发展的严峻课题。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达到此目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是在资源枯竭前建立能够替代资源产业的潜导产业。  相似文献   

6.
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而产业承接力建设是成功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产业承接力内涵出发,设计出了包含4个层次,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部六个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皖江城市带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较弱,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不强。因此,皖江城市带必须从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四大能力方面采取措施培育其产业承接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3):194-195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并从安徽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为安徽的崛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结合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在于市场导向的内生因素和政府主导的外生因素。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通过提升现有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创新型集群,以工业园区(开发区)为载体,做足"专"、"精"、"特",依托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块状经济",形成吸引产业转移的多样化平台,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支撑体系完善等对策来实现与产业集群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承接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危机冲击、承接产业选择、区域合作、区域竞争、政府推动和国家战略体现等方面,探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考核方式和提高管理能力角度,提出化解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皖江城市带是安徽重要的城市经济带,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目前,皖江城市带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意识落后、缺少龙头企业、缺少电商服务企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大力引进电商专业人才,鼓励本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外地电商企业来本地投资创业,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物流产业集群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剖析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必要性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计算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加大政策落实,发展特色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加速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的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实现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4个方面评价低碳城市建设及笔者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分析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旅游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分析示范区旅游业与长三角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旅游业产业体系、保障体系等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发展,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旅游产业也不例外,从技术、市场、业务以及资金投资等多方面体现着产业融合现象。因此,本文在旅游产业结构融合以及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的理论基础上,探究新形势下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的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速我国旅游产业融合,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提高产业转移承接效率,避免走以往的高投入低收益的粗略式发展道路。以2010年皖江城市带各地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部分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效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是非DEA有效,并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皖江城市带应实施产业链招商,培育产业集群;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7.
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引导旅游新需求、拉动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内涵,构建涵盖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00—2019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呈波动提升态势,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格局;要素禀赋与技术禀赋对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旅游人力资本、旅游需求、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信息化水平与技术创新发挥促进作用;旅游需求投资开放型、旅游需求环境规制型、要素禀赋信息开放创新型等组态是实现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否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城市发展特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城市存在本质差异,特别是生命周期发展路径方面.这是因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区域资源禀赋、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只有掌握了产业结构的演化机理和其内在演化动因,才能有效地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才能辅以相应的产业调整政策促使城市经济发展合理化、和谐化,并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并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最后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特别是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皖江城市带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诸多优势条件,但同时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克服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处理承接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化自然、劳动力、科教等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