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2004,(8):6-9
10年的互联网历程使得全世界都惊奇地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速度,如今,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面临第二个“拐点”。  相似文献   

2.
去年底,传媒界刮起了一阵旋风,概括起来讲就是:都市报遭遇寒冬,纸质传媒面临网络媒体的挑战。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预测此为报业的“拐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等更将其作为2005年中国报业的第十大“关键词”。那么,主流媒体对这一现象怎么看,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编按]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的今天预示着中国文化产业的明天,从这种意义讲,网络媒体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区”或“试验田”,通过大胆探索,积累经验,为文化产业学会在开放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闯出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所谓“拐点”,原本是高等数学里的一个概念,这里借用来形容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无非是描摹和强调这样一种态势:一方面我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增量空间和可能;但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有人分析说中国报业正遭遇“拐点”,也有人说中国报业已进入“报业之冬”。总之,报纸这种传统媒体正站在十字路口,跨过去也许会迎来一片新天地,融入新世界;停滞不前,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对于地市报,进军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至2006年底,中国内地网民已达到1.37亿,而网站也达84.3万个,年增长15万个。新出现的网站呈现出了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而网站数量的急剧增多在促进网络媒体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网络媒体的重新“洗牌”,引发网络媒体进行着一轮更为激烈、残酷的竞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陈华 《网络传播》2005,(7):58-59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中国的网络媒体也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曾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思索着如何以此来推动中国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丹 《记者摇篮》2005,(8):11-11
平面媒体,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媒体的“老大”。众所周知,唐朝的邸报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新兴的网络媒体,纵使论及它赖以生存的因特网,作为军用高科技手段.其最早出现也仅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而作为网络媒体的出现大约还要晚上20多年。在中国,它以1997年1月1日人民网诞生为标志,至今不过八年。因此人们按媒体诞生的辈份排,将网络媒体排成“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9.
麦尚文 《新闻界》2005,(6):82-83
在平面媒体出现广告负增长、投资相对低潮的情形下,国内人物类媒体的发展却进入一个新的拐点。2004年,广州、北京相继诞生两份综合性人物类媒体:《南方人物周刊》和《时代人物周报》,成为中国人物类媒体变迁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一新媒体形式在特殊的媒体竞合环境中南北齐放,使得“人物类媒体”作为一个媒体品类的产生而开始引发,、一泛关注;另一方面,以相对窄众的人物报道为主而定位各异的综合性人物类媒体,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观传统的人物报道手法并由此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方式,作为一类新生的媒体力量,它的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瓶颈”,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是中国信息之年,其主要标志是被称之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以其惊人的速度进行着裂变式的发展。网络媒体正以它巨大的威力,成为“改变世界的核动力”,把一个偌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1996年以来,国内互联网用户每年都在以超过200%的速度剧增,目前,我国网民已逾千万,据权威预测,到2015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将跃居世界首位。据安格斯·巴德集团报告:“全球目前上网3亿人,预计到2000年底达4.5亿人,2005年10亿人”,平均每年增加 1亿人。 毫无疑问,人们愈来愈多地从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各…  相似文献   

11.
去年底,传媒界刮起了一阵旋风,概括起来讲就是:都市报遭遇寒冬,纸质传媒面临网络媒体的挑战。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预测此为报业的“拐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等更将其作为2005年中国报业的第十大“关键词”。那么,主流媒体对这一现象怎么看,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本刊有幸请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光明日报社编委薛昌词、经济日报社编委郑庆东、工人日报社总编辑孙德宏专为本刊撰写了稿件,本期集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房永军 《视听界》2009,(6):80-81
面对异军突起的网络媒体、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以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态势,县级广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现有的人才队伍和结构难以应对,不足和缺陷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14.
计红胜 《航空档案》2005,(10):24-28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高倬在中国一航第六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我国民机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是民族的期望。中国一航将紧紧抓住“高新工程”和“民机发展”这两个最具政治影响、最具战略意义的国家任务,以发展为龙头,通过若干年奋斗,努力实现“军民机两个产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产品和服务两个领域的销售收入”的三个大体相当。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民机产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新支线飞机已被列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新舟60飞机和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为代表的民用飞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以支线飞机起步的中国民机产业也将面临着进入市场的关键一搏.  相似文献   

15.
预言家的“报纸消亡论”曾风靡一时。但这或许是遥远的预测.而眼前不争的事实是: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党报优势弱化。发行萎缩。广告下滑,经营乏力,一些地市党报存在着或潜在或显露着危机,而2005年所谓报业的“拐点”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的网络媒体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站(www.cri.cn)来说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2008年,“国际在线”迎来了她十岁的生目。十年间,“国际在线”始终围绕“多语种”和“新媒体”两个优势,从最初的5种语言网站逐步发展到如今的53种语言网站,成为全球语种数量最多的网络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7.
俞斌 《新闻实践》2005,(12):8-10
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 时光飞逝,白马过隙。中国网络媒体走过了第一个十年。2005年,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革命方兴未艾。 处在这样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回顾200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意义深长。 一、主旋律 关键词:和谐 标志性事件:中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论坛——第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  相似文献   

18.
王晓骏 《新闻传播》2010,(7):119-119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报业面临着网络媒体的“双重分流”,一方面网络吸引了大量(尤其是年轻)受众,使报业消费者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网络也分流了大量的广告商投资。在这种新环境下,如果报业还继续走传统媒体“大众化”的路线,显然是行不通的。人们不再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和思考,结果带来了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由此使原来比较简单的社会阶层分解为复杂的“碎片”。  相似文献   

19.
万自力 《视听界》2005,(1):89-89
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今天,正面临它的“拐点”,经过了最初令人艳羡的黄金时期,又经过了一路泥泞的梅雨季节,而今,正进行着由“节目报”向“新闻纸”的转变。在这个拐点期,我们当如何作为呢?考虑读者喜好调优读者结构传统的广电报读者群中老年人、学生占了较大比例。由于读者群  相似文献   

20.
报网互动:从理念到实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报纸发行量下滑,读者流向互联网”。“中国报业2005年走到拐点, 进入下滑轨道”。“因特网网住年轻一代”。“比尔-盖茨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差异最终将会消失”。“《球报》、《南方体育》未赶上2008奥运盛宴即先后黯然谢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