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耐庵作为一位"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的男子,却能"写淫妇居然淫妇"。按照金圣叹的说法,这是因为《水浒传》妙用"因缘生法",即自我观照与设身处地的理论。这本书中刻画了不少豪情好汉的入骨形象,而对于女性的描绘则多停留在"荡妇""狠辣"的层面,姑且抛开作者本人对于女性所持的态度不谈.  相似文献   

2.
明清章回小说之所以形成自身特有的面貌并成为经典,得益于小说"评"、"改"一体的形成方式,这一现象是评点这一文学批评形式对小说文本的"再生"。在《水浒传》诸多版本中,双峰堂刻本、容与堂刻本、袁无涯刻本和贯华堂刻本的评点者都是在改写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评点,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了《水浒传》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施耐庵是怎么写出这部书来的。事情是这样的,早在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前,民间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水浒英雄的传说和评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刻画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如武松、鲁智深、李逵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然而《水浒传》中的大多数英雄似乎对女性都充满了厌恶和憎恨,似乎得了“厌女症”,他们是一群无性化的英雄,犹如太监被阉割掉了男性的特征,“有着男人的功用,而没有男人的危险”。本篇文章拟就这一现象以武松的形象为个例进行探讨,按照文本内容及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来追寻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以《水浒传》在明清时期的刻本插画为依托,来对小说中“李逵”这个重要人物的形象演变历程进行研究,既追寻和探索李逵从小说文本到图像具体化的历史路径,亦试为《水浒传》刻本插画整体研究提供一个以小见大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7.
《水浒传》妇女描写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浒传》这幅叱咤风云、气势磅礴的农民战争的画卷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一尊尊家喻户晓、流芳百世的绿林须眉好汉的形象,也能目睹到诸如高作之类令人切齿、遗臭万年的贪官污吏的面目。同时,跃然于画卷上的一群群各具声形、别有风采的女性形象,也是令人掩卷难忘的。《水讲传》里所描写的妇女形象,论数量,凡四十七人之多,这是其它战争题材的作品无与伦比的;论年龄,有年逾花甲的老娘,也有豆键年华的少女;论地位,有身居庙堂之上的贵夫人,也有沦落天涯、挣扎手水火之中的薄命女;论身世,她们出身各异,经历汇然;论性格,异采纷呈…  相似文献   

8.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他性格品质中最美丽的华彩在于其自由生命意识,这使他成为梁山108位英雄好汉中为下层人民争得自由的代表。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人生境界,使人们能在自身的生命历程中发现生命本身的光彩和生气。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浙江文学史》中施耐庵籍贯“海陵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的表述质疑,并以宋、元、明以来史志及地方史料为依据,论证《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在兴化白驹场施家桥;白驹场宋、元、明代都在今江苏省兴化市境内,至今白驹场地域的绝大部分仍为兴化所管辖.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  相似文献   

10.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艺术形象,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又是地方的刀笔小吏,因而形成了这一人物社会地位的矛盾性和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在创作中也表现出作者思想的矛盾性,形成了鲜活而复杂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名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拳打镇关西,是鲁达在《水浒传》中第一次亮相,也是鲁达亡命江湖,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而三拳打死“镇关西”又是公认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认为该有几处动词用得欠妥当,“三拳”这样写效果未必很好。  相似文献   

12.
试论《水浒传》与苏中地区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证了苏中地区与《水浒传》的关系,着重从其作者的籍贯问题,其史的题材来源,成书过程及其所引发的明清通俗文化与苏中地区之关系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并从《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泰州,盐城地区现存方志,文物出发研究了水泊梁山后裔的归宿问题,提出苏中特别是盐泰地区为国内现存“水浒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这一结论。且认为要研究明清通俗文化以及“海派文化”的起源必须以重新认识苏中地方文化的为基础,要求对盐城,泰州等地地方文化史进行再定位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施耐庵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小说重点刻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性格迥异,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3期发表了任动老师的《&;lt;鲁提辖拳打镇关西&;gt;(以下简称《鲁》)不宜入选教材》一文,笔者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丰市施耐庵公园,有施耐庵塑像碑座文。其主要内容根据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近来《水浒争鸣》第十三期有陈传坤先生《〈施耐庵墓志〉辨正》[1]一文。前后两文,在客观上正是互相呼应。究其实际,前者难以取信于人,后者也未能给《施耐庵墓志》真正辨出其"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王瑶等学者所强调的,一种是董乃斌等学者所强调的。王瑶先生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他从著述方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描述了现代学者的成就。就研究对象的选择而言,"小说、戏曲等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研究的人很少",至现代,我们才有了第一本戏曲史专著即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第一本小说史专著即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著述方式而言,"叙述和论证都比较条理化和逻辑化"(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与王瑶先生的视角有所不同,董乃斌先生则较多强调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他认为:20世纪的趋势是"西方纯文学观影响日大,文学的范围日益集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这种文学观对一般中国文学史著作的面貌有很明显的影响。但现已发现,要讲清楚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不能不顾及中国古人的文学观,不能不注重文学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不能简单地用今人文学观去裁剪史料(说严重些,是削足适履)。"(董乃斌《近世名家与古典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状况,无论是将其定性为"现代化",还是描述为"削足适履",所显示的是同一个事实:如何准确地辨别或呈现中国文学的历史面目,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古典小说名著的现代误读,由于它不仅在学界也在民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后果,问题尤大。沿着上面的思路来看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层出不穷的现代误读亟待清理并需要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批评和引导。我们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反对简单地用"现代性"或现代价值尺度去裁断古人或古人的作品。本期发表的三篇短文,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误读,并明确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阐释境界的期待。我们不敢自以为是,目的仅在于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对误读现象的关注,并企盼诸位同道积极参与清理误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凤阁 《现代语文》2007,(9):111-111
在文学创作中,重复是一种艺术手法。高明的重复,可以拓宽文章意境,增加文章厚度。同时文学创作又怕重复,同样的事件和动作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往往会有哕嗦、拖沓之嫌。因此非大手笔不敢重复,施耐庵便是这方面的高手。一部《水浒传》,重复的事件很多,如写偷情,先写潘金莲偷情,后又写潘巧云偷情:写打虎,先有武松景阳冈打虎,后又有李逵沂岭打虎。同样的事件莺复写来,并不让读者感到乏味、厌倦,作者每次都能翻出新意。《水浒传》中还有一次重复也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高俅     
《甘肃教育》2009,(19):33-33
高俅是北宋末年祸国殃民的奸臣。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说,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经人介绍,到东京投奔开生药铺的董将仕。董将仕不愿收留高俅,转荐给小苏学士。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又把他推荐给了驸马王晋卿。高俅在王晋卿府结识了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徽宗皇帝,此后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王瑶等学者所强调的,一种是董乃斌等学者所强调的。王瑶先生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他从著述方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描述了现代学者的成就。就研究对象的选择而言,"小说、戏曲等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研究的人很少",至现代,我们才有了第一本戏曲史专著即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第一本小说史专著即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著述方式而言,"叙述和论证都比较条理化和逻辑化"(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与王瑶先生的视角有所不同,董乃斌先生则较多强调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他认为:20世纪的趋势是"西方纯文学观影响日大,文学的范围日益集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这种文学观对一般中国文学史著作的面貌有很明显的影响。但现已发现,要讲清楚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不能不顾及中国古人的文学观,不能不注重文学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不能简单地用今人文学观去裁剪史料(说严重些,是削足适履)。"(董乃斌《近世名家与古典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状况,无论是将其定性为"现代化",还是描述为"削足适履",所显示的是同一个事实:如何准确地辨别或呈现中国文学的历史面目,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古典小说名著的现代误读,由于它不仅在学界也在民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后果,问题尤大。沿着上面的思路来看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层出不穷的现代误读亟待清理并需要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批评和引导。我们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反对简单地用"现代性"或现代价值尺度去裁断古人或古人的作品。本期发表的三篇短文,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误读,并明确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阐释境界的期待。我们不敢自以为是,目的仅在于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对误读现象的关注,并企盼诸位同道积极参与清理误读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史书上对施耐庵的记载很少,以下是后人根据资料推考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