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安定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纠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开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应把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列.影响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低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地方党组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高;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等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努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环境;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认同,但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认同困境。我们应该从思想理论灌输、校园文化渗透、实践活动养成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全省大学生中的比例也在全国处于前列,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状况、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的表现规律,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运行机制,以有利于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文化、和谐心理。以保山学院和大理学院为调查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从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视角,通过新疆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对公民道德的认同测量、分析,真实地反映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念,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理想,而且引领社会的思想观念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共识和认同是决定国家、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索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同机制,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云超 《江苏高教》2015,(2):135-1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未来中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高度。只有找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从"知、情、意、行"四点入手,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自信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人数逐渐增多,但是当前的大学教育中,高校忽视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任其自由发展,降低了高等院校国家责任意识。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各民族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探讨构建国家认同的教育新途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激的民族认同倾向,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稳定、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而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精英分子,代表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90"后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这些"90"后们思维活跃,他们对社会认同的高与低,直接影响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稳定性和社会建设参与度,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与进程。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内八所高校的不同层次和专业的"90"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deaf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members of minority racial groups think about and describe their identities.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33 deaf students of Asian American, Hispanic Ame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background were analyzed for themes regarding the self-reported identities of respondents. Results suggest that each person is a constellation of many parts, some of which are stronger than others but any of which can be drawn out in response to a particular set of circumstances, resulting in a contextual and interactive model of identity. Four factors are described as central to this "intraindividual" model: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ituational conditions, social conditions, and societal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the model includes a biographical component reflected in changes in identity that occur over tim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s they relate to identity theory. The article is concluded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s well as consider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counselors of deaf minority students.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心理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认同,在其形成、发展、表现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某些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制约,导致社会认同出现多样化的表现,而在分析清楚影响因素之后,更重要的是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构建社会认同的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机制偏颇态势的分析,从人的社会化过程角度,即生命全程、整体发展、发展变化等三个过程提出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弱势地位及回流生源地“扎堆”就业等现象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促进其融入主流社会就业、增强其对主流社会的认同感、实现其平等就业权的社会整合目标严重偏离。法律社会整合功能的重构要求通过实施以配额制的临时法律措施,辅以相应激励机制,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帮扶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多元社会支持法律政策体系,保障其获得必要的公平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和都匀市,分别选取了三种典型的中学班级(以水族学生占多数,其他民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以水族学生约占一半,其他民族学生约占一半的班级;以其他民族学生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研究了近150名水族学生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其他民族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中,水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的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班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民族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While concerns around minority ethnic students and underachievement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uch as in England,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ose who excel, except as reference to justify the equity of the established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success of British Chinese and Indian students, who are synonymously recognised as the model minority due to their tendency to achieve exceptional grades in national examinations. Data in this paper includes four discussion groups and 23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British Chinese and Indian students (aged 11–14) and six teacher interview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ocial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label of model minority and how these students attributed with such an identity construct and interpret educational success. Although high expectations by self and by others can posi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educational success of British Chinese and Indian students, inflated expectations can also generate a continuous sense of insecurity. Model minority students must contemplate the fear of failure and the potential damage they could inflict on the reputation of their family. Implications of the identity of model minority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policy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认同理论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埃里克森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认同问题进行研究,尤其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塔基菲尔的社会认同理论为认识不同群体及群际冲突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应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压力,并从个体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角度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探寻新的策略:1.从自我认同的功能出发,认识自己、完善人格体系;2.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3.从社会认同中群体互动的角度,增加群体间的互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良好氛围;4.从家庭和学校等社会基本单元着手,通过大学生责任意识、择业观念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8.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国家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着被弱化的挑战。为此,需通过历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维系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