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诗"梅葛"是记叙开天辟地、自然万物、人类起源、生产生活和风俗礼仪的"活形态史诗",洪水神话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梅葛"流传区民间信仰与洪水神话存续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二者杂糅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口头神话与民间信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浑沌为一,难解难分。云南彝族马樱花口头神话与原始信仰相适应,先后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阶段,口头神话使民间信仰得以传承、延续,而民间信仰使口头神话得以再生、强化,并最终由神殿复归人间。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南岳民间信仰以圣帝祝融信仰为代表,是一种集祖先崇拜与文化英雄崇拜于一体的民间信仰。南岳民间信仰是湖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民俗事项,当代南岳民间信仰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变迁是其必然趋势。具体表现在信仰对象趋向复杂化,信仰方式趋向多样化,信仰群体趋向扩大化、松散化。当代南岳民间信仰的生存策略:采用"双名制",依附法定宗教,以寻求政府认可;利用宗教文化搭台、旅游经济唱戏,实现大小传统的契合;利用以乡村干部、宗教人士、富人为代表的乡土权威的影响力,使民众重拾延续了几千年的信仰,营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人论》是恩思特.卡西尔著作中重要的一部作品。《人论》中的第七章是以神话与宗教为题而展开的研究。卡西尔第七章的神话理论十分有助于阐释民间故事中的民间信仰。本文拟从卡西尔神话理论的角度出发来解读伍家沟鬼神故事中的民间信仰观并通过这种解读寻找出故事里原始思维观念中的积极元素。这些元素对于现代人按规则办事、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正确理解人与动物植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彝族民间信仰具有许多社会功能,具有促进村寨和睦、传承彝族文化、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维护基层信仰安全等积极作用。在彝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以及彝区新农村建设事业中需要透过宗教的外衣,重新审视和挖掘彝族民间信仰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宗教以民间信仰为主,作为瑶族一个支系的布努瑶族,同样如此。他们的民间信仰以密洛陀信仰为主体,同时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由于受壮族汉族的长期影响,人们在布努瑶的宗教仪式和宗教典籍中发现道教和佛教的影子。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与其他民族沟通融合的加强,布努瑶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些新发展和变化对其信仰的民间宗教同样产生了影响,使其更能适应现代人精神生活所需,同时有利于该地区的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8.
从河洛地区区域文化入手,用一些民间音乐与特殊地域文化相互联系的实例,来引发我们对于民间信仰、仪式、仪式音声行为三个范畴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在对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中,也期望从信仰的层面探讨乡间礼俗文化影响下传统音声形式的传承方式及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羌族分布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种复杂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使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化。通过自我调试与发展,使之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宋代张圣君信仰发祥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各地信仰特色迥异。通过两则"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探讨不同环境、不同人文的地域社会如何孕育出张圣君信仰在闽南和闽中,乃至于在闽中更小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分野。传说是不同区域争夺张圣君信仰话语主导权的表达,也是对不同区域信仰特色的曲折诠释。  相似文献   

11.
崂山道教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青岛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由于其本身的教义、独立的经济地位以及与崂山当地居民的历史关系,决定了它很难成为当地的普遍信仰.但崂山道教的影响力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惠及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2.
寺庙是宗教文化的载体。该文以寺庙为中心,通过对闽人移民地区寺庙的建筑形态、所奉神明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探讨其对维系闽人移民的故土情结、推动闽人移民“在地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并进而说明福建传统民间信仰在海内外移民地区的传承、互动与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13.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皖北地区民间信仰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战争不断和土匪猖獗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种类多、影响大,具有道德教化、精神维系和社会整合等正面功能。当代皖北地区民间信仰具有坛庙大部分修复或保留下来、庙会以商品交换为主、功利性较强和封建迷信色彩较浓等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间信仰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是摆在各地政府、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以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为例,阐述了保生大帝信仰概况、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已采取的举措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必须妥当处理善信与迷信的关系、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必须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它们的信仰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长盛不衰,并拥有广泛的信众,遍跨许多国家。其信仰崇拜的原因在于人避灾祈祷的功利实用目的和态度。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给人们精神支柱,起安定社会的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温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族群构成,造就了其复杂多样的民间神灵信仰。蕴含在神灵信仰下的民众意识有:对自然的依赖、慎终追远的宗法、孝悌道德伦理、美好人格追求等。挖掘温州民间神灵信仰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不仅对保护温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促进温州地区的民众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同仁“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土族人民祭祀二郎神等神灵的盛大仪式活动。通过对尕队、浪加、保安下庄、郭麻日四地的“六月会”的综合分析,发现“六月会”不仅是一项民间信仰活动,也是一场秩序的展演活动。本文将着重分析隐藏在“六月会”参与秩序之后的那些民众生活秩序,并揭示“六月会”及其秩序所起到的增强民众心理认同和规范、教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道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彝区,到唐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与各民族原始宗教的结合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当地民族习俗不断融合,世代延绵,最终形成与原始宗教相互依赖、相互依托,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道教的传入对巍山彝族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巍山彝族丧葬习俗吸收和融入了部分道教信仰元素,是道教与彝族民间信仰交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