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离骚》的逐句分析,对该诗所涉及的错综、迭映、转类、反诘、对比、异语、联边、借代、叠字和感叹等十种修辞方式及其作用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进一步理解《离骚》卓越的艺术成就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易》古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作,它不仅在哲学思想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而且在语言成就上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周易》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思想和修辞现象,有必要深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我的太祖叫伯庸。正当寅年的正月,我在庚寅那一天降生。  相似文献   

4.
《离骚》篇名自汉以降便颇多异义,各家之说虽亦有可通,然终无定论。余读是书,久惑于“离骚”之义,引为憾事。本欲就众说考之,于此二字详加考订。以期明辨其义。  相似文献   

5.
《墨经》内容庞杂,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论辩的,人们一般把这一部分看作是逻辑学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一部分又蕴涵着丰富的修辞思想。其论辩修辞思想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论辩修辞宗旨;论辩修辞方式;论辩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接触的古典诗词不多,《离骚》词义深奥,吟诵、理解和鉴赏都要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编制了学案,主要着力于字词音形义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反复朗诵,先读懂诗歌的文字层面意思。但诗歌教学又不能止于翻译,这就需要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诗歌读进去。我把诗歌的朗读分为音读——意读——情读,让学生从了解语言体式的华美,到感受爱国爱民的温度,并进一步仰望照射千古的光彩,让学生一层一层深入进去。  相似文献   

7.
《围城》语言修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所以风靡文坛,得益于作者调动了众多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夸张、比喻、比拟、引申、反讽等修辞手法,从而避免了叙事的呆板平直,增添了诙谐风趣的幽默氛围。  相似文献   

8.
钱慕逸 《文教资料》2013,(35):21-22
《庄子》《离骚》同为楚文化影响下的浪漫主义著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思想内核和表现体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庄》《骚》的比较,我们能够对先秦文学有进一步的理解,而这样的比较对于作品本身的解读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离骚》中,"骐骥"一词仅一见,屈原用于自喻,用法同后面的"鸷鸟";"擥木根以结茝兮"中的"以",是表并列意义的连词,用法相当于"而"。此句与后面三句合起来,表示六个相互独立的动作;"告余以不好"中的"告",即告诉、告知,"不好"是名词性短语,作"告"的宾语;"莫好修"中的"莫",不是疑词,而是副词,义为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钩沉了关于《离骚》创作年代的不同材料 ,提出了《离骚》创作于怀王三十年到顷襄王三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明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汉英的一些典型的句式的对比和分析,证实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由此,作者认为句法层面的差异是受不同文化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屈原创作的《离骚》在语言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第一,《离骚》句式以杂言为主,参差错落,灵活自由,具抒情性;第二,《离骚》继承《诗经》比兴手法,风格瑰奇浪漫;第三,大量吸收楚地方言入诗,辞采丰富,语言华美,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3.
汉语修辞研究深化的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汉语修辞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修辞研究深化的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词语和句式运用的研究,二是有关修辞格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描写上, 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分析,探究修辞格形成的机制,以及各种修辞格跟其他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文章以实例对上述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也即闺中待嫁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他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15.
修辞是指编码,随意改变其含义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修辞学丧失自身特征。修辞学以揭示编码规律为己任,但不等于无需研究解码,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是两码事,后者覆盖面总是大于前者覆盖面。接受修辞学概念可以成立,但是作为修辞学的下位学科,应当把落脚点放在编码上。  相似文献   

16.
屈原“离骚”本义应该是“出离愤怒”,而不是其它。“出离愤怒”的根本原因是“哀民生之多艰”和自己拥有“明于治乱”之才而不得施展。透视屈原之死及其历史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生命观价值取向存在的偏失。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屈原应该定位于“伟大的诗人”,不应该定位于“伟大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7.
《离骚》是战国末期的一篇重要韵文,是研究上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我们可从语义、词性角度对《离骚》中的复音词作全面、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析《离骚》的惜时主题 ,指出《离骚》中独特的惜时特征在惜时主题嬗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对象对汉语领悟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语法正确可是不合具体情境的现象,即属于陈望道先生所说的消极修辞的范畴。因此,如何处理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和修辞的关系、积极和消极修辞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本国的教学可以偏重于积极修辞,而对外汉语教学则应当偏重于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20.
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敬敏教授提出进行一场"修辞学革命",这个口号是值得研究的.这个"修辞学革命"的口号建立在对近几十年来的中国修辞学的全盘否定的基础之上,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修辞学革命"论也不利于中国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