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国时期,如果要问谁的课不容错过,答案会是一串大师的名字;但如果要问谁的考试不容错过,那就非蒙文通莫属了. 相对于那些尽人皆知的学术大师,蒙文通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这位自幼师从国学大师廖平、刘师培,五岁入私塾,一生为学术献身的蜀学传人,在经学、理学、史学、佛学等领域都有着精深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家. 不过蒙文通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却并非他的学问,而是他的考试.从在家乡四川任教起,他的考试方式就远近闻名.别人考试都是先生考学生,蒙文通的考试却是让学生考先生.考场不设在学校,而是在离四川大学不远处的望江楼公园里.望江楼依锦江而建,园内波光楼影、翠竹夹道,是读书的绝好去处.蒙文通酷爱喝茶,这考场自然就设在竹丛中的茶铺里.到了考试时间,蒙文通在茶铺中手拿茶杯正襟危坐,学生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依次到茶铺中陪老师喝茶.  相似文献   

2.
英国人与茶     
英国人爱喝茶(tea)是世界闻名的。然而茶的故乡并不在英国,而在中国,中国是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据说茶是查理二世(1630-1685年)的王后凯瑟琳带到英国的。凯瑟琳出嫁时从东印度公司购买了中国红茶100公斤,把它带到英国王宫,她把喝茶当作一种宫庭乐趣。不久,英国朝廷大臣、贵族、社会名流纷纷效仿,喝茶的风气逐渐遍及全英国。到今天,饮茶已经是英国人所喜爱的消遣方式。一位英国剧作家曾经说过“:Whilethere is tea,there is hope.”(有茶就有希望)。喝茶在英国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俗。茶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英语中,并逐渐融入到英国…  相似文献   

3.
泡成都茶铺     
成都有很多的茶馆,似乎全国闻名。然而在成都,茶馆不叫茶馆,而是被叫作茶铺的。大街上,小巷子里,都是茶铺。大的总是占据着一块热闹的地方,开一处天井,让阳光透下来,有了一种闲散的晒太阳的感觉。小的往往就是一间敞屋,外面挂着一个小小的旗幡,告之路人这里有一个休憩的好去处。随便走进一家,里面总是一片热闹。耳边有川味十足的吆喝声“茶来了,开水来了”。还有一些小贩们的叫卖声。总是引得你想买上一点什么。喝茶怎么可以没有零碎的炒货?于是一把瓜子,一点蚕豆,或者一些干花生,都  相似文献   

4.
台湾作家刘墉说过:“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总要苦一阵子。”父亲就很爱喝茶,而且父亲喝茶就像有些人喝酒一样,打开话匣子就再也收不住。父亲喝茶不像我,一口而尽,而是细细地品,有时还不时发出一点声响,偶尔也会情不自禁地来一句“好茶”。  相似文献   

5.
茶苦茶甜     
同不少饮料一样,茶也是苦的。正因为这点,我不喜欢喝茶,而父亲却喜欢喝茶。父亲是一位性情温文尔雅的人,为了让我也喜欢喝茶,讲了许多喝茶的故事和好处。我也知道这些,只是怵那股又苦又涩的味道罢了。  相似文献   

6.
珊儿12岁。珊儿家的墙上有一块水溃,每到梅雨季节,那水渍就映得更明显,在白白的墙壁上,显得黑乎乎的,阴影一样。水渍在客厅的墙上,正对着饭桌。珊儿一家吃饭时一般抢头就可以看得到。一次吃饭时,珊儿妈妈抬头看见了水渍,就问珊儿。“你看,那墙上的水渍像什么?”  相似文献   

7.
养壶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了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把壶只能泡一种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他。“可以这样说。茶壶是有细胞的,泡茶的时候,它的细胞就张开,吸进饱饱的荣,从此它的基础就奠定了。以后每次泡茶,壶也和人一样喝茶,积出来的就叫茶山。”  相似文献   

8.
<正>柯于明长篇小说《茶牌坊》的腰封上有这样一段描述:"离香草"——长在树上是普普通通的叶子,离了树就变香;长在山中是平平常常的"草",出了山就变香。其实,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也是这个理儿:失去则好,离开则香!如此美妙的"离香草",实际上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常见、极熟稔的饮品——茶叶。正如於可训先生在题跋中说到的一样:"茶是民众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喝茶小到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大到关乎宇宙之本、天地之心,所谓茶道是也。"而  相似文献   

9.
喝茶     
喝茶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可是我认识条,却有一个过程。第一次喝茶是今年一个夏日,在一小饭馆里,服务小姐送上一壶茶,本不喝茶的我,又不好意思再麻烦小姐大热天的再给我换白开水,就想委屈一回自己的味觉,没想到这本不愿的一次喝茶,却让我对她有了兴趣。真正喝出味道,品出滋味的是第二次喝茶。那天是我的班,一个人坐在那里挺无聊的,平时楼上人来人往,很热闹,今天下午却是出奇的静,连楼上几位最经常到下面闲坐的也没来。一个人默默的坐着,除了偶尔顿人的电话旧起。只好看报纷打发时间,报来覆去,都是已看过的,突发…  相似文献   

10.
有那么多的人聚到茶馆里去喝茶,茶馆就成了小镇的社交中心。因为是社交中心,更多的人就去茶馆喝茶,茶馆就越来越闹猛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站在玫瑰季节的边缘眺望爱情。爱情,像童话一样美吗? 来自玫瑰季节的信使风却说:等一等,等你足够坚忍,足够睿智,才能承受和躲开玫瑰的刺,采撷到最美的花朵。仍会有不少玫瑰种子在我们的岁月里发芽,绽放青春情怀。一些幻想,一点浪漫,一种感动。青春的爱如童话一般美好,也如童话一般虚幻缥缈,一阵风儿就能把它吹散了。留下的,是我们关于爱情的领悟。  相似文献   

12.
我与《湖北教育》已有8年之缘,由于她的知识性、实用性、指导性、可读性强,所以每期刊物一到手时,我就如同饥饿的人躺在面包上一样。平时阅读,我总是把一些重点内容一一地抄写下来,我把家里一个小房间作为储藏室,里面没有什么古玩艺儿,全是教育书籍,并把《湖北教育》单独放在一个柜。  相似文献   

13.
品味成长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好如五味瓶一样,但也正是这些味道才让我们的成长历程变得丰富多彩。风雨过后才是彩虹,这话一点不假,直到今天,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就如喝茶般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家的小六儿,从小就懂事儿,那时在村里读小学,他跟老七读一个年级,我给他们缝一样的书包,做一样的衣裳。老七这个皮猴子,早早就把书包弄脏了,衣裳穿烂了。小六儿就不,天天穿得板板正正的……现在还这样呢,我们家的小六儿,你知道吧,现在是局长。"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都认为,发烧是身体内部有“火”引起的,喝茶能败火,所以发烧时就  相似文献   

16.
著名地方史学家方国瑜先生主编的《保山县志稿》成书于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1962年保山学者王勉生等人进行了修订整理,1980年保山学者熊毅廷等人在原志书的基础上补充1947-1949年的材料成《续编》,2003年经隆阳区沙必璐等人点校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保山县志稿》汇集了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的众多著名学者参与编辑。编纂者把当时先进的学科理论、学术思想和科研方法运用到《县志稿》的编写之中,所体现的求实存真、阐幽发微的科学态度和不囿于成说、不限于志书标准范式的精神,使该志书的学术质量和学术价值在同类志书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适量喝茶能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提神健脑、祛病轻身,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但是,喝茶也是要讲科学的,今天小精灵就教大家如何喝茶才能养生健体。  相似文献   

18.
杨锋 《教育导刊》2006,(6):59-59
星期天一大早,毛头儿还在睡梦中,就听见妈妈在耳边嚷:“儿子,起床了!今天是植树节,喝完早茶,我们全家一起上白云山种树。”听说上白云山种树,毛头儿一个轱辘从床上爬了起来。刷了牙,用指尖沾了两把水,抹了抹脸,就跟在妈妈身后出门了。初春的早上,空气湿漉漉的,太阳出来,一阵山风吹过,暖暖的,香熏熏的,令人陶醉!毛头儿妈妈在白云山管理处订了一株杉树苗。一家人有的拿铲,有的提水桶,兴致可高了。毛头儿把树苗扛在肩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大家前面。到白云山植树的人可多呢!有小学生,有共青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像毛头儿家一样的三口之家…  相似文献   

19.
我最早开始看小说,大概是15岁的时候吧。那时候不泡租书店,只是在课堂上偷偷地看,不敢明目张胆。把小说压在课本下面,趁老师不注意就翻一页,一目十行地迅速浏览一遍,等到机会,再翻下一页,像是在打游击战。而事实上,我并不关心这些小说的内容,言情也好,武侠也好,或者既不言情也不武侠,都是无所谓的,我只是在翻,逮到空当就翻一下。我从没被老师当场抓获过,就好像我的同桌成天听随身听也没出过事儿一样。我那时的同桌是个相当刻苦的孩子。他预习、复习的认真劲儿一般人望尘莫及,可就是爱挑上课的时候听歌儿。其实也不能算听,他把耳机顺着衣服袖…  相似文献   

20.
保山通向南亚的地缘经济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是云南经过缅甸通往南亚各国的最前沿地带和最佳陆路通道,是建设中国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从地缘关系来看,把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延伸到印度,最终实现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结合,保山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就地缘关系中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对保山通向南亚的地缘经济优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