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救行为是一种从行为人既有的权利中派生出来的维权行为,属于权利的私力救济,是对公力救济的必要补充,能够实现法律的公正与效益的统一.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自救行为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正当行为,刑法理论对其涉及甚少,司法实践对自救行为的处理也极不统一.因此,可以从自救行为的概念、狭义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及紧急避险之间的区别联系、自救行为正当化事由的基础等方面作出阐释,为自救行为成立的正当性提供明确的理论支持,同时为司法实务对自救行为的认定提供可操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30条的立法解释颁布之后,围绕该立法解释是否具有正当性以及该立法解释对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定罪量刑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对该立法解释的正当性进行研究、对该立法解释的再解释,得出了结论:该立法解释具有正当性,并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自负原则。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在实践中的规制与该立法解释并行不悖。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采用"行为共同说"更加妥当。  相似文献   

3.
刑事自救渊源于古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同态私人复仇。目前,刑法理论界将其视为一种情势紧迫下的私力救济行为,作为排除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违法阻却事由。司法实践中,事出有因的犯罪行为不应不加区分地被贴上刑事自救的标签,使大量案件刑事进行诉讼困难。当前,刑法理论界对刑事自救行为的界定存在误区,刑事自救与民事自助并不具有概念的同一性。刑事自救应区别于民事自助,不能混淆民刑边界。此外,刑事立法上将刑事自救确立为法定违法阻却事由,并对其成立范围进行限定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民事自助制度通过《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77条在我国法律上得到确立.在特定条件下,公民以权利(益)自救为目的约束他人人身自由具有正当性.《民法典》第1177条第1款前句中对"受害人"与"侵害人"的规定可以被解释为包含债权人与债务人.人身拘束型民事自助行为的构成包含目的要件、情势要件、手段要件及限度要件,且具体要件认定...  相似文献   

5.
田宏杰 《红领巾》2004,(5):45-49
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不仅有统一的根据存在,而且在统一的正当化原理的范畴内,仍有多元论的个别正当化原理的存在,使得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仍然可以发挥重点各异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元论的主张对于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本质的阐明和体系的建立更为合理.而法益衡量说因其所具有的客观性、明确性和概括性等特性,既能对法益保护这一刑法终极历史使命给以有力的说明,又能为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的立法制度安排和司法实践操作提供明确、具体的标准,还能为形形色色、结构各异的具体的正当化行为的正当性根据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所以,法益衡量说能够成为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正当性的统一根据,为刑法中正当化行为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刑法对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中帮助行为正犯化进行了立法,从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文拟对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正当性进行研究,希望为以后立法与司法活动能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当防卫是刑法对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中的客观上的危害行为的性质予以确认合法的制度,因此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具有防卫意识。偶然防卫因为没有防卫意识且其行为本身没有防卫行为的正当性,因而不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8.
共谋罪作为一种未完成形态犯罪,主要存在于英美刑法中。共谋罪的设立对打击有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前适用刑法来保护法益,为国家提前发动刑罚权提供了正当性依据,适应了英美国家风险社会犯罪的情势。但共谋罪也具有一定缺陷,其造成的处罚过于提前也存在滥用和任意发动刑罚权的潜在风险。鉴于共谋罪立法利弊兼具,我们应当审慎对待共谋罪立法,并根据我国犯罪态势,扬长避短,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推进我国刑法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刑法规范难以获得公众认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刑法人文精神的缺失。刑法唯理主义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家社会治理和人们行为预测的要求,但可能致使人们沦陷为规则指挥下的动物。刑法都市情愫致使许多反映真实生活并凝结着特定文明的规则被遮蔽了,进而导致作为公共产品的刑法已经丧失了公共性。赋予刑法人文性,具有对刑法唯理主义的纠偏功能和对刑法都市情愫的去蔽功能。刑法的人文性揭示了刑法规范的生成机理,有助于维护刑法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刑法的正当化并不具有天然性,刑法的正当化是一个需要证成的命题。刑法的正当化来自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人权保障和法益保护,两者密切配合,相互交织,两者共同构筑了刑法正当化的基石。外在的正当化要求适格的立法主体依据严格的立法程序订立刑法及其修正案,否则就不具有正当性。内在的正当化要求刑法自身表述的明确、法定刑的适正和罪刑相适应。罪状表述模糊和歧义,是对明确性的背反。死刑、无限额罚金刑、没收财产违反刑罚的适正性要求。刑法中还有很多条款不能满足罪刑相适应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1.
自助行为作为民事权利私力救济的方式之一。为近现代各回民法所确认,其功能在于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文章通过时两个固家即中回和日本典型素例的分析。透视了自助行为的构成要件.然后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自助行为与使权行为。最后将民法革素中的自助行为与大陆法系圈謇的法兵如《德国民法典》、《泰国民法典》中的自助行为进行了比较法分析,并涉及了大陆法系和英芙法系圈謇自助行为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自助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私力救济方式,我国现行的民法并没有确立自助行为制度,这是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制度中的一个缺陷。在未来民法典的编订过程中,应注意自助行为行使的目的、主体、内容、时间界限、行使方式、行使标准及行使限度等,将其确认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相当的民事权利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独立于债法的立法背景下,建立完整的自助行为制度更有助于侵权责任法补救、制裁与预防三大功能的全面实现.自助行为可以弥补<侵权责任法>补救功能的负面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该法惩罚功能的有限性实现.但我们对最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关于自助行为制度的缺失感到遗憾.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与现行的<侵权责任法>应采取一般化与类型化相结合的立法模式,构建完善的民事自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学生在教育中话语权逐渐提升,高等教育竞争特征越来越趋向对学生的关照。基于禀赋视角对学生非理性行为进行解释,提出禀赋效应引致的非理性行为构成双向结构模型,结合对497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禀赋效应在学生非理性行为上的解释关系与影响路径,发现在性别、户籍、学科、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从禀赋效应视角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评估,并可作为依据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合理利用或规避,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心理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助、互助以及无助是人的价值和潜能实现的三种本体性活动状态。具有强大心理潜能的自我是自助活动状态的重要心理基础。挖掘个体心理潜能,改善和提高个体心理自助能力,是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自助现状,阅读对提高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有重要意义。学者们从适应对象、服务方式、实施方法、阅读材料、临床操作等方面就阅读疗法提升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作了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与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副语言交际策略的教学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语言学把伴随言语交际过程的辅助表达行为称为副语言行为。它的伴随语言特征和超语言特征决定其在语言交际和教学中的各种功能。副语言交际策略是指人们传递信息的特定的态势和手段。其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信息补偿效应、刺激强化效应、和谐沟通效应、审美愉悦效应及社会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论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是一种历史悠久、运用广泛的纠纷解决方式,其作用不可忽视.法律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国家对私力救济的控制或利用,特别是随着公权力的不断强化,国家不能容忍私人行动,认为私力救济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公权力的削弱.不可否认,从私力救济向公力救济的演进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这种演进不应是简单的取而代之,法治原则不排除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黎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35-139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经30年的发展,已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但尚存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优化现有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应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自助模式。更加注重和突出大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统。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运用专业的心理自助方法,展开心理自助与助人,成为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主人,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聘任合同的"副本"——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聘任合同背后存在着更为重要的无形的"合同"--心理契约,它是学校与教师双方关于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相互期望.这种契约具有形式的内隐性、认知的主观性、内容丰富性、存续的不确定性、主体的差异性、价值取向的纯洁性等特征,学校领导管理者应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有效维护与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