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陵事件是司马迁人生的转折点,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司马迁的童年经验在成年之后不断被激活则是它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创作<史记>之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司马迁又尤其彰显人的历史主体性及其独特价值.司马迁对于"人"的独特认识不仅表现在他为刺客、游侠、医生、商人等小人物立传,还表现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之中.司马迁笔下的女性不以柔弱、温婉取胜,而以坚强、睿智流芳.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以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史笔,真实记录了这些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班固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材,"<史记>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之作,同时又批评司马迁"非谊士",<史记>有"史公三失".这种矛盾是由于班固在写作中,因无法摆脱司马迁的影响而产生焦虑,进而"误读"<史记>所致.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史记》叙述的基本样式及其修辞品格.它呈现为泛隐喻和隐喻修辞两个基本类型,前者是司马迁的历史阐释策略,后者是《史记》文本构成的语言行为.司马迁在《史记》叙述中将泛隐喻和隐喻修辞融为一体,建立了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独特地位,即对文学和史学边界的突破,从而构成我们面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所能体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现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6.
纪传体是将人物事迹与时间结合而成的文学有机体,用来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体例是由司马迁首创,但却不是凭空而来,很大程度与司马迁所据的材料——尤其是战国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的美文,都因为其独到的精神实质和超绝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司马迁的<史记>凼字里行间充满了太史公"爱""憎"分明的情感,才有了屈原的博爱、李广的忠诚、廉颇的坦减,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8.
刘晓娜 《考试周刊》2010,(14):48-49
汉武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灿烂的时期,政权统一,国家富庶,但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好神仙方术,以严酷的刑罚治国,等等,使得西汉王朝盛极而将衰。司马迁以史学眼光及时关注到这一点,又逢李陵之祸,因而注意到德治和礼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孔子的学术司马迁是格外关心并潜心研究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司马迁在德治方面对孔予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10.
《史记》虽记载了许许多多的悲剧英雄人物,但作为一部史学著作,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一种必然之下的偶合.从司马迁的著述目的、司马迁的思想及其历史观等方面考察分析可知,"《史记》的悲剧性"这一提法是不科学和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