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向凤  周渡 《编辑之友》2010,(2):107-109
周瘦鹃1895年出生,祖籍苏州吴县,原名周国贤,瘦鹃是他最常用的笔名。1912年,他从中学毕业之后即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写作生涯。1935  相似文献   

2.
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编译家、出版家。他以报刊图书为阵地,行走在文学翻译与编辑出版之间,紧追时代步伐、寓教于乐、编辑手法新颖、传播渠道多样是其编译出版思想的特点。他的编译出版活动融时效性、可读性、启蒙性于一体,既顺应了现代稿酬制度,培育了大批文学翻译人才,又推动了书刊出版的革新,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创新。直至当下,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与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瘦鹃就是一段情缘,一朵花,一份杂志,一个流派,一个自由的个体,这就是博客精神。一周瘦鹃若是开博客,博客名字该叫“紫罗兰”的。他中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时候,偶遇一位叫周吟萍的女子,活泼秀美,很是爱慕,于是往来频繁,谈到婚嫁。然而,吟萍家富足,瘦鹃家贫寒,吟萍父母坚决反对,并  相似文献   

4.
从晚清时期开始,很多外国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对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民国初年的翻译家和编辑家周瘦鹃在这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他曾经是饱受诟病的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当我们在当代思想的视域下回顾历史,会发现他的许多历史贡献不仅是开创性的,而且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其实,《自由谈》自来都是《申报》的副刊,1911年8月24日创刊,由王钝根主编,1915年3月18日,由吴觉迷主编,到了1916年4月1日,由姚鹓雏主编,到了11月,改由天虚我生(陈蝶仙)主编,才引起读者注意。到了1924年4月1日,又由周瘦鹃主编,他编辑时期最久,到了1932年12月1日,才由黎烈文兄主编。他只编了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海派文学”以及某些以地域为特群体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以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以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以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等出现。近些年又有以程乃珊、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最为风行的时期,鲁迅、胡适、周瘦鹃等推出的经典翻译短篇小说在推动文学现代化和启蒙国民方面都卓有成效.本文以《短篇小说第一集》《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和《小说月报》中的经典翻译短篇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文字的深加工、注释、附录与附记、序言与题头等方面探究其深度编译策略,以期能够通过多元互补的翻译策略和编辑策略,为实现翻译文学作品的经典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40年代:她拨动了落寞的心弦 20世纪40年代,大陆出现了第一次‘张爱玲热’,也就是张爱玲创作其《传奇》《流言》的时期。1943年,张爱玲身在“沦陷期”的上海。她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一鸣惊人,这年她23岁,与曹禺十年前发表《雷雨》时同岁。  相似文献   

9.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一位法国游客进行了一场电影放映,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也成就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繁盛时期,上海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周瘦鹃作为中国早期电影评论家,他善于把握最新的都市动态,及时抓取上海市民文化的精髓,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和感想积极实践到创作之中。他通过"影戏话"向读者和观众介绍了很多西方影片;另一方面,自己亲自投入"影戏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创作,深入体会电影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在民国服饰史上,1927年8月7日云裳公司的成立,是很精彩的一笔,因为它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时装公司;又因参与其事者,多为文艺界和交际界的顶级名流,如大诗人徐志摩,鸳鸯蝴蝶派大家周瘦鹃、严独鹤,雕塑大师江小鹣等,主事者唐瑛、陆小曼更是有南唐北陆之称的一代名媛,因而深深镌入民国记忆。可是,偏偏有人不长记性,稍后不久,即在各自的回忆中,就云裳主事者是唐瑛、陆小曼还是张幼仪,打起了笔仗;而且都是大人物,都是说一不二的口气,又都事实与理据不足,让人莫之所从,因此便演成了公案。  相似文献   

11.
1966年4月至9月,郑逸梅的长文《"皇二子"袁寒云》连载于香港《大华》半月刊,文中谈及袁寒云最脍炙人口的《分明》诗: 三四十年前周瘦鹃知道我写袁克文往事,便把它载在《紫兰花片》中的《历史中有位置的一首诗》全文见寄,原原本本,这是很珍贵的资料,现在把它录在下面:"《星期》周刊中的健将毕倚虹做得一手好小说.这回他从西子湖边赶来顺便要见见寒云,寒云也很要见见他,便推我做了个介绍人,同着倚虹上寒庐去.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大世界"创始人黄楚九的女婿臧伯庸是一代名医,上至名人,下至百姓,很多人经其诊治而康复,对其医德、人品均赞誉有加。譬如,他为名声不在张恨水、周瘦鹃之下的上海滩多产作家顾明道治疗,竟不收诊金;又如,他为当过京官、学过法律、最终成为著名作家的毕倚虹治病,顾及其生活困顿,不仅分文不取,而且出资援助……据著名文人郑逸梅先生所述,臧伯庸的诊所最早建于九江路口的大庆里。因当时所有诊所均称"医院",故出自军界的名书家"天台山农"刘文玠为其手  相似文献   

13.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刘光裕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学家之一,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出版史两个方面.他的编辑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从出版本位出发,提出以出版编辑为本位的编辑观;在研究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系统的编辑学学科思想;重视编辑的社会文化关系研究,开创编辑学研究的"中介服务派";提出"有出版才有编辑"的编辑史观.  相似文献   

15.
王度庐原名王葆祥,字霄羽,190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困旗人家庭.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王度庐”是他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王度庐七岁时父亲不幸病故.九岁大病一场,愈后由于营养不良,身体一直不好.从十二三岁时起,做过眼镜铺学徒、军官听差、小报编辑、小公务员等,但由于性格孤僻,不会逢迎,经常失业.1937年末,王度庐举家迁来青岛,开始了他在青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  相似文献   

16.
章平 《新闻大学》2008,(1):37-41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启蒙阵地,宣扬其民主自由思想理念,报刊因而倚重知识分子并成为各种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然而,虽然向往民主自由的思想并无二致,但在国难临头的压力下,缘于实用主义的道路选择不同,近代知识分子通过报刊所表达的自由民主观念则有了变化并产生众多纷争。《独立评论》上所爆发的"民主与独裁"等论战,使胡适"中国的自由主义者"的地位得以确立;储安平、罗隆基、钱端升、周瘦鹃、顾颉刚等为代表的诸多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平台,孜孜追寻民主与自由。美国实用主义的民主思想,加上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职业取向,使中国新闻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深受密苏里模式影响。以此观照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实质是毛泽东对时任《解放日报》社长和主笔的博古及编辑人员"同人办报"倾向的纠正。  相似文献   

17.
包天笑生于1876年,卒于1973年,江苏吴县人氏,以鸳鸯蝴蝶派文学家名载近代文学史。事实上,包氏的成就并不限于鸳鸯蝴蝶文学,包氏的主要活动也不限于文坛。他还是一名翻译家、记者和编辑。包天笑较黪与了报刊编辑活动,先后编辑了多种刊物,为清末民初的报刊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姜椿芳的名字,我最早是从报纸上知道的,他是一位大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真正目睹其人的风貌,还是在参加组织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之后. 1984年4月,航空工业部派我负责《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航空分编委办公室的领导工作。从此,我有了同这位老前辈直接交往的机会.我是以百科全书小学生的身份结识姜老的。我们《航空航天》卷起步之先,学习了姜老在几次大百科全书编辑会议上的讲话.从他的讲话中,我们了解到  相似文献   

19.
韦泱 《出版史料》2009,(2):108-116
近年来,海派文学已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不少专著专论在谈到海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认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为海派文学走向成熟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功不可没。比如联华广告公司出版的《小说月报》,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等,却忽视了另一份期刊——《春秋》。我将全套《春秋》旧刊逐期翻阅一过,又与仍健在的两位《春秋》主编文宗山、沈寂前辈就刊物的旧事多次闲聊,加深了我对这本海派文学期刊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垮掉,比尔·摩根著,龙余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垮掉》一书的作者比尔·摩根,与"垮掉的一代"的渊源,开始于对垮掉派作家劳伦斯·费尔林西提著作的关注。在劳伦斯的建议下,他见到并与垮掉派的大多数作家形成友谊,以编辑和整理咨询者的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