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存款、股票、国债、保险等财经事物与群众经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广大受众对新闻媒体财经报道的需求日趋增强。相应地,各地市报财经新闻的比重也许不断地增大。然而,在地市报的财经报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大部分财经新闻都是“引进版”,  相似文献   

2.
1月11日《中国证券报》第9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德隆大厦产权即将易主(主标题)总部物业25日拍卖(副标题)》的新闻。从标题看并无特别,再读之下,却是内容丰富、信息丰满、文字酣畅、笔法优美,同时又是倾注了人文关怀的一篇佳作。这是一篇优秀的财经新闻作品,首先,新闻包含的信息充分全面,在不长的篇幅内(全文一千两百字),围绕着拍卖事件,介绍了拍卖单位、大厦基本状况、历史抵押情况,解答了拍卖是否会因为债权人众多而影响拍卖结果的疑问,对拍卖价格进行了合理预测,并对德隆案的开庭情况作了延伸报道。从采访角度看,记者不仅采访了拍卖行的有关…  相似文献   

3.
由于当前纸媒面临的共性问题,加上河南洛阳所处的内陆二三线城市的现状,“钱存银行”的传统单一理财习惯,让很多人对财经新闻继而对财经版面不感兴趣。就《洛阳晚报》而言,周二至周五见报的《金融·证券》、《金融·理财》两个版均处于报纸B叠靠后位置,每周一才露脸的“财富周刊”也偏居c叠。不过,《洛阳晚报》尝试通过精耕细作,走好三步...  相似文献   

4.
张淑芳 《今传媒》2009,(8):97-99
<财经报道>是财经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既关系到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理念的培养,又直接影响到学生财经新闻采写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财经新闻专业人才至关重要.提高<财经报道>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厘清<财经报道>的教学导向,并在授课导向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本文试图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这样总结“把全国的人才拢起来,合格的财经记者不过二三十人”。话虽偏颇,但从一个方面正说明了从事财经报道人才的匮乏。而在财经记者群中,国际财经报道记者更是“皇冠上的明珠”,能否造就高素质合格的国际财经报道人才成了众多经济类媒体的切肤之痛。这其中关键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经济生活与全球经济状况日益提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体的销量一直在减少,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简单的新闻报道已经无法与网络媒体竞争,那么纸媒将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呢?纸质媒体在速度方面无法与网络媒体相比,也没有电视的画面感,而它却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将以内容研究的方法从《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报道的选题、选题展开、报道角度、基本立场和封面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从新闻框架的角度来思考专题报道以及人们如何应对这种带有倾向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温涓 《新闻世界》2014,(12):50-51
本文分析了《艾伦秀》节目成功的原因,指出我国的电视节目应该在充分融合国情和文化背景的条件下,重视塑造节目品牌和主持人品牌,重视受众心理和节目创意,兼顾商业属性和公共属性,使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能传播公共价值,成为宣扬和实践人文关怀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王琴 《新闻通讯》2010,(11):54-55
经济生活渗透到了每个角落——炒股、做生意、教育、买菜、买房……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对自己有啥影响?我的财富如何才能保值增值?普通大众非常渴望有“参谋”来帮一把,而大众媒体的易接触性使之自然而然成为百姓获取相关经济信息的平台。正因为此,都市报的财经报道也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结构,使得财经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关注财经新闻,他们需要通过媒体了解到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财经信息,以此作为自己参与经济生活的依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传媒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市场化成为地方党报发展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开辟财经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周刊市场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市场,其中新闻人物周刊是国内传统媒体中成长最快的品种。现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探讨中国新闻人物周刊的报道特色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曾鸣 《声屏世界》2010,(5):31-32
经济报道中的经济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总称。经济报道的涉及面相当广阔,如工业经济、财政金融、商贸市场、交通城建等等。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报道总是与大量的数字和图表联系在一起,加之一些令人费解的专业术语和大段政策法规在其中的引用、使得经济报道给人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之感,似乎离百姓的生活很远。如何把经济报道做进百姓的生活里,让百姓想看爱看。本文拟以央视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为例,探讨经济报道的独特视角和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至上的时代.从世界看,各国政府纷纷将GDP增长率、失业率、本国货币坚挺作为目标,竭尽全力实现;从国内看,股市、楼市,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不是套在股市,就是在炒房子,闲着的人几乎成了稀有品种.因此,在经济至上的年代,大多数公民都非常关注股市、楼市行情的走势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的特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媒体的缺位,在丰富的媒体资源分配中,明显地出现了城乡不平衡的问题.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农民很少在媒体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即便是有,大多数也是负面的报道,不能真实正确地反映当下的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生存状态,也不能起到促进新农村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生活日益受到重视,传媒纷纷开辟城市专栏,找寻城市历史、讲述城市故事、传播城市文化……城市成为社会的焦点.1996年8月创刊于广州的《新周刊》通过对城市话题和城市事件的持续关注,开启都市文化个性及特质比较的话语空间,反映着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5.
孙冕 《传媒》2007,(5):12-12
创刊于1996年8月的《新周刊》是一本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和三九企业集团合办的时事生活双周刊.全国发行,最高发行量达30.5万册.  相似文献   

16.
美式标准的幸福的关键词是娱乐、快、爽、疯狂消费,与此相对的关键词是慢、隐居、生活家、中国味.在地球人按美式标准统一幸福时,应当有人站出来说"不".  相似文献   

17.
在剧烈的社会转型变革中,中国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权利屡屡遭受侵害。网络的流行及新闻传播的市场化,致使诸多新闻报道盲目追求眼球效应和金钱利润,难以为其代言。《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坚持新闻专业化操作,用脚板丈量新闻的宽度和深度,用妙笔真实记录历史的真实和变动,追寻开掘真相,体现了《中国青年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并诠释了新闻报道更需要人文社会关怀的媒体精神。本文就《特别报道》版面所体现的"人文社会关怀"及其产生的积极社会影响作出简要论述,呈现《特别报道》关注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在灾难性报道中挖掘人性美,真实记录历史,成为"人文社会关怀"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张晓源 《图书馆论坛》2006,26(6):113-118,298
通过事实数据,比较分析了《图书馆论坛》与《新周刊》的专题策划。《新周刊》通过层次金字塔结构的专题策划,以“主题”“聚焦”“概念”三层次构建了一个刊物与社会生活的传播互动模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图书馆论坛》通过专题策划,以高素质作者、高质量论文和高密度特征推出“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具有“观点领袖”传播模式特征,在全国图书情报界形成了影响力。《图书馆论坛》的专题策划能否达到《新周刊》层次金字塔的第三层,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魏旭 《青年记者》2008,(14):40-41
任何一本有影响力的时事生活类杂志,都会把"新闻性"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报纸、网络等传播周期短的媒体相比,杂志这种媒体类型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但是,"新闻性"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和作为新闻受众的人分不开的,从人的角度去揣摩"新闻性",就会发现,这个概念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不单单是指最新、最快的事件性或者实体性新闻报道.因为,按照施拉姆的观点,人对新闻性的需求,往往是一种对于生存环境的评估性追求,是为了进行一种自身关照,人们会为了这个目标而从这种意义上去了解身处社会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最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它以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为办报宗旨,及时向国内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成为中国人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