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想的教师应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兼具。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人格育人具有隐性、间接、渗透、协同和长效的特点。人格育人是我国的教育传统,近代一些著名教育家及著名中学都大力倡导并践行人格教育。推进人格育人,国家层面需抓实师德师风,学校层面需形塑优良文化,个人层面需注重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2.
吴非 《今日教育》2009,(6):55-56
2007年3月初,南京师范大学1977级同学为纪念恢复高考入学30周年,在文学院为孙望、唐圭璋教授立了铜像。此前,同学会委派我写碑文,我拙于表达,怀想高山仰止的前贤,更不敢动笔。我对大家说,我们做学生的,说几句真心话就行了,不要讲究形式,更不能班门弄斧。很多同学后来没有从事语文工作,但两位先生的人格修养,是我们终生不能忘怀的。  相似文献   

3.
从师范毕业踏入学校大门起,我就一直安安心心教书,本本分分做人,想着这辈子将和大多数教师一样,会兢兢业业一辈子,安安稳稳到退休吧。但当我无意中发现一本书《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看一眼题目就惊异又疑惑: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4.
<正>一、朱自清的人格教育观1924年10月16日,朱自清先生在《春晖》上发表杂感《教育的信仰》,文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的人格",在朱自清看来,就是"‘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但是当时一些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跛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5.
《教师之友》的光来自内部,她从采没有对作者的霸权,她自身发光,于是我们读者的内心也开始发光。所谓佛性无南北,人皆可以成佛,内心的光亮一直被遮蔽着,《教师之友》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内心。  相似文献   

6.
吴群 《湖南教育》2007,(2):45-46
对我来说,读书之美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好,还在于我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遇上了它.在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相似文献   

7.
教师哲学智慧形成的艰难性在于教师独立人格丧失.教师独立人格丧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大学教育学专家的学术霸权制约了教师的哲学表达;哲学本身的孤独性格使哲学远离了教师实践生活;技术官僚的技术化行政策训导了教师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8.
教育互动的情境性、整体性、关联性要求我们必须用整体的而不是孤立的态度看待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教育互动应是探寻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教育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倾听对方、师生建构的对话、融入对方的文化世界、尊重教育的伦理道德、主动的反思和重构自己.  相似文献   

9.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一名优秀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素质:树立人格塑造的现代教育理念,具备时代风采的人格魅力,掌握人格引导的现代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获得理想人格,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目标,要求我们教师具备完美的人格魅力。人格培育的基本方法莫过于人格引导。人格引导就是教师以自身的人格特征,施展影响力,通过完美人格的感染力,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进而引导学生获得理想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师人格的德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学生成长方面,其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其人格层次决定了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的积极程度。教师的群体人格具有特定内涵与德育功能,并且将随着时代进步不断赋以新的内涵和功能。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和谐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以发挥其德育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忙忙碌碌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当整个人觉得已经麻木时,偶然读到了《过去的教师》这本书,通过许多名人回忆自己的老师,透过密密匝匝的文字,我依稀看到了半个世纪前的教师形象,他们充实、自得。他们充实于自己胸中的知识,他们相信自己的知识是真理、是瑰宝,是应该传承给下一代的;他们自得于知道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救国利民、造福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他们是受所有人尊敬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的生命发展的事业,人格辐射是最关键、最成功、也是最有意义的教育。教师、学生在教育交流、教育互动中借助于与他人的对话而构造出自己的身份和人格。教育互动的情境性、整体性、关联性要求我们必须整体的,不能用孤立的态度看待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从教育互动的角度,探寻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发展是一条重要路径。教育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倾听对方、师生建构的对话、融入对方的文化世界、尊重教育的伦理道德和主动的反思、重构自己。  相似文献   

13.
那彦良 《河北教育》2009,(10):25-26
每个人的“记忆词典”里,都会留下若干条抹不去的记忆,每个人的生涯里,都会经历无数难以忘却的故事。无论是难以忘却的故事也好,或者是无法抹去的记忆也罢,它们都自然而然地会成为激励人不断奋斗的助推器或解码器。  相似文献   

14.
教师伤人和教师被伤害事件当前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读经典,反思教师的职业修养与教师的信念、学问、德性、人格等诸多方面,都是促使教师回归教育的原点、保持初心,进而坚守教育理想的必要条件,是从根本上降低师生间的伤害事件发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5,(9M):24-25,29
小时候,有一次看见一群孩子举着小红旗儿,于是回去央求妈妈也做了一面。可当我举着小红旗站在外面,由于一点风也没有,红旗一直垂着,于是我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回去后一直闷闷不乐。妈妈问我原因,我说红旗飘不起来,没有风。父亲说:“你拿着旗出去,快快地跑!”  相似文献   

16.
教师人格面具:一个两难的教师心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人格面具客观地存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一个复杂的使教师感到两难的心理问题,它隐性地作用于教师的思想与情感,潜在地影响着教师的自尊与自信,给教师带来莫名的困扰和烦恼,同时也引起社会上许多人对教师道德的非议。教师能不能有人格面具?如果能有,怎样恰当地使用这种人格面具,并在新课程实施中调适好教师角色,促进自身人格的发展?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周艳霞校长向我推荐这本《过去的教师》时,谈及文字犹在,商老却已长辞,不禁黯然。原来,他完稿后不久,查出自己已患食管癌,《过去的教师》竟成绝笔!开卷拜读,商老在《过去的教  相似文献   

18.
保罗·弗雷勒,巴西著名教育家,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富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弗雷勒出生于1921年,是个家庭饱受经济大恐慌影响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曾在法律学校就读,1964年开始担任律师,后来当过中学语言教师,最后成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教学风格能有效地推动教学的双边活动,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物理》任课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总结教学风格养成的方式和方法。在《大学物理》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鸯鹂 《成才之路》2012,(15):15-15
书市在经济社会里变得越来越繁荣,似乎昨天还对于能出书者怀着深深的崇敬,可是到了今天,每次逛书店想买书,我又不敢轻易下手了,因为有些书买到家仔细一看,除了字大行距大之外,没有多少值得咀嚼的东西,更有甚者是东拼西凑的“拿来主义”。于是我变得越来越喜欢经典,因为经典历久弥新,不同时候阅读,会带给人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启迪。教书的人大多喜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因为我们往往能在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真正热爱、执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