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行学术评议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回顾并评析同行评议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以耶鲁大学教师聘任中同行评议程序图为例分析同行评议的制度建构;归纳总结同行学术评议的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保障同行学术评议公正性实现的制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同行评议原则来决定科研资助分派和评价方式,成为各国共同之选,这是博弈理论发生作用的客观结果.理论层面,借助经济学分析来挖掘同行评议成为科研资助制度主导选择的获致过程以及同行评议优化的客观路径,对正确理解同行评议的实质十分必要.实践层面,与拥有相对成熟机制和先进理念的美国科研资助之同行评议实践进行比较,有利于我国同行评议准则的健康推进,为完善我国科研资助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同行评议是国际通用的学术评价制度,但目前在中国高校中遭遇信任危机,这与评议中的“科学伪装”现象有关。以同行评议之名行量化评价之实、以同行评议之名行管理之便、以同行评议之名为个人目的“背书”严重影响了同行评议的科学性。科学性受阻主要源于同行评议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内在的复杂逻辑。科学性困境的突破需要在多重逻辑互嵌下构建同行评议的“协同治理”模式,建立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学术共同体与社会四者相互分工、相互支持、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理顺高校牵头的评议组织者、评议人和被评议人的权利责任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高校主体、学术共同体尽责、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现代学术同行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4.
施廷婷  朱剑 《世界教育信息》2021,34(3):53-59,79
本科教育质量之于我国当前高教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同行评议在本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学同行评议制度的实施背景与具体流程,总结了该制度的四个可取之处,即评议员团队专业多元、评价体系全面系统、支持性资源具体实用、结果发布及时可获;反思了其制度的两点不足,即缺乏评议员培训和教学观察时长偏短。文章最后提出对我国高校建设与完善教学同行评议制度的三点启发:构建形成性评议与总结性评议相分离的教学同行评议体系、重视教师间的有效沟通与及时反思、提升评议结果的时效性与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科研成果的跨学科性也更加明显。为进一步改进同行评议制度,维护其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在追溯同行评议概念及其交叉学科性的基础上,对同行评议的研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指出交叉学科同行评议在评议质量、过程及模式上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并论证应该重塑同行评议专家与接受评价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坚持开放性、多元化的评议原则,并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公众评议制度发展不同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良序的学术评价机制,通过学者自律,凝聚学术团体力量为科学探索特别是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研究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期为我国交叉学科同行评议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破“五唯”政策背景下,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行评议制度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成为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其实施原则由西方的“知识本位”转化为我国的“社会本位”。然而,我国学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差序格局,具有自我主义和等级差序的特征,表征为师门流派和学术差等现象。在差序格局学术社会中,自我主义导致评议专家产生评议偏好,等级差序阻碍学术新人显露头角,人治社会削弱了评议的规范性,不利于同行评议制度的有效实施,影响着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8月18日,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有报道称,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期刊编辑最先发现一些论文的评议人电子邮件地址的真实性存在问题,随后展开的内部调查,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议报告。而就在今年3月底,英国BMC(生物医学中心)出版社撤回43篇论文,撤稿原因同样是由同行评议不当引起。一时间,同行评议制度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与现代科学同生同行评议产生于17世纪后期——现代科学诞生的过程,最早出现在英  相似文献   

8.
同行评议制度是英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科研卓越框架)的精髓。英国将要实施的REF2021吸取了先前同行评议制度经济性、公平性、可靠性不足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相应改革,提高了对评审专家的信息技术和定量数据支持,调整了专家遴选制度,完善了跨学科研究评价体系,展现了计划性、透明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优势。这对提高中国科研评价中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以及完善专家遴选机制、接受业界内外的公众监督、突出科研成果实际价值、重视对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科研评价等方面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评审制度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是学科评审专家的遴选多是从一级学科层次上考虑,且只通过他们的一次会议评审确定立项和资助额。为保证基金项目评审立项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必要建立一个包括同行评议制度、回避制度,违纪处理制度、申诉制度、监督制度以及项目成果公开制度在内的管理体系。其中构建专家库和每年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玲 《教育与现代化》2011,(6):44-47,84
博士学位论文应经同行评议,这是我国学位条例的规定,也是各高校的通行做法。同行评议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由院系组织的明审和由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的盲审。盲审因其规避了人情、关系等因素干扰获得优势,但也存在着因评议人对学科熟悉度的差异等原因而产生误判、错判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高校近两年博士学位论文的同行评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最好的解决路径应是完善制度设计,从而更好地体现两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同行评议是研究型大学教师聘任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其结论对于教师是否能够得到聘任、职称能否得到晋升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同行评议的过程中,内部评议与外部评议、资格审查与同行评议、量化评价与同行评议是尤其需要注意的三对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破五唯”的学术评价制度改革背景下,探索优化同行评议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 我国高校教师评聘中同行评议制度的运行实践和权力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评审专家所在机构的排名、学术 水平和声誉、是否有合作基础等因素是各院系选择专家的重要考量标准。受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工作量过 大等因素限制,国际同行评审的回收率相对较低。在候选人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方面,不同规模的院系基于 人事自主权的大小演化出差异化的政策与实践。同行评审意见对候选人能否顺利晋升发挥关键影响,同行 评议的回收率本身也被视为衡量候选人学术影响力和同行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遵循 专业逻辑的学术权力和遵循管理逻辑的行政权力相互交织,而非学术精英个体的民主权利则相对被忽视。 尽管评价过程大体遵循政策文本所制定的正式规则,但也受到专业人际网络等非正式规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是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继而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制度。在回顾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发展变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施效果及利弊可知,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在规避非学术因素干扰、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及营造敬畏学术和学术创新的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评审专家选择不合理、不利于博士学位论文创新、论文作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应在坚持创新价值和知识贡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基础上,遴选具有学术造诣的“小学科同行”,完善针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约束制度,建立和完善申诉及公开申辩制度与评审专家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指出审稿攸关学术和学术期刊的存亡。学术期刊的同行审稿制度(Peer review)首先产生于西方,其前提是诞生于1416年的威尼斯共和国专利评审方面的"同行评议"制度,最先真正将其引入学术期刊审稿活动的是在  相似文献   

15.
当今“唯论文”现象不仅存在于高校教师晋升和评价中,而且广泛扩散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唯论文”现象的出现有其客观因素和必然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论文的可比性强、排行榜更侧重论文以及学科发文量排名的诱导。破解“唯论文”的顽瘴痼疾会遇到同行评议与公平客观的两难、多元多样与简便易行的两难、行政权力与排行自由的两难。破解或缓解“唯论文”,应大力推行代表作制度、采用同行评价制度,同时需采取保障客观评审的办法,如增加同行评价专家、采用匿名评审、建立送审平台等,并降低对师生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的数量要求。只有破除“唯论文”,中国学术界才可能改变追求论文数量的状况,真正做到以质量取胜,从而使中国由“论文生产大国”跃升为“高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6.
<正>王启龙、李君敏在《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11期中撰文,介绍了欧盟职业教育中使用的同行评议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同行评议缺少的条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同行评议是一种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外部评价方式。同行评议模式主要包括教学项目、评议专家组、评议结果等主要内容。操作流程主要有准备,评议和反馈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中,待评议的职业学校首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我国现行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效果与目标的冲突分析,提出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改进对策,一是完善同行评议制度,二是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三是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代表学术活动"宪章"的学术规范,经历了一个从毕达哥拉斯规范、《希波克拉底誓言》、费尔巴哈"十条守则"、贝尔纳学术人道主义观到默顿四大规范和大科学时代的学术规范等发展演化阶段。与此同时,作为学术评价系统中最为普遍和盛行的同行评议机制,与学术规范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术规范是学术获得同行评议的资格条件,也是同行评议的准则,约束和控制着同行评议活动。而同行评议是学术规范的内在本质要求,并且促进学术规范的完善和发展。通过考察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术规范建设的重心,也突出了同行评议机制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科研制度体系在科研法律制度的执行、科研评价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科研不端的惩处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科研法制宣传、科研查新、同行评议、考核评价以及科研惩处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