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历来被学者文人称为"亡国之音",文章对词的这一特征加以论述,力图揭示词与亡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词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诗、曲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主要文学成就.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词也就是应有之意了.通过<生查子>这一词调在唐宋时期意象、题材与声情的演变来发掘词的文学内涵,以求能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词位判定的困难专书词汇研究的直接工作对象是词。所以,在选定了对象专书,矫正了书写符号的讹误之后,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将对象专书的所有文句,切分成研究工作所必需的语言片断:词位。然而这道工序却相当困难。对词与非词的界限的划分,历来是语言研究特别是汉语研究  相似文献   

4.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5.
词块教学法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引起了国内一些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关注,但研究的重点大都放在词块的重要性以及教学运用的层面上,虽然对词块理论的基本内容都有介绍,但对其提出的背景及内涵研究不多,这就很容易造成实践者由于对词块理论的理解不全面或者有偏差而直接影响实践的结果或效果。本文通过对词块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分析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毓盘作为一位民国时期的教授词人,他既擅长词创作,有词集《噙椒集》流传至今;又长期从事词学研究,其撰写的《词史》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词史专著。同时,他又在大学讲授词史与词学课程,对推动大学词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刘毓盘对词籍的辑录也十分用力,曾辑录《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在对词体的认识上,刘毓盘更多的是受清代常州词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词于五代兴起,盛于宋朝,衰落于元明,至清代再度中兴,词体发展的曲折过程以及远距离的观察体认使得明清词家对词史的构建成为可能。于是词论家们在不同词学主张的基础上对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构建了以各自正变观为“逻辑”中心所呈现出的互有联系而又皆具特色的词学演变史。在这一过程中,词家必定要确立“填词之祖”《花间集》的位置,本文即以词家对五代《花间集》的批评为基点,考察和分析各自不同的词史观。  相似文献   

8.
清季词坛大家王鹏运对词律颇有心得,能用自己对词律的独特认识来指导自身创作,词律观通达而敢于突破。王鹏运对词体的典型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对词体的价值和功能有深刻的体认,其词体观本色当行。二者可见出一代词学家的风度气派。  相似文献   

9.
南社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南社处于新旧文学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其词学创作不仅有重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一面。对词境的开拓即为其“新变”之一。南社诸子承担起了“词界革命”的重任,他们对词境的拓展主要表现在新思想的抒写与新题材的表达两个方面。这是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者。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词论的发展受到了世风、士风、诗风三个方面的影响。世风的影响表现在: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词创作的兴盛,也形成了词的世俗品格;歌伎制度强化了词的俗艳特性;理学思想反面刺激了词的主情特征。士风的影响表现在:宋人对词的矛盾心态影响了宋人对词论研究的热情。诗风的影响表现在:词话在诗话的影响下产生发展;词论向诗学传统回归。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词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代词律批评理论自身的完善为词学研究树立了榜样,词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二,清代词律学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与方法;第三,清代词律学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词人的创作;第四,清代词律学还对词籍校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词别是一家”的词体观念是对词这一艺术形式本体特征的理论概括,它强调词体作为一个独立、有机的整体以与诗、相区别,包含了对这一艺术形式各个层面和构成要素的分析和要求。在李清照《词论》中,这一观念为:声诗并:阐述词体的本体特征;评论作家:强调词体的艺术规范;主情致:揭示词体的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14.
清初词学是对明代词学的继承与发展,在康熙年间人们继续围绕词的体性展开研讨,深化了自宋以来的本色当行论,发展了明代有关诗、词、曲体制异同的辨析,因为对词的体性认识存在着差异,所以广陵、阳羡、浙西几大词派在正变问题上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这都表明人们对词之美学品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再把词视为小道末技,近代词学的尊体观念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词用题序是词体叙事功能的体现。苏轼词一半以上有题序,是对词叙事功能的极大开拓。具体表现为:一、题序引导词之抒情,使词整体上具有了叙事性,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二、小序以散文式叙事引导词的诗意叙事,相互配合,体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这在词体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早年喜作艳词,成为“苏门四学士”后,他的词风明显向苏试的词风逼近,这一转变背后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一些变化。他的词风变化体现了他创作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他对词体雅、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科学国际期刊论文摘要语料库中,提取高频5词词块序列,并对词块的语篇组织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摘要中频次出现最高的前10个词块中,介词类词块反映了学科研究的特点。对词块的篇章组织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农科类摘要中较多使用了主题阐释类功能词块及主题引入与聚焦类词块,高频运用因果类主题阐释词块,显示了农科类论文摘要聚焦主题陈述、注重因果论证的语篇特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作者更好地了解词块功能和体裁特征,也可为学术英语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词在进入文人创作领域之后,在渐趋雅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正统儒者所接受,理学家也都普遍染指词的创作,且对词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学家词学观与有别于宋词主调的理学词派则又不可避免地对整个词学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影响。一般而言,北宋理学家大多对词持坚决否定态度,涉足词的创作者亦少;南宋理学家对词的态度大多较为通达,对具有充实内容并发挥社会功用者甚至大加赞赏,自身也大量涉足词的创作,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陈子龙的词学思想是明清时期词学批评、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正本清源的意识。陈子龙认为:由于明人过于低估词的价值,率意作词,也由于南北曲等俗文学的影响,致使明词俗化和曲化,走向了衰微。力图正本清源、振衰救弊,并把南唐、北宋词作为词回归本源的标尺。二、对词的价值估计和辨体意识。陈子龙既认同词为“小道”,其价值、品位与诗文无法相提并论,但又承认词独立存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确立的辨体意识强调词与诗、与曲的区别。三、对词体审美标准的体认。包括“四难”说和对词之“意”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词是宋朝的文学代表 ,但宋人对词看法不一 ,争论很多 ,尤其是词的体性如何 ,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力求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一现象 ,并认为这是宋人在文学创作和评论中是否突破心理定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