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志军 《阅读》2012,(12):18-18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革命的旗帜”,他最早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一生为之奋斗。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就叫孙中山。  相似文献   

2.
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对人的培育工作。为此,他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大量关于人的培育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曾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就今天而言,研究孙中山的育人思想,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中的两大支柱,也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制度,集中体现了他的公平正义思想。分析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与民生主义,探究他的公平正义观.对当代我国进行的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国元帅叶剑英读书时期了解到孙中山其人其事,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从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后他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主要表现在:放弃稳定工作追随孙中山,反对陈炯明保护孙中山,海外募捐支持孙中山事业,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自由观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集体主义自由观以牺牲个人自由为前提,强调国家自由的优先性,导致了自由的内在矛盾和现实困境。然而我们研究孙中山的自由观,并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他为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为我们解决探索道路上遇到的自由民主问题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孙中山思想的理论体系。因此,研究孙中山先生的自由观思想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有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问题的阐释集中反映在其核心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中民族和民权两大主义的相关论述。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理和民族的独立自强,孙中山主张恢复民族精神。为此,他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提炼和阐释,通过古今中外纵横比较,肯定和赞扬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文明成就,应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实现民族主义或民权主义的基本路径和具体办法,从而将其转化为为现实革命服务的救国理论。孙中山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根本取向,同时又顺应世界潮流开放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五权制理论是孙中山把西方政治制度和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相结合,用传统的经验和制度修改补充的产物,是兼有东西沟通的建国方略体系,具有启蒙作用和创新精神。但由于对国情缺乏深刻充分的了解,这种理论也存在偏颇和缺陷,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未能付诸完善,相反,五权制理论在他身后异化为独裁统治者实行专政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40多年来基督教信仰始终是其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受过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作为民主革命家,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及革命事业与基督教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在民国元年间辞谢临时大总统后的三次以基督教为主题的演讲和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时期的三封信以及孙中山的著述中。  相似文献   

9.
黄兴是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忠诚朋友。他一生拚搏于沙场,奔波于南北,为创立资产阶级政权尽心竭力,成为近代唯一和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正因为如此,一谈及中国近代历史,必然要涉及到黄兴。历史学者对黄兴的介绍、评价、探讨,一般偏重于战绩和政绩,而对其思想的阐述和研究相较薄弱,其中对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引进与利用外资思想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下,他提出引进与利用外资主要有中国政府和外国企业合资经营、中国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合资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三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及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潘书平 《阅读》2015,(10):19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这与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曾说:"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  相似文献   

12.
论孙中山对欧美民主政治学说的吸收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在吸收借鉴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研究分析欧美民主政治学说对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影响以及孙中山对欧美民主政治学说的吸收和改造,对我们深刻认识民权主义的实质及其学术价值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回顾护法运动的坎坷历程,展望国共两党合作的国民革命运大前景,郑重宣布:“今次本总理再回广州,不是再拿护法问题来做工夫”。是什么原因,促使孙中山毅然放弃他长期进行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是什么决策,展拓成孙中山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我们纪念他一生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学习他晚年思想的伟大转变,这将为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为促进祖国的统一,振兴中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的体育思想应视为教育理念之先:强国保种、提倡军事体育,重视传统体育、学习现代体育,亲身实践.持之以恒的体育思想表现出了爱国主义、民生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的时代特点.推动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他的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体育教育观、体育方法论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该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开放性.是其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他把发展体育与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推动了革命事业,也促进了民国体育的发展,对当今的体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24年8-10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遭到了一次严重的挑战,这就是"商团事件"。范石生是这一事件的当事人,过去一些研究资料认为他在其中与商团勾结,是反对孙中山解散商团和武力制止罢市的主要人物,采取了全面否定的简单评价。本文通过对在德阳新发现的孙中山先生佚文及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商团事件中,范石生、胡汉民等并非是孙中山的对立面,并非始终反对武力解决"商团事件",更谈不上与商团"勾结"反对孙中山。总之,范石生将军在"商团事件"中的表现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以前的知行观,使人们对"行"(即实践)产生畏惧而裹足不前,踟蹰不进。对禁锢人们的思想,为维护历代封建统治起了很大作用。孙中山提出"行易知难"认识论,强调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对人们产生认识的决定作用。"使中国人无所畏而乐于行,则中国事大有可为矣。"孙中山把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到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传播之前关于知行学说的最高水平。本文最后对"行易知难"认识论的种种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除应力戒八种偏颇外,还应注意:历史并不就是政治斗争史,中国近现代史并不就是国共两党史。历史伟人的认定既不能只以成败,也不有只看一时的权势。如同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伟人。对一个真正民主的宪政的共和国的热烈不懈、无私的追求,体现了梁启超政治和为人的“率真”;才华、才气、博大精深的著作,二千万字的文稿充分说明他思想和学问的“真率”。那个腐朽的晚清时代和民国初年不配拥有他,他属于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1924年8月21日,孙中山向广州农讲所的毕业学员围绕“耕者有其田”致训词。本文以此训词为视角,了解孙中山晚年关于“耕者有其田”的具体主张,是希望通过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动农民参与革命。而“耕者有其田”的本质含义,学界尚有争议。但从训词中可见孙中山的理想做法,是在土地国有的前提下,耕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孙中山希望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在近代中国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