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祖平 《山东教育》2004,(10):61-61
教育应是一种享受,这已是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目前的教育现状,“享受教育”实在是一种奢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学生,一说起教育,怎么也不会把它与“享受”联系在一起。繁多的考试,沉重的压力,残酷的竞争,已压得所  相似文献   

2.
溪水     
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哀怨的抒情山歌。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教师始终紧紧围绕“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个文童的“魂”,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表演、想象、质疑、讨论等,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境,让他们品味作者的感情,随着文本中的“我”一起去享受桂花香、摇花乐、品花乐.感受浓浓的思乡情。  相似文献   

4.
《小学时代》2011,(10):F0002-F0002,1
最牛的“动物园之家” 每天与驴共进晚餐?让它把沉甸甸的头放在你肩上一起“看”报纸?想体验一下这奇妙的感觉吗?对英国的费里尔夫妇来说,这可是家常便饭了。为享受与动物在一起的快乐,他们养了4只狗、3只猫、  相似文献   

5.
11月12日 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凄美、哀婉的元曲,从中我读出了人在漂泊中的孤独与冷清、伤感、无奈与悲哀。然而让我把“漂泊”与“飘逸”这两个不同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的人,却是那个鼎鼎有名的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新教育”同人,明天,我就要出发,赶往苏州,我的第二故乡,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度过一年一度的元旦聚会,听他们回顾已经过去的2010年,听他们歌颂迎面走来的2011年,听他们言说成功、挫折、梦想与未来。  相似文献   

7.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党确立的宗旨,是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一致性和爱国与爱民一致性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赋予了时代的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8.
霍林涛 《河北教育》2004,(12):30-30
在“画图”程序中.尽管我们可以将文字设置成各种颜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总感觉有些呆板,缺乏活力,你是否想过让画布中的文字充满动感.惹人喜爱?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制作一个跳跃文字吧!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印象里.“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计报酬、不图回报:而“银行”则是与金钱、利益等联系在一起的。把“道德”与“银行”这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捆绑在一起.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0.
让语文像花树一样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根,深扎在“大语文”肥沃的土壤上 大概是从小喜欢读书吧,我总觉得自己注定要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在那功课不多的日子里,读书听广播成了我最为享受的生活,看小儿书、连环画,听评书连播让我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1.
博思 《中学生电脑》2005,(11):19-19
往Windows中,“打开”和“保存”窗口是平时接触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是每次打开时都要依次浏览选择件的位置.比较麻烦。迫切需要一个实用的技巧将默认路径替换为我们常用的件夹,如“桌面”、“我的电脑”等,现在就来一起操作吧!  相似文献   

12.
练玉春 《教育》2006,(3):48-49
戴着眼镜、身材敦实的小个子邹乃杰,脸上还透着一股孩子气,让人一时很难把他与他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来自山东青岛,毕业于烟台大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奥特贝希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将近两年,并已经提出留在新疆就业,继续服务基层。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改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能够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两个概念之下所派生出来的诸如“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计划预设”和“变化生成”,“开放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等一系列与“预设”和“生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教学理念,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背后,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让我萌生把我思考的结果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想法,是源于最近我参加的一个教改研讨会。会上听了几个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14.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挫折教育”再次受挫 新学期开始,就南方雪灾现象,我准备在班级结合“挫折教育”再搞一次献爱心活动。课堂上,我刚提到南方雪灾,有的学生就在底下说:“下雪好玩,怎么会是灾呢。”我想到校园里上几周下的雪还没有全部融化,便立即请人端来一小盆放在讲台前,让学生先把手指插进去,再谈谈感受。学生纷纷前来,手指一插,几秒钟后,连声说:“好冷、好冷……”。  相似文献   

16.
【案例】《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 这是一节对全县公开的观摩课。在精读理解阶段,我让学生仔细听我范读第10小节,当我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完时,学生纷纷指出我把“爬上马背”错读成了“跨上马背”,把“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的“终于”也漏读了。这两个词看似微不足道,但与上下文联系密切,是体会小红军优秀品质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我对“减负”的含义是这样理解的:把学生的课外时间最大限度地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享受课外生活,就是为学生“减负”。为此,我不懈地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04,(9S):45-45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英语,享受英语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与他们一起好之和乐之,引导他们从“学习”英语进入“享受”英语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注重语法—逻辑的语言哲学思想,是与“在”(“有”或“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语言观要求“在”为意义的根本条件,因此它在考察语言“说什么”之时,已经丧失了语言表达的可能性;而《老子》注重“意象”的语言哲学思想则是与“道”联系在一起,“道”的核心是“无”,这种语言观以“无”为意蕴,因此它考察的是语言“何以能说”,由此彰显出语言的张力。两种不同的语言现引发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20.
如今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文章满天飞,“失败”、“挫折”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了。不少教师都担心失败会让学生降低兴趣,丧失信心,挫伤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