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作家老舍、吴组缃、王冶秋、何容等为冯玉祥先生的诗集作序,全面评介了他的诗作。冯玉祥的诗作及其评介的字,丰富了中国现代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诗体的自传、晚清的诗史及其海外的诗作三个方面 ,评介黄遵宪诗在内容上的拓境 ;在论其诗艺术特色时 ,从现实主义诗风、组诗长诗多的体制特点、以文为诗的努力及通俗化的提倡与实践等方面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1882—1948)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邓小平同志曾在冯玉祥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特地接见冯将军的亲属,称赞冯玉样"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冯玉祥将军不仅在政坛叱咤风云,而且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也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冯将军的幼子冯洪达将军,曾任大连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位名将,是早期民主革命的开拓者及支持者之一,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但冯玉祥所走过的道路,是与张绍曾分不开的。从滦州起义始,历经张勋复辟、南苑练兵、首都革命,五原誓师等等,都是与张绍曾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冯张二人的革命合作在冯玉祥早期革命乃至一生的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大革命时期冯玉祥与苏联的关系,评述了冯玉祥争取苏联援助的目的和他的政治态度,分析了苏联支持冯玉祥的原因和对他的认识,弄清了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却又联蒋分共的主要原因,揭示了苏联支持冯玉祥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将领,也是一个写有大量热爱祖国、体察民情、诗歌的诗人。从冯玉祥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救国救民的抱负,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沉思。在诗中他有时形容民间疾苦,有时吐露政治主张,有时抨击当局腐败,信手写来,不拘一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冯玉祥在《我的读书生活》中主张文艺作品不要老写“公子落难,佳人  相似文献   

7.
琉球曾是明清属国,三度覆灭,文物丧失殆尽。程顺则是琉球最重要汉诗人,其诗集《雪堂燕游草》为近年所钩沉。本文评介诗人诗作突出其向慕天朝、恪守臣节,剖析清国、琉球、诗人三者心态,以透视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曾任陕西督军,宋哲元曾任陕西省主席.冯玉祥集团在陕西曾经修筑了西安至潼关的公路,曾经设立农林试验所,改进农业生产,曾经设立学校,发展教育,为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相当贡献.冯玉祥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冯玉祥与陕西地方人士也存在不少矛盾,蒋介石利用冯玉祥与地方人士的矛盾,结束了冯玉祥集团对陕西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介了近代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三次港澳之行的背景,原因及相关诗作的内容与意义,考证了丘氏己亥冬秘密赴港与康有为会晤、策动“勤王”的史实,探讨了丘氏对日态度发生变化的背景、原因,认为力求顺时而进、渴望强国复台,振兴中华是丘氏的毕生追求,也是丘诗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吕澂较早地系统全面地评介了西方移情论美学。从《美学概论》到《现代美学思潮》,吕澂对移情美学理解逐步深化。吕澂的评介活动对于移情论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分析冯至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以《十四行集》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旨在揭示出浪漫主义这一重要诗学要义在其诗歌中潜移默化的嬗变,并以此来说明外国诗人及其诗学理论对冯至的影响。可以这样说,192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在1940年代并没有消失,而是隐秘地被诗人们以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表达出来。诗人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因子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2.
《秦风》以其悲凉、凝重的风格独立于十五国风之中。这种风格的形成首先与它地处中原偏西 ,多战事的地域分野有关 ;其次与《秦风》中的诗歌所采用“赋”的表现手法相关 ;最后则与《秦风》诗歌中选词用语偏重色彩有关。这三方面联合起来影响了秦风的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3.
冯至的抒情诗、十四行诗历来众说纷纭 ,而“堪称独步”的叙事诗则相对寂寞。冯至的叙事诗受德国谣曲及荷尔德林《沉钟》的影响 ,充满爱的痛苦以及爱与艺术的矛盾 ,一波三折的传奇性和沉郁浪漫的抒情性为其创作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4.
<郑风>的产生与"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郑国的经济及文化传统有关."风"之名起于战国,本指曲调,<郑风>也是"雅乐",得名时主要指郑诗."郑声"源起于殷商,在民间流行,得名于春秋,是较复杂,富于变化的新声.<郑风>与"郑声"有各自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内涵,又有交叉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联系冯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诗歌创作,对其艺术特征作了具体的探讨和论述。认为他的诗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掘独特的诗意,注重追求诗的哲学意蕴,有着质朴隽永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外观朴实而充满内在智慧,有着灵活巧妙的艺术构思,重视意境的创造和内在结构的安排;在诗的语言上,他追求一种质朴自然、淡雅含蓄、极富韵味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冯至诗歌研究,根据研究的学术观念的变化可分为80年代大而全的横向描述和90年代小而精的纵向探讨两个时期,其中学术思潮的转变导致研究对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谙熟《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125首赠诗中,有多处涉及到对人物"风流"的品藻。此"风流"主要表现在诗酒风流、隐逸风流和侠士风流三个方面。这与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盛唐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冯至的诗歌固然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很深,但与中国传统文学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他自觉汲取古典文学的养分,在诗歌中化用了不少古典诗词,却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而他在诗歌中穿插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则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意蕴.此外,冯至委婉曲折的抒情方式、幽怨哀婉的情思以及"入世"与"循世"的矛盾心态也与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不谋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