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强  郑贵兰 《新闻窗》2010,(1):113-114
对任何一门人文学科,历史都是最基本的课程之一。《中外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传播三大基础课之一(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史),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陈力丹教授在《世界新闻史》序言中谈到:“当一位新闻工作者完全不知道本行业的历史(许多行业的知识其实就是由历史构成的),会出现类似情况,他不知道什么是新闻,也不会抓新闻。  相似文献   

2.
谈到传统戏曲,人们最深的印象肯定就是咿咿呀呀的舒缓的吟唱,还有点呆板的感觉.可是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大型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为传统戏曲披上了一件时尚化靓装:让传播载体新起来、让传播形式新起来、培养戏曲新粉丝.让传统戏曲焕发出现代化的颜值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吴婷 《新闻世界》2011,(9):274-276
《论语》作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对我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蕴含着传播思想的言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论语》对传播主体的分析重视传播者的自律;传播内容上,注重信息选择的“把门人”意识;传播渠道上,文化典籍是教化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体;传播对象上,树立了强烈的受众意识;传播效果上,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儒家的传播原则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礼”而展开的。探寻《论语》中传播思想的魅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业务》1984年10期上撰文说:“‘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小平同志这个题词,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文章谈到新闻工作同信息传播的关系时说:“包括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在内的新闻机关,是收集、输送、整理、传播信息的有效工具。新闻  相似文献   

5.
<正>谈到公众舆论我们就不得不谈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一书,其在传播史上产生了影响深远。公众舆论,中国古代称之为"舆人之论",即众人的议论,但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一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公众舆论是什么。所谓公众舆论,我们通常认为是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某一问题共同的准确的倾向性看法。在李普曼看来,当时的社会条件要真正发挥公众舆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舆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拟态环境的影响。其一,传播者与受众的截然分立状态。  相似文献   

6.
刘金  李强 《声屏世界》2017,(2):39-40
《我们向前进》将政治传播融入真人秀节目中,是一种创新.在时下政治传播出现"非传播"现象之时,在真人秀节目引起审美疲劳的状况下,对政治传播和真人秀节目无疑都是一种良性变革.这种变革在城市台面前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并给城市台媒体人带来诸多期待.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创刊于1930年,今年是她的60周岁。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都谈到了《中学生》的特点。其中不少作者曾担任过《中学生》的主编。《中学生》的办刊宗旨、办刊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办刊的同志会有所起示。  相似文献   

8.
位常娥 《新闻传播》2009,(10):22-22
一、两种传播观与两种满足模式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183;凯瑞在《传播研究的文化取向》一文开始就对传播研究做出了一种新的划分“为便于把思想做一归类,我们在描述中可以把传播的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中译名何时在中国出现,以后又怎样演变成我们今天谈到的统一的中译名的,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马克思的中译名已有文章作了介绍,这里就恩格斯的中译名作些考证,并以时间为序列表如下: (一)昂格斯:1898年夏天,传教士李提摩太为配合当时中国戊戌变法的需要,委托胡贻谷将英人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一书译成中文,以《泰西民法志》为书名,交上海“广学会”出版。  相似文献   

10.
邹璐 《编辑之友》2011,(8):86-88
2010年第6期《编辑之友》刊登的《浅谈编辑的权利和义务》(作者王力)一文,谈到了很多与我们编辑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尽管有些已经被多次关注,讨论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但现在看来,这些依然是我们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基本问题,有些甚至也是容易犯错的问题。以下针对该文(以下简称《浅谈》)提出的几点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被誉为无产阶级的圣经,是马克思毕生心血所铸就的科学结晶,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一把钥匙.百年来,《资本论》在中国的出版传播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指引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新时期,我国将《资本论》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不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再次彰显了《资本论》的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现在谈到麦克卢汉,新闻传播学界无人不晓。而在30年前(1983年)我们知道这个人时,其论点被说成是奇谈怪论。10年后,才有了他的成名作的中文版,即何道宽翻译的《人的延伸——媒介通论》,这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应该是《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但为了好卖而被改名。理解媒介》的论述方式按照现在的学术规范来套,似乎算不上理论研究,但麦克卢汉做到了用一种近乎炒作的方式把媒介的人类学意义提炼出来,给后来的媒介环境学派开辟了思路。现在麦克卢汉火了,因为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验证了他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2013年10月25日,何道宽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沙龙上谈的第一个话题便是:"麦克卢汉带给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美国出版的台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和史蒂夫·杨格三人合著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的译稿。这虽是一本主要讲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和制作基本知识的书,但它在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导论》和第二章《新闻判断力》中所谈到的问题、所提的要求,对我国一些年轻广播电视工作者,是颇有借鉴意义的,其中有些见解可能还有点针对性,因为我们也正在思考类似的或同样的问题。有些见解看来并不新鲜,但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美国同行们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同我们是想到了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客栈》是一档具有公益传播热点话题的节目,节目中融入了很多公益传播环节,加入了公益传播的内容,让《亲爱的·客栈》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催生的一种现代化文化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在文化传播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相对于之前的报纸、广播,它的传播功能有了质的飞跃,以其传播迅速、声画一体等特点,很快成为最流行的文化形式.如果说“广播就像《旧约全书》,能听到圣人的教诲,却看不到他”,①那么“电视就像《新约全书》,因为在电视里,圣人变得栩栩如生,就像在我们中间一样”.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狄更斯在其小说《双城记》开篇语中这句宿命式的名言,似乎总适用于每一个发展变化中的大时代.传媒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从未有哪个时代的媒体格局像现在这样纷纷扰扰、万象横生.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从未像今天这样,开始拥有了巨大的传播话语权;而大众传播者也从未如当下这般地拥有如此多的传播技术手段,却对传播影响力的发挥绞尽脑汁,薄命厮杀.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7.
《喜羊羊与灰太狼》制作公司董事长苏永乐做客搜狐网谈到危机时说: 其实,有危也有机。首先,现在从市场上看,一些授权商就算拿到我们的品牌,好像也不愿意做很多的产品,不愿意做一些很大的推广,在这方面确实有些退步的现象;但是,在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以后,反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坚持把《喜羊羊与灰太狼》再做下去,还要联合其他的公司。  相似文献   

18.
2017年以来,从春节联欢晚会、《新闻联播》的新气象,到《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开播与发展,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化元素在新闻传播中的效果与力量.好的新闻传播一定是具有温度,带有情感,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意义的.在新媒体环境中更是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新闻传播中,在新闻稿件制作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注意对新颖的传播形式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谈谈印刷和电子数字媒体冲突引发的人文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读到《新疆经济报》2002年4月2日李欧梵的文章《新闻不等于传媒?》,在电子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网络传播正在普及的社会背景下,李教授谈到了人文危机,对此我有同感,但我也许没有李教授这样悲观。每当一种新的传播技术以某种媒体的形式开始出现时,就像文字、印刷术、摄影、广播电视出现时一样,都发生过为了保护前一种已经变成传统的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口语传播、手抄术、绘画、印刷媒体等等)而对新的传播技术进行谴责的故事,特别是当代出于对印刷媒体的钟情而对电子媒体和网络传播的批判,在欧洲已经形成了学派。生活和观点本来就是多样化的,这很正常。  相似文献   

20.
终端传播排名第一就传播而言,任何一个成功的传播都是整合传播的结果:它包括线上、线下、产品体验、口碑等。在各种传播工具中,在我们看来没有主次之分,只有推动的顺序不一样。这里谈到的终端传播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