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旭 《传媒》2021,(2):75-77
微电影广告是以品牌或产品的商业推广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受众认可广告片中的产品,而微电影广告是否与受众心理特征相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受效果.诞生于2019年春节季的《啥是佩奇》的微电影广告片就凭借着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当时刷爆朋友圈的"爆款"短视频.微电影广告只有基于受众的心理来进行创作,"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升受众的"使用"效果,才能在"贴满墙纸"的屋子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陈爽 《传媒》2017,(16)
从2010年《一触即发》的首次面世,到《老男孩》的迅猛崛起,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并成为一个主营项目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开始强调创意与诉求,在潜移默化中将品牌理念传达给受众,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受众对广告宣传的心理隔阂,提高了品牌价值的传播效果.而要想实现微电影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发挥微电影广告的正面效用,就必须制作出丰富、独特,且受众乐于分享的内容.在微电影广告内容制作中,不仅要考虑传统广告画面、声音和时间三大要素,还要考虑故事叙述和影视剧作两大核心要素,以生活化、故事化和情境化为根本抓点,构造微电影广告内容的独特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微电影借助网络视频平台和手机终端,利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不着痕迹地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大众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广告的呈现形式与投放方式也日益多样,微电影植入式广告作为电影和广告两项艺术的结合而博得制作方及广告商的共同青睐.本文试图对微电影作为植入式广告载体的优势进行探究,通过案例研究其运作模式,并反思这类新型的广告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微电影广告已经步入了稳定发展期,微电影广告的年产数量日益扩大,虽然能引发受众强烈共鸣或取得预期良好传播效果的案例不多,但是,微电影广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品牌营销所看好的方式.本文从营销特点和营销方式入手,阐释微电影广告如何对品牌营销产生作用,以加深对微电影广告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5.
吴扬 《出版广角》2016,(22):63-65
微电影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文章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原因及微电影广告发展入手,从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多样、传播受众的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等传播优势分析微电影广告之“不微”.  相似文献   

6.
王东 《传媒》2015,(7):59-61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兼具商业与艺术双重特性的微电影广告逐渐发展为广告营销的新模式.借助电影的拍摄手法,将品牌理念融入影片中,于无形中对受众产生影响,是微电影广告常用的表现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微电影广告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创意创新、内容组构与拓宽渠道三方面阐述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的发展策略,以深入挖掘微电影这一新型广告营销模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雯霞 《东南传播》2012,(10):124-126
微电影独具的营销功能,让"微电影广告"成为营销市场上的新宠。广告说服和信息加工理论中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ELM)"告诉我们,广告信息加工存在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两种方式。那些嵌入电影情节、加入电影叙事的产品信息以及旨在增强受众信息加工动机的各类微电影传播方式,都可以看作是中枢路径的信息加工;而微电影广告完整的故事性、明星效应以及艺术风格等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这是边缘路径的重要体现方式。在受众实际信息加工过程中,这两种路径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婷 《传媒》2017,(21)
微电影广告营销有其独特价值.它既能实现广告的品牌传播,从广告内容、情感诉求和流行倡导等方面建构品牌形象,又能从社交互动、维系品牌忠诚和商业逻辑等方面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围绕着"诉求"与"转换"两大理念展开微电影广告营销,可以有效打通用户和品牌之间的互动渠道,为微电影广告营销创造独特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9.
时间碎片化带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快餐式网络文化,微电影广告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并迅速得到广告主和受众的青睐。成功的微电影广告关键在于对叙事的把握,具体表现为叙事结构以线性为主,非线性为辅;叙事情节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叙事时空以连续为主,跳跃为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叙事打动受众,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有效传达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继续发展促使了"微"时代的降临,自从2010年底首部微电影广告发布以来,微电影的新营销方式为商家和受众所接受并得到快速发展。以传播学的视角,从解读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广告入手,分析了微电影广告产生的背景、特征与优势,并指出了其现状及需解决的问题,为微电影广告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学佳 《新闻世界》2012,(10):97-98
微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推动社会进入“微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其中以微电影为代表更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由于微电影有可看性、便捷性、互动性、灵活性的优势,微电影与广告间的跨界合作成为广告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局限,成为广告营销界的新宠。本文以海尔卡萨帝的微电影广告《谁的爱填满冰箱》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当今,传统广告营销方式随着媒体的日新月异正在新一轮的博弈中重构。特别是近几年,微电影广告应时而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视频进行跨媒体、跨终端、跨屏幕运作。微电影广告遵循广告创意法则,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内容传递给目标受众,也可以为品牌量身定制微电影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国正式有了微电影广告,从此,这种新型的广告营销方式在互联网上走红。微电影广告书写着青年亚文化,本文从书写主题、书写缘由、书写影响等三个方面阐述这个主题,从而让受众更加了解微电影广告和青年亚文化,从而达到主流文化对亚文化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微电影广告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但业界出于短期利益考量滥用“微电影”及“微电影广告”概念,使得微电影广告市场上作品良莠不齐,影响了微电影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辨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微电影广告的核心特征,化解其中的认同困惑,并从“两种经济”的理论视角入手,客观重估微电影广告的产业价值,认为应合理规划及调整其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于微电影广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泰国微电影广告为例,探讨微电影艺术在广告美学中的应用问题。微电影艺术体现了广告审美中的视听美、情感美及意蕴美,能够让受众在感动、共鸣中对企业品牌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泰国微电影广告以平民化、抒情化、诙谐化为特色,在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借以观照中国微电影广告的不足之处,并为其发展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广告冲击力的减弱和网络营销的兴起,微电影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不仅迎合了碎片化时代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也为广告主的品牌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论文在梳理微电影传播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商业微电影代表作,从受众、题材、剧情、制作等方面探讨微电影植入营销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7.
卢杰 《出版广角》2018,(6):72-74
网络时代,媒介形态日趋多元化,自媒体所带来的互动体验令人眼前一亮.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正式霸屏,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悄然而至,并催化传播范式发生转变,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微电影广告所呈现的碎片化特征,与自媒体时代的受众本位思想不谋而合,其便于定位、易于传播的特点,更使微电影广告成为一种全新的传播范式,引起广告商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微电影广告的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入式广告逆向生长出的微电影广告借助网络平台大放异彩,其核心是在广告内容、生产过程、投放中都给予故事,把产品作为重要角色渗透进故事,让受众积极参与生产故事,使投放的渠道和方式紧扣故事发展。微电影广告的长远发展依赖包装和投放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受众满足理论视域下微电影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云 《新闻世界》2012,(7):244-245
微电影不是普通DV拍摄的短片,也非制作精美的MV,它是具有微型性、商业性、多元性、艺术性等特征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受众主要为80、90后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及目标广告受众。从受众满足角度出发,微电影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它的制作主体应具备以下观念:剧本第一,创意为王;艺术先于营销;多媒体平台拓展建设。  相似文献   

20.
周懿瑾  简浩然 《现代传播》2015,37(2):117-122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对网友评论进行分析,探索营销性微电影中品牌植入的显著性对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植入的显著性越高,品牌认知越高,对品牌的购买意向也越高。微电影对受众的情绪唤起会让其有更积极的品牌态度,产生较强的购买意向。这种效应在植入显著性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此外,品牌高显著性植入并不会带来受众的反广告化,反而是在低显著性植入,且又被受众发现其营销目的的情况下,会更容易引发受众对广告的反对。最后,研究发现,明星、名导演等因素并不会影响受众的品牌态度,但是会影响受众对微电影的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