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海经》记载的内容与宗教有紧密的关系。图腾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态。《山海经》中图腾崇拜材料,从日月图腾、动物图腾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学内涵。在现在重新弘扬龙文化,有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时,以西域乐舞为主体的“胡乐”在中原风靡一时。领导时代新潮流的唐代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西域乐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貌、异域情调,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呈现出了具有浓郁西域文化气息的具态的西域乐舞,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精彩绝伦的西域乐舞诗既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从而成为独具情韵的诗苑奇葩。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志怪神话集,书中记载了多种多样的龙元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龙文化。在诸多龙元素中,涉及“龙形”神兽以及以龙命名的诸物,“龙形”神兽包括以龙为首和以龙为身的诸位山神以及纯为龙型的应龙和蛟龙;以龙命名之物包含神兽、山川河流以及动植物等。《山海经》中所表现出的龙文化是先秦、秦汉人民对龙的图腾崇拜与想象具现以及对力量与审美的双重追求。  相似文献   

4.
西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来自西方的文化;狭义指西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西域文化及其特征出发,着重论述其对李白思想、性格和创作的深刻影响以及诗歌创作风格同西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图腾崇拜是原始氏族部落时代的产物。从社会分层及其阶级分化之后的酋邦国家社会时代,图腾崇拜就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在历史传说及习俗文化中仍有相当程度的保留。了解商族图腾崇拜的情况,对我们了解商族文化的渊源,观察商代文化的背景,都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西域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特殊地域,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与汉朝联系往来增多,双方文化都对彼此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西域文化更是对汉朝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图腾”是什么?《辞海》概定为“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图腾(totem)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诗歌汪洋恣肆,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李白对西域文化的接受情况,主要从大唐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和李白家庭受西域文化影响两个方面,探寻其诗歌接受西域文化的原因。从内容上来说,李白诗歌内容涉及到了大量的西域事物,无论是地名、动植物、乐器歌舞的直接入诗,还是其常用意象背后隐含的西域特色等,都使得李白的诗歌展露出一种异域风情。从形式上来说,李白诗词纵横捭阖的风格和结构的节奏,都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西域乐舞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新疆古称西域,自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一条东西方贸易的"丝绸之路"后。伴随着商旅往来的驼铃声,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的诵经声也响彻这片汇聚着东西方文明的神奇大地。形成了以佛教为首的多元宗教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教人文奇景,逾达千年之久。但这一宗教文化盛景却因公元10世纪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一弯"新月"——伊斯兰教文明而悄然消褪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首的多元宗教文化信仰突变为伊斯兰教文明独霸"天下"的演变。对此本文以伊斯兰教在西域的勃兴为出发点,试讨论西域这一宗教文化信仰突变的实质,以期对我国的边疆文化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哀牢夷是哀牢国的主体民族,为今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的先民。从哀牢夷动物图腾崇拜、植物图腾崇拜、祖先图腾崇拜三个方面展现其多元图腾崇拜,进而从地理和政治复杂性两方面分析产生多元图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图腾和图腾崇拜息息相关,而图腾与审美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图腾艺术是早期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人类审美观念的发展演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多种以巫术形式表现的图腾崇拜,激发并培养了人类的情感判断,催发了人类的审美想象力,是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北魏对西域的经营过程就是和柔然的斗争史,并且没有在西域取得优势地位,且在后期基本退出西域,但是北魏却和西域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贡使往来。  相似文献   

13.
高车与西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车是高车丁零的缩写,乃是来自华夏的他称,并非自称。柔然之世分化为东、西两支,其中副伏罗部率领西支六姓共同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的高车国,其自称实为副伏罗,亦西方载籍中的Avares,是操突厥语民族在西域创建的第一个政权。  相似文献   

14.
汉代以来的以佛教为代表的西域文化对中华的本土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语的语音和词汇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汉语语言在积极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和自身文化相结合,使外来文化真正能为我所用,创造出本土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然而蛇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崇拜的对象。有学者认为蛇是“龙”原生形象,蛇图腾崇拜早于龙图腾的崇拜。通过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屯垦是中国历代政府用以巩固国防、开发边疆的重要国策。西域屯垦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久远,堪称我国古代屯垦的典范。尤以西汉、唐两代为最盛。军队就地屯田,且战且耕,从而为戍边军队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同时,屯垦对纾解民困和开发边疆也有积极作用。屯垦还有效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交流以及新疆经济的繁荣,对促进新疆地区生产方式的改进具有不可低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动物图腾崇拜是哈尼族自然崇拜中的一种,是哈尼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崇拜对象丰富多样,其中以虎、龙、鹰、燕子、蛇、狗等动物图腾崇拜为主,并具有崇拜的起因、发展、崇拜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民俗事象。它是哈尼族最初的原始宗教文化之一,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考察关于龙的物及字记载,我们看到,悠悠数千年,经过绵长的时间积累和多民族的融合发展,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龙图腾化。龙图腾的人演化为龙的学展示了多方面的研究,龙不仅在甲骨、金、纹饰、习尚中,也在占候卜卦和流传久远的美丽神话中,依据龙图腾创造出的艺术,不仅在学领域层出不穷。在百业之中也几乎无所不在,实为天下水大观矣。  相似文献   

19.
“龙”地名是我国地名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龙”地名数量众多,分布也很广。从其呈现形态看,有的因自然山水形势而命名,有的因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而命名。究其原因,“龙”地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厚的土壤。研究“龙”地名文化内涵,并深入挖掘其现代价值,不仅能够弘扬地名文化,而且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东汉建国初期,西域诸国不断要求东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均为光武帝所拒绝,最后置西域于度外.光武帝西域"无为"政策,根源于西域、东汉内部的问题,以及西域、匈奴、东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基于现实的比较明智的选择.光武帝西域政策虽然保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作用和影响于东汉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