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解决农村山林权属纠纷问题的办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山林权属与广大农民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针对解决农村山林权属纠纷问题的办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景宁县山林纠纷现状及其分类,分析我县山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难点,对尚未调处的山林权属纠纷,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政策、法规等有关规定,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如何解决农村山林权属纠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山林权益与广大农民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广大农民对山林资源越来越重视,加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林业三定"工作的粗放和其它种种原因,导致山林权属纠纷越来越多。然而,现行法律对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程序的设置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林权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景宁县山林权属现状及其形式,分析我县林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难点,针对山林权属流转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构建当前景宁林权流转巿场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对供应链企业专利联合开发中专利权属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企业专利联合开发中专利权属纠纷产生的客观性根源、法制性根源、机制性根源和运作性根源,并从事先与事后两个方面提出了供应链企业专利联合开发中专利权属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所谓专利权属纠纷是指一项发明创造被依法授予专利权后,当事人之间就谁应该是此项专利权的真正权利人而发生的一种民事法律纠纷。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它包括:(1)职务发明创造被个人申请了非职务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权而引起的纠纷;(2)非职务  相似文献   

7.
对于专利权来说,如果未经许可将他人的技术成果用来申请专利,就可能出现专利权属纠纷。但专利权属纠纷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其诉讼时效如何确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业内对此问题认识不一,常见的观点是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适用二年的诉讼时效。近来,学者与司法界对此不断反思,陆续出现不少判例不认同专利权属纠纷也适用二年的诉讼时效,但系统地阐明个中法理的分析文章还很少。本文旨在对此作出较为细致的法律分析,抛砖引玉,希望引起业内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企业面对各种涉及专利的纠纷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本文从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权属纠纷的诉讼及应对策略、专利侵权诉讼和  相似文献   

9.
庭审信息     
委托创作的广告语的着作权权属纠纷,涉及“鰐鱼”商标的着作权纠纷,法院:专利侵权诉讼中优先适用禁止反悔原则.未注册酒类商标“家家”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10.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研院所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产业化进程中容易出现专利权属纠纷。某研究所的一项发明专利在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及产业化过程中就发生了专利权属纠纷,并出现两地法院分别立案审理,并分别对案件作出不同的判决的情形。案件双方由于不服一审判决,分别上诉到两地高院,两地高院又分别作出维持一审判决的决定,最后官司打到最高人民法院,这件专利权属纠纷案件才最终得到确认。这桩司法史上少见的"一案多判"引发了笔者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现有的专利制度缺陷造成了诸多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目前,现有的《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界限的规定,既有职务发明创造涵盖范围过宽的问题,也有难以区分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困难。因而,造成了诸多专利权属纠纷。1.本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却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照现有《专利法》的规定,有些职务发明者,将本属于职务发明的创造成果,却以个人名义或者以自己的爱人、子女、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岳父母的名义,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给日后的专利权属纠纷留下了隐患。2.单位同意将职务发明创造让渡于职务发明者个人,申请非职务发…  相似文献   

12.
从事知识产权实务的人,包括当事人、行政主管机构、纠纷代理或审理机构等,对一般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并不陌生.但在实践中,除单一类型纠纷(如权属或侵权纠纷、许可合同纠纷、行政诉讼等)外,有时还会发生一些混合类型纠纷.这种类型的纠纷常涉及多种法律关系.为此,正确认识和区分混合类型纠纷项下不同法律关系,是妥善处理此类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长期以来对专利权侵权诉讼时效一直存在争论.专利权因其权利的特殊性,与传统民法上的物权法律地位有些相同,因此,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专利权或者专利申请权的权属纠纷、发明创造发明人与设计人资格纠纷都是不应受诉讼时效限制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的深入开展,由于确权发证不明、林地价值回归、林业政策变动和人为因素等引发的林权纠纷纷纷呈现。根据科斯定理,解决林权纠纷的重点在于明晰产权,解决权属问题。因此,要有效预防并解决林权纠纷,就要做好清理遗留的林权纠纷、加强相关法律宣传、规范林权纠纷管理工作、完善林地流转定价机制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余涛 《世界发明》2003,26(1):45-45
“我们的官司赢了,但是磁棒截流式除铁器专利却灭失了!”这是广州高磁公司总经理在一专利权属纠纷胜诉后的痛苦感慨。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9,(5)
基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变迁的视角,运用经济分析方法,以雇员与雇主的投资成本为分析工具,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这一新型权属模式进行研究,根据"成本—收益"博弈结果做出最优的制度选择。研究发现: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适用,可产生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公地悲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预期效益。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优化,应结合劳动关系,合理界定职务科技成果,健全权属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具体政策实施细则,以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汪文雄  刘志强 《资源科学》2019,41(7):1329-1338
权属调整作为农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降低土地细碎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化解农地权属纠纷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户作为农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是促进其参与权属调整,从而推进农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本文基于湖北省11个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不同类型农户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行为态度的认知普遍较高,对主观规范的认知普遍不高,而对感知行为控制普遍较低;不同类型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3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认知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强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差别化入户宣传工作,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利益协调作用,加强权属调整的相关培训,充分发挥认知态度较高农户的带头示范作用等,以促使农户转变观念并形成科学认知,进而促进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土地权属争议的概念、类型及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处理的复杂性,结合有关法律提出了处理土地权属争议问题的理论依据,同时强调了处理土地权纠纷应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涉及知识权属的纠纷El益增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识提升和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专利对单位及个人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提升企事业单位量化工程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专利行政诉讼案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其一定法院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专利申请的审查决定和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有关复审和无效审查决定的司法审查案件;其二是法院对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专利申请权属纠纷和专利侵权纠纷调处决定的司法审查案件。本文旨在对前者有关专利性司法审查的专利行政诉讼作一疏理:通过回顾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