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以后不久,李大钊同志说过:“我以为一切解放的基础都在精神解放。”这话说得何其重要!六十年后的今天,回顾“五四”的基本经验,更感到精神解放是科学发展、文化繁荣的一个关键。别的不说,只说“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就足以证明精神解放对于文章变迁的影响之大。中国文章的变迁,在历史上不止一次,但象“五四”时期白话代替文言,却是空前的大举。因为,号称古文的文言文,唐宋以来已经成为文章的正宗,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明道”、“立教”“辅俗化民”的工具。再到清代,如桐城姚氏,已经被誉为“举天下之美”也“无以易”的宝贝。甚至到了“五四”时期也还有人说:“宇宙古今之至美,无以易吾文者。”面对如此“珍贵”的遗产,如果废而不用,而“行用土语为文字”,那还得了?那时候正是鲁迅所说的“改革一两,反动十斤”的年代,一些文人学者之爱护古文,并不亚于“未庄”人们之爱护辫子。一废古文,有人简直“若丧考妣”。  相似文献   

2.
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运动,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高潮,大众化运动一开始就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划开了界限,否定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批判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反对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明确提出知识分子通过改变自我以适应大众的主张,它以大众喜闻乐见为艺术的评判标准,以顺应大众心理而鼓动大众热情为艺术指归,完全颠倒了知识分子与大众在文明发展中的关系,最后终于使文学陷入迷途,使知识分子失掉了精神存在的合法性,而这一过程是一个从主动到被动,从自我迷失到被迫归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再过四年,我们将跨入对世纪。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时刻,各门学科、各个行业都要总结本世纪的成就,展望下世纪的发展。文章写作也不例外。为了归纳本世纪写作的成绩、特点。规律,探索下世纪写作的状貌、走向,写作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中国写作学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了专门的学术研讨会。我个人对这个问题也写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Z但觉得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所以续写了这篇短文。我认为,在本世纪我国写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五四”运动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用贴近生活的白话取代了文言,并走…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封建贞操观的批判,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这一批判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两者所处的时代条件相异,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色,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和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由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一次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全面审视和大胆批判。鲁迅等一批文化先锋以强烈的批判精神揭露和抨击了两千多年来禁锢人的精神枷锁————“吃人”的封建礼教制度和丧失人格的奴才心理。80年来,中国人正是沿着“五四”开辟的道路,不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维机制的角度,论述了“五四”文化精神逐渐衰微和“五四”文学精神失落的历史事实。本文认为“五四”文学精神的失落与“五四”文化精神的衰微紧密相关。“五四”以后持续不断的文化批判所采用的以政治概念为轴心构筑的文化批判模式,是造成这一历史事实的重要原因。这种文化批判模式由中国现代有机整体思维方式所决定,而中国现代有机整体思维方式又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整体观或普遍联系的观点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化批判运动,随着运动深入,又开展了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接着,又发动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最终发展成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三次文化批判运动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界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此后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真理标准讨论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次便是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后一次讨论是由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新提出引发的。她带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对...  相似文献   

9.
鲁迅批判“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的文章很多。就其杂文而言,比较集中地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的就有《十四年的“读经”》等10多篇。在中国现代文化界,对于儒家思想认识之深刻,批判之尖锐,恐怕莫过于鲁迅了。但我认为,在鲁迅所有的所谓“批儒”的文章中,最有分量的一篇是《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可以说,这是鲁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纲领性的文章。这篇文章,视野广阔,侧重说理,不但居高临下给我们论述了许多问题,而且启发我们去思考更多更深的问题。关于文章的内容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里不需多说。我想说的是我读这篇文章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操观是社会要求女子单方面实行性禁锢的一种道德观。它是伴随着一夫一妻制的确立而渐次产生的。历史上有识之士曾对贞操观进行过严肃批判,而五四时期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可谓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深刻最尖锐的一次。它开启了人们的伦理觉悟,并促使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五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当今天的人们谈论“全球化”时,如果不提或忘记了“五四”,似乎很难说明“全球化”在中国的足迹。本文从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互撞以及“五四”知识分子以“拿来”精神到西方文化之库中去挑选、择取,对“五四”中、西文化对立冲突、互动互补、异质同构、多元整合的现象进行了新的阐释,对“五四”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关系从“全球化”的角度作出了新的解释,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自“五四”便开始启程,一步步向“全球化”迈进的历史踪迹。  相似文献   

12.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史 ,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只有两次 :一次是汉代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通过革文化百家之命 ,树儒学一家之帜 ,儒家文化从此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另一次就是彻底地把儒学掀翻下马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文化的根基 ,并在思想文化领域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两次文化革命虽然各不相同 ,但从深层结构分析却有着共同的内在规律 ,那就是文化相对于社会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持久而常新的课题,它也深受国外学术界的关注。近来因着手为《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编辑一本国外“五四”研究文集,有机会浏览了近年来国外“五四”研究的一些论著。本文拟择要评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借以探讨国外“五四”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一)华裔美国学者张灏1986年在台湾《当代》杂志的纪念“五四”专栏中,发表了《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一文,对“五四”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评价。张灏在文中指出,“五四”面临的中心课题是“如何重建中国文化”。为此知识分子们提出的答案有两个:一是科学与民主,二是批判中国传统。“五四”知识分子在这两个问题上既有历史功  相似文献   

14.
文化,文化学,文化史,这是在世界范围内早已引起热切关注的问题;但在我们这个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以至被公认为东方文化代表的文明古国,真正带着理性的眼光认真地审视、研究自己的民族文化,却只有过两次——第一次是“五四”时期;第二次就是现在。这两次审视的诱因可以都归结为西方科学文化的冲击,但审视的情况不尽相同:五四时期所进行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而猛烈的批判,而且今天我们决不能说这样的批判是浮泛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既是对社会的现代化或现代转型的积极回应,又是对这一进程的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学先驱们共同推进的白话文运动,为文学的现代转型确立了最初的方向和目标,即通过激烈的反传统的路径来实现现代转型;与之相应的另一条路径则是“西化”,西化与反传统相辅相成。革命化与政治化、大众化与民族化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另外两条路径。前者是文学对中国社会革命进程的回应,后者既是对革命化和政治化的策应,又是五四以来文学革命的延伸。中国文学的第一次现代转型,形成了文学的现代品格:精神取向上,以批判封建主义,高扬人的解放为特征;艺术形态上,建立起了现代的文学形态;发展方式上,以多元并举,兼收并蓄的开放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与秦晖就20世纪文化启蒙的方向与功过问题的商榷文章。秦晖《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知识人》一文认为中国的传统主要是儒表法里,而非儒法互补;认为20世纪中国启蒙运动存在反儒不反法的失误,本文提出秦晖的文章在史实、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均有失严谨。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失误更多地应该是批判武器本身,而非批判对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开始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因恰逢中国现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即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便被人们亦称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一个政治性的纪念日称之,本不过是给这场新文学运动一个时代性的符号,虽然在五四运动之后,它也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终究是在文学的轨道上运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可是后来的政治家和文学史家,却把那个具有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五四”文学革命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一次空前伟大而彻底的反对封建旧文学的运动。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也产生了一些杰出的作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旧文学日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是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的统治下冲出地平线的新曙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下,作为文化艺术一部分的音乐艺术也蓬勃发展。除了各种音乐社团和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等雨后春笋似的应运而生外,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也是这时期新音乐运动的重要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整理国故运动”被视为一股反动的思想逆流迭遭物议,批评它背离了五 四新文化的方向。而实际上,“整理国故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产物,不仅没有与之相 背离,而且还是它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具体 说来,在研究态度与目的上,胡适等人主张用“评判的态度”去“整理国故”,“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这一思想明显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理性批判精神;而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他们也倡导以一种 “平等的眼光”扩大“整理国故”的范围,并号召“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这一见解更充分弘扬了 五四新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与此同时,“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作出了 积极肯定的评价,由是超越了简单一元的文化替代论,极大地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 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