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曾说,在中国新闻界,最善于"写"短新闻的,可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早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编辑了.这个节目之所以有这样多的听众,除了播出时间好外,消息摘得简短是一大原因.只有这样,才可以在30分钟时间内,把当天重要消息都播发,满足了受众"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言简与意简     
消费者购物,追求"一分钱一分货"。读者在阅读消息时,则追求的是在一定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消息简短精炼,干净利落。而作为消息之"重中之重"的新闻导语,更应该要求"含金量高",这样方能给人以鲜明而突出的印象,倘若记者在消息导语写作时做到了在三言二语之中吸引,感染读者,把新闻的主要内容传递给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写作就成功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有繁杂冗长、含金量低的新闻导语见诸报端。这些导语不是臃肿,就是枯燥,大大削弱了新闻表现力,甚至将好的新闻主题埋没。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精炼的导语呢?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3日夜,一则有关苹果公司CEO0史蒂夫·乔布斯突发心脏病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甚至导致了苹果股价出现短暂大幅下跌.但很快,苹果官方和多家媒体都已经证实,这则消息是彻底的假新闻,乔布斯并未因病住院.该消息最早出现于CNN旗下的iReport网站,这是一家"公民记者网站",即由网友自行撰写新闻直接发表,其口号就是"无编辑、无过滤"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新闻记者使用频率最高、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体裁。消息在新闻传播中担负的任务是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以最快速度传递给受众。因此,百余年来形成的"先重后轻"的"倒金字塔"结构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统治地位,通过各种背景材料,彰显新闻的厚重。  相似文献   

5.
文娱新闻从来都是以最新最快为标准来抢时效、抓眼球,也正是因为速度上的优势成就了不少平面媒体。然而随着网络对时间先机把握的强大优势,很多娱乐消息经常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被爆料的。各种娱乐消息的来源鱼龙混杂,如何辨别真伪,从错杂纷繁的消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娱乐新闻线索?笔者联系工作经验,总结出文娱新闻编辑采写的三个保"真"要素。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垃圾。”“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西方新闻界常用这类话语表达他们对新闻时效性的看法。西方记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其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的见报(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离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其新闻价值越大;反之亦反。西方记者还认为:“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报纸、通讯社、时效就是金钱。”在这种新闻价值观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地说,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这些体裁的总称叫做新闻。狭义地说,就是我们报纸上最常见的"消息"。"消息"的定义就是用最简单、最准确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里,首先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在先,新闻在后。其次,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发生的,不是过去。第三,最简单、准确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报道,而  相似文献   

8.
消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新闻传播形式。它发端于近代报纸萌生之时,自16世纪末问世以后,便迅速成为报纸的"主角",在新闻园地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由于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增多,好看的新闻消息也越来越多,常常让大家感到眼花缭乱,就像吃"快餐"一样容易、便捷。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就事论事的"粗加工"新闻消息已经很难再留住读者的目光。如何打造能吸引读者目光,有思想内涵、有认识深度的新闻消息,就显得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主要体裁——消息部分只写了两讲,许多基本问题没有谈到,特增补一讲,请读者注意。消息的地位、片寺点和分类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是狭义的新闻,是!一义新闻中的一种基本体裁,是使用量最大、最经常的一种。在报纸上被冠以"本报讯",在广播电台被冠以"本台消息",或者"据x通讯社消  相似文献   

10.
赵红茹 《新闻传播》2012,(8):154-155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报纸的主角。如何创作出精品消息?笔者在认真研读了一些"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后,认为应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12.
"神反转型新闻"专指随着时间推移,媒体报道呈现出与初始公布消息完全对立的信息状态,且后者被证明系事件真实消息的新闻报道。当今社会,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在"有图有真相"和"弱势群体=正义"的刻板印象思想激发下,信息在大范围内传播,加之记者求快心理的作用与编辑求转思维的推动,快餐消息充盈传媒,其中便不乏被受众戏称为"神反转"的新闻。这种戏剧化的新闻反转之势,是对有"社会良心"之称的大众媒体之权威的羞辱。全面厘清"神反转型新闻"的特征及产生原因,并希冀找出应对之策,对于营造新闻环境的天朗气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消息的"短",指消息的篇幅要短小精炼、简洁明了;消息的"长",指在短小的篇幅之下,要凸显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如果一味追求新闻的"短",既不能很好地体现新闻的价值,也缺少了新闻的厚度。如果过于冗长,则会信息  相似文献   

14.
搞新闻的人都知道,消息写作在处理时间要素时应遵循“最近点”原理。“最近点”即消息所选择的时间要素,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消息中的时间要素违背“最近点”原理,则是旧闻,而不是新闻、那么,怎样应用“最近点”原理处理时间要素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 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 一般来说,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最近点”。记者要竭力捕捉这个无需重新寻找的“最近点”,快采快写快发稿,在消息导语中写下“今天”和“昨天”。对于那些不断出现新情况的爆炸性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5.
《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 刊发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 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 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 这篇仅520字的消息,是一篇实施 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 一是导语"抓人",让读者 "一见倾心"。消息导语要写得有 诱惑力,要能"抓住人",让读者 一见倾心,最好能达到清代李渔 所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 目,仗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翻阅当下的各类报纸,"本报讯(记者某某) 日前,……"的格式随处可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陈力丹先生在评报时发现,一家中央级日报5天共发消息39条,交代事实发生时间为"日前"或其他表示模糊时间的词竟有20多条,占了一半多;另一家地方机关报地方新闻版5天发的消息中,交代事实发生的时间有许多用的也是"日前"、"近日"等词汇.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故事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新闻故事化"是记者们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它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来反映某个新闻事件。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可分为两类。一类像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类栏目播放的节目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每个节目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另一类是在新闻消息中被运用,这类新闻消息在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又分为短消息(1.5分钟以内)和长消息(4分钟以内)。新闻故事的拍摄,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更要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重展现新闻事故情节…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短的问题.新闻老前辈陆定一、李普、穆青曾大声疾呼新闻要短,特别是消息要短。可是,现在的新闻仍是越写越长了。新闻文章化,消息文章化。翻开机关报,长文比比皆是,特别是党报头条消息,一个很好的消息成了一篇长篇报告,一版只能登两三篇稿子,版面就都被占完了。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写得那么长,谁有时间看呢?谁又有时间读得下去呢?报纸校对最苦,得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其他人甚少关注,就是领导干部也无暇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读。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报纸广播中,不是新闻的新闻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和节目,许多作为新闻发布的消息,实际上却是旧闻,新闻不"新",新闻不多成为新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新"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新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消息怎样才能引人?本文通过报道实例及评述,在写作技巧上创新地提出了让导语"简"下来、"重"起来;讲究时效,把新闻写新;注重细节描写,让新闻活起来的办法,值得一试. 在消息写作中,一些采编人员和通讯员不重视对导语、时效和细节的字斟句酌,笔者最近阅读一些消息,发现有三大问题特别突出:导语偏长、不引入;时间观念差、打马虎眼;内文干巴巴、不鲜活.这些消息发表后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和读者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