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分钟至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人们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刘彦骅 《武当》2004,(11):54-54
一、不急于吸烟。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因为进食后消化道的血液循环量增多,致使烟中的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而损害肝脏、脑及心血管。 二、不急于饮茶。茶中的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成难以溶化的物  相似文献   

3.
静坐禅定     
《健身科学》2012,(3):30-30
静坐是利用心灵的活动来影响身体的一种方法。静坐的目的是使你可以掌握你的注意力,让你不被外在多变的环境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蒋维乔 《武当》2008,(3):47-47
因是子是武进蒋维乔先生的别号,他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于1914年出版,以后又经多次修订出版。其功法有“世间禅”之称,曾风行海内外,颇有影响。现择要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家庭物质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运动和静坐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家中电子媒体设备易导致儿童静坐不动,而家中的运动设备和房屋空间大小与儿童的运动状况关系不明显。改变家庭物质环境可有效干预儿童的运动和静坐行为,且在有物质环境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家庭社会环境尤其是父母,在影响儿童运动和静坐行为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建议:在家庭环境下,父母应通过控制家中物质环境因素并给予儿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的引导,在改善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成晓 《武当》2009,(9):49-49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对我国最早的气功文献之一——《行气玉佩铭》,很有研究。但在他青年时期曾练静坐养生法治愈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一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阿珍 《健身科学》2008,(12):48-48
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的身体素质并不强健,幼年时曾患过一场重病,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留学又患过伤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中国的佛家、道家、儒家,以及医家、武术家无不推崇静坐养生,而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中亚伊斯兰教的祈祷、斋期、避静,以及近年风行欧美的催眠术、印度的古瑜伽术也都有以静坐颐养身心的重要内容。通过修习静坐可使人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重获身心健康,这已成为诸多公众的共识,并吸引着现代社会紧张忙碌、倍感生活压力的人们身体力行,以期达到净化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和强健体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龙须子 《武当》2011,(3):47-48
内丹术中的静坐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静",一个是"坐"。坐,如何坐得让身子不动,有利于入静。静,如何人静,达到人静甚深的"恍兮惚兮"。先谈谈坐。中国道家内丹术在修炼时,要让身子不动,"身不动精固",就容易人静,容易炼精化气,为了让身体不动,采用了坐姿,双盘坐,  相似文献   

10.
儒道佛三家的静坐姿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怀谨 《精武》2008,(7):36-38
我感谢有机会参与编辑南先生的文章,使我一时悠然忘记许多烦恼,重入于少年时对武术无邪追求的境界。南先生没有选择在武术界做一代宗师,弃武从禅后,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所以他的习武经历与武学专著更值得人们思考、借鉴。本篇是南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撰写的精品文章。划时代大师的修真力作,不是泛泛可比,诠释详明,功法正确,果然别有洞天。希望读者朋友能从南先生的旁征博引、拈提古今中对静坐、武学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11.
风晓扬 《精武》2008,(2):30-30
这里所介绍的小八段锦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又名千八攒除疾道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  相似文献   

12.
子乔 《健身科学》2013,(2):57-57
"生命在于运动",似乎这条法则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长寿之道的恪守信条。不过,除了挥汗如雨,心跳加速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之外,其实静静地坐下,也是一种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探索性序列设计的混合研究方法,建构并检验青少年静坐行为前因作用机制模型。结果显示:(1)影响青少年静坐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体、人际、组织、社区4个主范畴,各层面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青少年静坐行为。(2)不同层面因素对青少年不同类型静坐时间影响不同:在个体层面,生活习惯对教育类、视频类静坐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对视频类静坐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在人际层面,朋友支持、家人支持、教师支持能够对教育类、交通类、社交类、视频类静坐时间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在组织层面,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能够对教育类、视频类静坐时间产生直接影响,也能够通过人际层面对教育类、交通类、社交类、视频类静坐时间产生间接影响;在社区层面,建成环境既能够直接影响交通类静坐时间,也能够通过组织层面和人际层面间接影响教育类、社交类、视频类静坐时间。(3)性别和学段在教育类、交通类、社交类、视频类静坐时间的前因作用机制模型上存在群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探讨智能手机技术对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静坐行为与屏幕时间可能存在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获取智能手机技术干预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及屏幕时间的RCT;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STATA 15.1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其中应用程序(App)干预3篇、短信(SMS)干预10篇、App+SMS干预2篇。Meta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智能手机技术对静坐行为时间的减少无显著干预效果(SMD=0.04;95%CI:-0.06,0.14;P=0.41),但可显著降低屏幕时间(SMD=-0.24;95%CI:-0.35,-0.13;P<0.001)。亚组分析发现,基于SMS技术、SMS+其他、>12岁、>12周、频率<3次/周均可显著降低屏幕时间,但各亚组均未见对静坐行为时间具有显著减少作用。结论:基于智能手机技术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屏幕时间,但对静坐行为无明显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