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丢”钙     
路工 《老年教育》2006,(1):31-31
与《老年教育》相识多年,感情笃深,即使外出探亲旅游,也总是“结伴同行”。我为此编了两句顺口溜:老年教育随身带,一有空闲读起来。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在老年大学教师的办公桌上看到《老年教育》杂志,随意阅读了几篇,章以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以启迪思索。我向老师借了几本,回家慢慢品读。这一读使再也割舍不下。  相似文献   

3.
治“病”     
吃饭、看电视、打麻将、发呆、睡觉,构成我退休生活的全部,久而久之,竟患上一种“怪病”:头脑混沌,体力不佳,手脚发凉,失眠多梦。四处求医问药,依旧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4.
桑榆非晚     
“大学”,在以前对我来说只是“梦想”和“憧憬”,没想到这辈子真能圆这个梦。  相似文献   

5.
退休后无所事事,蜗居家中。除了做家务就是看电视,度日如年。索然无味。有人让我去炒股,可每月几百元的养老金实在不敢“穷折腾”;有人请我去搓麻。可本人对此一窍不通,又有人邀我到邻家串门闲聊,我惟恐言多必失,惹出是非。退休后的日子到底怎么过呢?我困惑着。  相似文献   

6.
许铭玺 《老年教育》2006,(11):30-30
在学生时代,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学期的新课本一发下来,先小心翼翼地翻看一遍,生怕弄上一丝褶皱,然后仔细地包上书皮。蕴含着丰富知识,凝结着殷切希望的课本是学子们心中的至爱。  相似文献   

7.
“鸡汤”乃很好的营养品 ,“心灵鸡汤”则是使心灵得以滋补、润滑的灵丹妙药。那么何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呢?我认为就是教师 ,尤其是教师的期待与分享。作为一名教师 ,我深深懂得———“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人生当中最高的学位是高尚的思想品格 ,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 ,这才是教育的最高成就。一天 ,当我兴冲冲地迈进教室门时 ,从我眼前闪过几个身影 ,眼前只留下了讲桌上的一团抹布。我没说什么 ,环视了所有的同学 ,有的在抿嘴笑 ,有的在窃…  相似文献   

8.
精神的绿洲     
女儿在扬州市广陵区老年大学工作,年逾古稀的我近水楼台,经常到她那儿借阅书报。2004年8月的一天,我在女儿的办公桌上,发现一本新到的《老年教育》,便翻看起来。看着看着竟入了迷。见我甚是喜爱这本刊物,女儿笑着说:“爸,从明年开始,我给您订一份好了。”我说:“要是能看到过去几年的《老年教育》,那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报,看到一篇谈“颐养”的章,说“颐养”一语本出于《易经》。《易经》中有一卦,名为“颐”,是关于养生的。它不止谈形而下的养生,也涉及形而上的涵养,并非仅如人们想象的那种优哉游哉的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10.
人见人爱     
退休后,我走进重庆万州老年大学。2004年,我的国画作品入选了老年教育杂志社出版的《金秋之韵》画册,这对一个初涉墨海的老者来说是多大的鼓舞!从此,我与《老年教育》结识,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写了一篇《校园抒怀》。想不到这篇文章又在《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发表了,在全班、全校都引起了很大反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舒倩 《老年教育》2006,(3):32-32
每当我聚精会神捧读《老年教育》时,很多同事感到不解:“年纪轻轻的,怎么喜欢看老年人的书?”“你们是没看,看了也会上瘾。”我向他们讲起自己与《老年教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我是青岛星光老年大学摄影班的一名学员。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小孙女从外面回来,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在一家西点店的檐下有一窝小燕子,许多人都在观看。  相似文献   

13.
贾云 《老年教育》2007,(5):43-43
十几年前,电视连续剧《渴望》风靡大江南北,女主人公刘慧芳给人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慧芳”这个名字更成了我心中美丽、善良、温柔的代名词。退休后,走进山东曲阜老年大学音乐班,得知音乐老师名叫徐惠芳,虽然同音不同字,但还是产生了一种亲切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压岁钱”     
春节前夕,大儿子一家三口来帮我和老伴“大扫除”。儿媳在整理写字台时,发现了我装订好的2005年全年的《老年教育》杂志,她随手翻阅,竟一见钟情。打扫完卫生,连水都没顾上喝,便拿起杂志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春节这几天,儿媳一不出门,二不看电视,把我珍藏了几年的《老年教育》全部翻出,细细地品读起来。“过去一提起‘老年刊物’,便觉得乏味无聊,没想到《老年教育》这样丰富多彩。这是我退休后读到的第一份老年刊物,也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刊物之一。爸爸,想不到咱家还藏着这样的‘宝贝’啊!”儿媳扬了扬手中的《老年教育》,兴高采烈地说。  相似文献   

15.
我行!     
在朋友的鼓励下,我走进山东老年大学,在这里结识了《老年教育》杂志。同学们常在一起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上老年大学的感受和读《老年教育》的体会。有的同学在这份杂志上发表了章,在学员中掀起惊羡的波澜。而我在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会因为自己“不如他人”而充满落寞和沮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影子被我锁进“记忆”的箱子里,钥匙只有一把,那就是鸡汤。小时候,我和她住在同一条胡同里,两家挨得很近,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全家都爱喝鸡汤,那鸡汤的味道美极了。家里每次熬鸡汤,我都不会忘了她,总是偷偷溜出门,把我的仅有的一小碗鸡汤送一半给她喝。我们渐渐地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形影不离。鸡汤也伴着我们长大。我们喝到的鸡汤越来越多,我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浓。有一天,我们吵架了,争得脸红脖子粗,但死要面子的我坚决不肯承认错误。最后,我们俩谁也不再答理谁了,我…  相似文献   

17.
学友淑馨     
淑馨是我的中学同窗,毕业后各奔东西。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退休后,我们竟在太原老年大学相遇。我们一起学习学、摄影、音乐和舞蹈,年少时播种的友谊之花在夕阳下开得愈加绚丽。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去南京金陵老年大学钢琴班报名时,得知任教老师姓马,当时并未多想。开学那天,当一位身材不高、精神矍铄、笑容可掬的老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进入课堂时,立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正当我努力在记忆中搜寻这个熟悉的身影时,马老师已经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陈文豪 《新读写》2014,(11):33-3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名言。在生活中,书籍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干钟粟”。而我最钟爱的《心灵鸡汤》一书,则给了我一场“精神的洗字礼”。 《心灵鸡汤》是感人的心灵读本,是解惑的心灵启示,是情感的心灵航图。  相似文献   

20.
呼天民 《老年教育》2009,(11):47-47
老年大学开学的那天 学友们嚷着快去领教材 领到的分明是《老年教育》 咋把杂志和教材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