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扬的艺术     
一般来说,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差生。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老师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欣赏我,老师在期待我",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相似文献   

2.
赏识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教师要学会赏识和夸奖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第一时间鼓励和表扬学生;选择合适的场所表扬学生,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注意采用赞赏式、兼顾式的表扬,忌用批评式、拔高式的表扬。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性格的张扬、家庭环境的优越、家长的溺爱,社会环境变化的潜移默化,部分班主任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方式的因循守旧,这都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应注意发现学生思想深处的闪光点,不要吝啬你的肯定和表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是班主任教育鼓励学生最直接也是实效最明显的一种方法,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表现给予实时的肯定和赞美。恰当  相似文献   

4.
表扬的艺术     
有人说表扬是有害的。也有人说表扬是有益的。这二者谁对谁错?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在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医师从不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了不起。""继续干好。"凡是评判性的表扬都尽量避免。为什么呢?因  相似文献   

5.
<正>一、把握评价尺度,客观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一律的评价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奋力前行。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分对象、时间、场合滥施表扬,"表扬"无"度",则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一、赏识教育要施之有度众所周知,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应掌握的重要教育思想,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差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才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奋力前行.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分对象、时间、场合滥施表扬,"表扬"无"度",则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论语》里的"诲人不倦"这个成语我们每个教师都知道,许多教师也都做到了"诲人不倦"。可是教师为了教育学生,常常会苦口婆心或慷慨激昂或喋喋不休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教师说得"痛快",学生听得"痛苦",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效果还不太好。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对某一位教师一旦起了逆反心理,即使你是多么爱他,一切都是为他的前途着想,也无法让他听从你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学生,多给学生赞赏和鼓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神奇的作用。然而,时下在一些地方,赏识教育却走人了另端,成了纯粹的“表扬”教育。课堂上,“你真棒!”“很了不起!”等赞赏性语言漫天飞,教师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辨真伪,随意评价,课堂严重发烧。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许多教师改变了对学生"横眉冷对"的态度,而逐步开始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将自己平时很少表露给学生的赞美之辞很"大方"地开始使用.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始"解冻",也日趋融洽了,教师对学生的赞誉之词诸如"你进步了"、"你今天的表现不错"等随处可以听到,这也充分说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这种表扬方式真的会对学生有效果吗?在这声声表扬之后,就笔者看来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也许不经意地对学生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简单的一个爱抚,随意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记。"他一语指出了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这些差异并不是教学的"阻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学校里,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在教室,或走廊,或办公室,或操场,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则低头垂手,这通常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不佳而正在被批评.有时候,教师也会为了帮助学生成长主动约谈.这时,教师特别喜欢用一个转折词——"但是",如"你平时表现不错,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今后还需要加倍努力."事实上,教师先褒后贬,比直接批评更让人难以接受.很多教师吝啬表扬,却热衷于批评,还养成了一种习惯,好像一旦离开了批评,学生就不能成长,教育就达不到目的.即使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教师也担心他会骄傲、不上进,也总要给他挑点毛病,敲敲边鼓.试想一下,哪有完美的学生呢?找个批评的理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评价学生,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有两种方式:表扬与批评.其中表扬是"圆",批评是"方".教师要想有效利用这两种方式,就应该做到"圆中求方","从圆到方".因为这个"圆"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成功源于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但要用好这个"圆",教师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后进生"这个词,我不知道是怎样产生的。可能是为了区分先进、表扬优秀而形成的一个相对概念。其实,问你个问题,你愿意被划入后进生的行列吗?答案很明显,谁都不愿意。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对"后进生"的认识。一、教师个人态度我觉得人非圣贤,这世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然,也就不能随便给一个学生贴上什么标签了,人都是要有尊严的。作为一个老师,更应该用一颗平等之心,来教育孩子。你那么偏心,学生怎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有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了赏识,认为"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而"批评"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于是诸多不当的"表扬",迷失在一个生硬、  相似文献   

16.
正手记五:弥补性表扬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表扬,是奖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赏识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和指正,哪怕你的指正和批评是正确的。作为老师,左手扔出了批评、惩罚,右手的表扬要紧随其后,我称之为"弥补性表扬"。积极地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对等的回报。学生努力了,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这个时候,也要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文本教学的导入,都非常注意导入的方法和技巧,都期望上课伊始就能博得"碰头彩",来个"先声夺人"。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教师的导入有着贴标签式的嫌疑,是为设置"导入"而"导入"的,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一篇文本,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早就知道教师要上的内容了,也可以说学生的这一心理上早就有了一个大致的预设。如果  相似文献   

18.
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应该发现:当你贬低一位学习能力弱或者不爱学习的学生时,他会变得沮丧,更加不愿学习.当你表扬一名学生时,他会变得信心满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突破.这便告诉我们,适当表扬是唤醒学生学习动力且能提高学习热情的催化剂.我们不要吝啬在数学课中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表扬.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语文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表扬鼓励学生,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亲近教师,亲近语文学科,这也是教师爱学生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其次,给学生以尊重。在语文课上,尊重学生主要是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阅读见解,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闪光之处和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0.
王玉红 《中国教师》2012,(20):76-77
<正>"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舆论呼吁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批评的方式被否定与抛弃了,仿佛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过多地强调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却忽视了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与调控。教师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使是批评,也"和颜悦色"润物无声",不敢太过严厉,怕引起学生消极的情绪反应,招来家长的误解。实际上,批评和表扬像鸟儿的双翼,在教育学生中缺一不可。批评好比园丁手中的剪刀,既要修剪树木的枝杈,又不能伤其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