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镇江市第十一中学。现有班级24个,学生近1000名。学校秉承"为进步而教,为成长而学"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低碳而简约的德育、低碳而智慧的教学、低碳而感动的文化"为内容的"低碳教育"办学特色。低碳而简约的德育。学校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围绕培养学生学习情绪投入的德育主题,探索了独具特色的"行为训导—引导反思—自主发展"的养成教  相似文献   

2.
教材不是"教经",教师不是"传教士"。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材选文的"定篇""用件""样本""例文"四个不同类别的角度,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用教材教"的四种教学主张。分别是:珍视"定篇"的文化传承,"用教材教"不可绕过"教内容";发现"例文"的示范作用,"用教材教"的重心应垂向"教方法";注重"样本"的独特价值,"用教材教"要充分关注"教过程";发挥"用件"的实作效力,"用教材教"要实现教学有效。  相似文献   

4.
"以学定教"也就是要以生为本,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行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因每个学生在认知能力、已有经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情,利用学生的"已知""欲知""浅知"找准最佳的教学切入点,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它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被教材束缚,因"材"制宜,以人为本,"咬定"教材不放松,实现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下面以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五年级上册)为例,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以生定教,让生命因健康而阳光美丽;以生定教,让生命因爱好而快乐;以生定教,让生命因主动而自信率直。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以生定教”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之中。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因“”制宜,因“生”制宜。为此,我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姚娜 《考试周刊》2014,(37):167-168
教师个性是教学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解—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大量教学知识,但是学生在客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都受到压抑。文章探讨教师应怎样开展个性化教学,做到"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开设应用写作课实验教学是必要且可行的,要开展好实验课必须重视教学设计,因课制宜、因地制宜、因学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注重综合性、向社会延伸,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以生定教"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早在孔子时代就已提出,现今为何又成新鲜材料被重新搬上教学舞台?其背景原因与当今日益严重的教学误区不无关系!在笔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工具的情况下,"机械式"的"格式化"教学显得很有巿场,许多教师成了"体力劳动"的"工人",成了PPT的播放员,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孩子兴趣爱好,个性张扬,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施师生互动,生生研讨,开展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以学定教,因课定教,因生定教,让每一朵花朵绽放的更加美丽,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教必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本文讨论教师如何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从探讨因"课"制宜,到贵在得"法",着重介绍得法的四种途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原则;以学法带动教法,教法促动学习方式;反思教学,静心学习,潜心研究寻求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但因"生本思想"的缺失,"伪儿童化"思想泛滥,儿童的主体角色并未真正体现,课堂上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坚持生本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教科学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不是“教经”,教师不是“传教士”。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6.
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学古诗,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古诗的内容特点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学"定教,因"诗"定教,采用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爱上古诗。个性化教学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独特的感受,使课堂教学独具特色,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指以学代教,更不是因学废教。"教"不能一味地被"弱化",而应该得到"正强化"。教的"正强化"是指教学中教师该指点的时候给予指点,该矫正的时候积极矫正,该推动的时候能在后面给学生一个"力",教得"正"逢其时,"正"适其度,"正"对其人。语文课堂上实现教的"正强化"要求教师要"敢教",能用得体、得力的行动昭示学生"向我学";也要"善教",能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8.
形成性评价又称"学习中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为了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估活动.这种活动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可起到积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出发,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以学生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为依据,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实行以学情定目标、以学情定设计、以学情定方法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七字教学法"指"启、读、议、讲、记、练、结",贯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这七字,因材施教,因生制宜,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