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家港市凤凰小学始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学校秉承"凤之乐土,润之五文。德慧相彰,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启动德育提升工程,培育美丽学生乡土文化孕育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们开展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走出教材和校内资源的狭隘视野,走进自然、社区、生活,使德育生活化、形象化,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我们家乡凤凰镇被誉为"桃花故乡,山歌摇篮",她钟灵毓秀,物产富饶,人文荟萃,无不给我们美  相似文献   

2.
朱红霞 《考试周刊》2013,(16):143-144
<正>为落实德育课程资源特色开发的理念,使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笔者就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紧密联系学生的需要开发德育课程资源,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一、开拓德育教材资源教材一直是我们最主要的课程资源,"范例性"是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把握教材提供的范例启示、目标导向,并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对范  相似文献   

3.
闫生杰 《甘肃教育》2013,(24):48-48
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所以,作为学校教育中的科学课,也必须承担起德育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课题组教师对科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的整合和挖掘,  相似文献   

4.
我们秉承现代的教育理念,开展行动研究,探索活用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发了地方活动实践资源,使之教材化、课程化,彰显德育特色;初步探索到利用地方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施健 《中国德育》2014,(3):24-26
正近日有幸参与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我们应该给学生呈现什么样的德育教材?什么样的德育教材才算是好教材呢?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一部好的德育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凸显核心价值德育教材是广大师生进行道德学习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载体,处于德育课程资源的首席地位,它承载着培养未来公民道德素养、道德能力、道德精神的重任。因  相似文献   

6.
杜威"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翰·杜威是教育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重视德育并用以解决社会的问题,他的"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进行道德教育,使"学校社会化"、"教材社会性"、"儿童社会性",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对当今德育途径的探讨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迅猛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许多德育工作者"谈网色变",因此忽略了网络给德育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但是往往因教育形式单调而收效甚微.面对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创新性,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现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了.如何把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网络技术有效结合,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我校于1998年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开通了学校网站,同时我们也对"德育管理网络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七年来收获颇丰,现将我们的实践和思考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课程,我们感到学习的方式变革,期待德育教育资源的丰富,以满足时代给予我们责任的要求;聚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感叹当前教育环境的不良,呼唤优质德育资源出现,以符合当代中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审视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眼学生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优化德育资源,挖掘德育内涵,才能打造成功德育。一、正确引导,优化网络德育资源。通常我们怨叹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憎恨网络干扰自己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家长渴望回避网络对学生成绩的负面影响,然而学生喜欢网络,因为网络给他们无…  相似文献   

9.
李明秋 《中国德育》2013,(16):69-71
在学校教育中,育人既是首要任务也是艰巨的任务。为什么育人会如此之难?我们认为,时代发展导致了德育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泛滥、文化多样、价值多元,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找到符合儿童认知能力与身心发展特征的德育最佳切入点与有效实施路径。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校"慧心"德育应运而生。内涵解读所谓"慧心"德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智慧与爱心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主体参与、生活体验"为理念,以"建设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优质教育的普及,社会对学校的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小学,我们的教育必须为培养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服务。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开展体验教育活动,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形成了"在实践中体验,在仁爱中成长"的主体性德育、发展性德育的特色之路。同时,学校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体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只注重形式,实质内容少;一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现行全国统一德育教材与学校实际、地区实际脱节等问题,早在2007年,我校就想自编一套德育教材。2009年5月末,教育局关工委到我校就德育工作调研,自编德育资源拓展教材的想法得到认可。一、教材编写背景德育资源拓展教材的编写工作由朱孟迎校长亲自主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德育资源是和脱离生活的"教授化"德育资源相对而言的,它突破并超越了"教材中心性"。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通过"生活化"的形式进入课程,只要有助于养成德行,丰富情感,都可能成为生活化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节日是道德的寓所,道德成就了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历久弥新,文化底蕴深邃,德育价值丰厚。国、家、人既是人们自我定位、民族认同、追根溯源的重要单元,也是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分析与整合的重要线索。国是传统节日德育资源之"根",家是传统节日德育资源之"线",人是传统节日德育资源之"本"。  相似文献   

14.
陈瑞棠 《辅导员》2012,(12):77+72
进入21世纪,"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校本德育课程成为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了"立德正行,快乐成长"的德育理念,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和实施校本德育课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端正的行为,在快乐中成长。一、构建《快乐成长存折》校本德育课程,让学生立德正行,快乐成长(一)精心规划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立德正行我们开设了《小学生快乐成长存折》校本德育  相似文献   

15.
德育,学校的育人之魂。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从学生自进小学起一路"德育",学校德育工作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什么印记?在成长的季节里,我们需要静待花开,需要给学生的成长留下时间、空间,需要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与灵魂,更需要将学生一刹那的感动和触动铸成德育成长的印记。德育不仅仅是当下,更是未来。让我们德育为学生成长留下一种关怀,一种习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让德育为学生成长留下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担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使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利用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在知识的领悟中突出德育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将"理"传达给学生,用"情"来吸引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德育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以身作则,以德育德。  相似文献   

17.
刘芝兵 《考试周刊》2011,(75):169-170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书育人有机相连,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良好的师表形象、国内外物理学的发展史、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物理教材中的美学资源、物理知识的应用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之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其特点是"渗透"。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育目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计算机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先贤早已认识到培养有德之才是长远之计。当今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对于一线的历史教师,学科渗透就是实施德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历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资源,缜密制定教学环节中的德育目标,把落实基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德育工作,充分发挥自主性德育、参与式德育的作用,建立新媒体与现实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模式,提升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