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浔     
《教学随笔》2014,(4):F0004-F0004
南浔是浙江北部的一个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东部,毗邻江苏,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这里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拥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百间楼等一批历史遗存;双林镇被誉为“古桥之乡”,是全国古桥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善琏镇被誉为“湖笔之邦”、“蚕花圣地”。  相似文献   

2.
正刘承干(1881—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浙江湖州人。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清代富商刘镛之长孙,举人,曾任候补内务府卿。嗜好藏书,人称"书痴"。对历史有浓厚兴趣,自谓"弱冠即喜治乙部之书",长于古籍版本知识。入民国后,寓居上海,开设"求恕斋",大量收购民间书籍。1920年,在浙江南浔建嘉业堂藏书楼,主要书斋号为嘉业堂。刘承干经年收购书籍,日积月累,以致宅中不能置放。于是,便在浙江南浔精心营建了一座藏书楼。因为清逊帝溥仪曾赐刘承干一方"钦若嘉业"九龙金匾,故他把藏书楼定名为"嘉业堂"。  相似文献   

3.
论南浔在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中的地位及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浔的地理历史背景的分析,发现南浔古镇在历史文化、街市规模与格局等方面在江南六大古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护和继承南浔古镇的"水脉",确立独特文化形象,并以"宜人居住"的文化生态环境理念为导向来对南浔的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保护和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十九年(1540)立石的两方碑刻《辞金记》与《两桥记》,均系嘉靖进士、前长兴县知县杨上林撰文,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长洲文征明书石,为弘治进士、工部尚书刘麟所立。这两方碑刻曾为黄龙洞吴维山庄所珍藏。至清咸丰初年,为书法爱好者温文铨所赏识,迁移至南浔寓所。光绪年间,又为南浔首富刘镛所得,移至私家花园小莲庄内。直至抗战时期,刘的长孙承干再移至嘉业堂藏书楼,砌于墙内。两碑刻历经四百四十余年之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两碑记经查同治《长兴县志》,未见收载;同治《湖州府志·金石略》只记石藏南浔温氏,文字未录;周庆云《南浔志·碑刻》作“石旧藏东栅温文铨家,今在刘氏小莲庄”,文字俱不录。唯有清鲍轸《裨勺》著录,可见流传不广,鲜为人知,现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南浔镇位于湖州市东部,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南浔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南宋时起,南浔镇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6.
西塘     
《教学随笔》2014,(3):F0004-F0004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镇里,9条纵横交织的河道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在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古镇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相似文献   

7.
南浔是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名镇。镇内明清建筑保存较多,如明代的百间楼,是沿河民居的典型代表,因100间而得名。光绪举人、湖州富豪张石铭旧居,至今保存完整,含五落四进的中西结合式楼房150多间,是江南豪门巨宅之一。小莲庄是晚清南浔首富刘墉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它分外园与内园两大部分,外园的主体是十市荷池,古称“挂瓢池”,内园假山用大湖石叠砌而成,亭跨山而榭依水,是江南名园之一。南浔 中西合璧富镇 海派文化摇篮@刘志岚  相似文献   

8.
浙江南浔嘉业堂藏书楼楼主刘承干,曾被鲁迅喻称为“傻公子”.作为近现代历史变革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和著名藏书家,刘承干究竟是“傻”与“不傻”,是“真傻”还是“假傻”?文章在对有关史实进行探究的基础上阐述刘承干其实“不傻”。  相似文献   

9.
<正>(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海盐县博才实验学校,文中不再标注)一风景片段作文秋日,摇橹顺水行,穿行古镇间。蜿蜒的河道、古老的石桥、夹河的老街、傍水的民居……这个季节的南浔,宛如一幅诗意水墨画,又似一位典雅的江南女子!漫步小莲庄,你定然会流连忘返。建筑玲珑,  相似文献   

10.
嘉业堂藏书楼是近代历史上最后一家私家藏书楼。刘承干是我国古今藏书家中的巨擘。其藏书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其藏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刘承幹兴办嘉业堂藏书楼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藏书刻书的特色和他本人的藏书思想,对嘉业堂的历史地位和刘承斡为传承祖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做了较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嘉业堂"聚而复散"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文献学研究和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提供一些线索与信息.  相似文献   

12.
梦游南浔 曾圆璐 "南浔的深宅大院,故事都在围墙里……"就是这条视频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南浔古镇,也在我的心中埋下了想去南浔古镇的种子.学习繁重而又枯燥,我心中对这古朴而宁静的地方满是向往.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一曲评弹《莺莺操琴》,夏日的清凉便迎面袭来.伴着阵阵微风,我仿佛已经置身于南浔古镇的张氏故居,悠闲地行走于古朴的巷口,伸手触摸着这深宅大院斑驳的围墙,俯身倾听着那一个个历史悠久的故事,民国时期有关张石铭先生的那段历史仿佛也由此荡入了我的心肠."重重马头墙,道尽跌宕荣光,盏盏红灯笼,点亮春华秋实",江南的似水柔情从文字中流露,果真它藏了南浔的好多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江南多古镇,著名的就有江苏周庄、同里、甪直(音陆直),浙江西塘、南浔和乌镇等,这六大水乡古镇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不著名的更是不计其数,但其浓郁的水乡情韵里蕴藏着的古朴而清新的文化元素却是相同的。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14.
功能设计是所有建筑形式最根本性的设计,江南古桥作为江南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功能设计尤为显著。江南古代桥梁设计师和建筑师以江南地域环境背景为基础,充分运用聪明才智,完美的呈现出江南古桥功能设计的本土化,体现出江南古桥功能设计中独有的江南化特征和元素。此种功能设计的本土化主要从其使用功能、装饰功能和文化功能3个层面系统地加以诠释,折射出江南古人独到且多样的本土桥梁设计精髓、智慧和光芒。  相似文献   

15.
南浔镇位于湖州市东部,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南浔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南宋时起,南浔镇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近代,镇上出现了一大批靠经营蚕丝发迹的丝商巨富,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镇因此成为“耕桑之宦,甲于浙右”的江浙雄镇。南浔镇历来名人辈出,从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宋、明、清三代,南浔籍进士41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南浔籍专家、学者有80余人。  相似文献   

16.
同里     
《教学随笔》2014,(1):F0004-F0004
同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它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建设部与北京颐和园等园林一起列为“首批20个国家重点公园”,同里因此成为江南水乡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  相似文献   

17.
身后是老街     
<正>"江南小镇历来有卧虎藏龙的本事,你看就这么些小河小桥竟安顿过几个富可敌国的财神。"余秋雨先生用一句话道出江南颇受上苍眷顾的环境与人脉。在我的家乡南浔镇,财神之中刘镛应当算一个。只是作为一个南浔人,我从未踏进刘镛过去的私家花园——小莲庄,这说起来有些可笑。平日总能听到长辈说着"四象"之首刘镛,谈他当年如何白手起家,如何成为一代商贾名人,如何慈悲赈民流芳至今,心中不免对这样一个人赋予一些传奇色  相似文献   

18.
寨英古镇地处武陵山区梵净山下,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寨英滚龙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神话传说与高超复杂的编扎工艺为寨英古镇所独有。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寨英滚龙神话传说、编制工艺、舞龙仪式等进行历史人类学考察,透过神话传说的背影来叙述真实的历史记忆,从而解读滚龙文化相传百年经久不衰之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南浔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典型代表,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良好,民居建筑特色鲜明,装饰艺术在装饰题材、象征寓意,表现形式、技术工艺上具有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装饰的共性;在个性纹样、图案的运用,艺术造型和手法上有南浔民居建筑装饰的个性;在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又独具南北渗透、中西合璧的融汇性。对南浔水乡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对南浔水乡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走进瑞安,蓄势待发瑞安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县,是"朴学大师"孙诒让的故乡,其中的玉海楼是浙江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瑞安的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有8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瑞安的民间艺术,如瑞安鼓词、藤牌舞入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