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念刘和珍君》所涉及之事件经历史本事还原,呈现出了异于原文本的更复杂的时空叙事。进一步追索《记念刘和珍君》相关文本并进行谱系化的解读,可以揭橥鲁迅行文中悲愤之情的多元内涵。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留白既有其对己之“愧”,也有对某些群众领袖之“恨”,更有其特殊的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作品《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是现行高中语文的重点课文。两篇课文中“记念”一词多次出现,时而作“纪念”之解,时而有“记念”之意,的确令人难解。 例如《记念刘和珍君》有“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有:“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也仍在记念我。像在马路上行走时候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称呼艺术是十分高超的,它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便会发觉其味无穷。一、称呼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爱国青年的无限尊敬之情。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但当她为革命英勇牺牲后,鲁迅先生不再称她为“学生”了,而是称她为“刘和珍君”,对她表示了极大的尊敬。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先生称与刘和珍同  相似文献   

4.
抓住悲愤之情渗透学生思维我教︽记念刘和珍君︾山东莒南第三中学薛冬芳《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怀着满腔的悲愤写给烈士的悼词,也是写给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血的控诉书。大部分学生反映比较难学,如何教好这一课呢?列宁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周作人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不容漠视的两座高峰。人教版中学语教科书编造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周作人写有《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以下分别简称《记》、《关》).把兄弟二人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着看,可以了解两位作家思想性格的差异和章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中学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经典篇目.说其传统,一则因其在中学教材中存在的时间较久,二则因其传承着一种鲁迅式文人士子的文风、文骨、文气;论其经典不仅因其是最具鲁迅式抒情风格的代表篇目,更因其强大的时空穿越力,表现了鲁迅思想的深邃性与前瞻性.其中,除了有鲁迅对爱国青年刘和珍的悲伤、哀痛、惋惜、敬佩之情外,还寄托着鲁迅对挽救民族危亡的新一代青年的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7.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中学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经典篇目。说其传统,一则因其在中学教材中存在的时间较久,二则因其传承着一种鲁迅式文人士子的文风、丈骨、文气;论其经典不仅因其是最具鲁迅式抒情风格的代表篇目,更因其强大的时空穿越力,表现了鲁迅思想的深邃性与前瞻性。其中,除了有鲁迅对爱国青年刘和珍的悲伤、哀痛、惋惜、敬佩之情外,还寄托着鲁迅对挽救民族危亡的新一代青年的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高中语教材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阅读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板块都设有“问题探讨”类课,怎样在新课标的视野下教学这类课呢?本以《记念刘和珍君》一为例作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用“记念”一词,长期以来,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我在校内许多次讲授这两篇佳作,常有一些学生向我提出疑问:“为什么鲁迅用‘记念’不用‘纪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在校外作鲁迅作品教学辅导讲座,有位前来听讲的中学语文教师对我轻声说:“鲁迅将  相似文献   

10.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代表性杂文。鲁迅先生慷慨陈词,用烈焰般的诗的语言喷射出满腔的悲愤,形成诗意盎然的感情浪潮,表现出深邃的哲理韵味和汪洋恣肆的诗化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先生不愧为文章高手,同样是写纪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硬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他纪念文,情感单一,悲贯始终;而《记念刘和珍君》,则情感复杂,多味杂陈——有悲,有愤,有省,有恨。一、悲千古纪文(祭文)皆写悲,《记念刘和珍君》当然也写了悲,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一些纪文(祭文)名篇吧。中国古代有三大祭文: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相似文献   

12.
词组辨析     
<正> 现行中专语文教材第二册选有鲁迅先生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刘和珍)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教学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句中为什么要用到引号?从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作者是将自己与刘和珍做比较,从而表达对刘和珍烈士的怀念和赞扬之情.如果从语法角度分析,去掉引导,将会出现一个多义的词组:  相似文献   

13.
“鲁迅笔下的青年精神”专题阅读整合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以及鲁迅同时期的相关文章资料作为教学内容,借助层级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鲁迅笔下的革命青年及青年精神,在思维进阶中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实现思维和思想认识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从语音、意义和语体风格三个方面论证了《记念刘和珍君》的“记念”和《现代汉语词典》里的“纪念”具有同一性,构成异形词。  相似文献   

15.
熊军 《学语文》2009,(4):31-32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杂文中有着广泛影响的重要作品,评论很多,但有些评论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有再说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文学大家,总是以他别开生面的作品,在创作上卓然自树一种独特风格,同时又总是根据表达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主题的需要"不主故常"做到"正而能变"表现出风格的多样性。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是鲁迅先生又同是为纪念革命烈士而写的两篇脸炙人口的杂文。两文尽管体裁和写作目的基本相同,然而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和格调却同中见异,各臻其妙,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就两文总的抒情格调而论,《记念刘和珍君》是直抒胸臆,明快直露。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深切悼念,对反动派屠杀无…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指刘和珍)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初看这句话很令人费解:众所周知,刘和珍君的的确确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为什么在这里却被鲁迅“逐出了师门”呢?剖析句子中的两个中心语——“学生”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共编入鲁迅的章7篇,分别是《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课本选人的鲁迅章也是7篇,分别是《(呐喊)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药》《阿正Q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  相似文献   

20.
《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我们现在重读它,更加体会到它的深刻意义,更加感受到鲁迅战斗精神的可贵。它是鲁迅先生对刘和珍等“前驱者爱的大(寿县)”,也是对反动统治者和帮凶等“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